让农村课堂不再沉默
2016-06-07杨斌胡军霞
杨斌+胡军霞
摘 要: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要善于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设法营造氛围,用饱满的情绪,面带微笑进课堂,适时地激励赞扬学生,加上教师自身不断地提升修养,让农村小学课堂不再沉默。
关键词:了解学生;营造氛围;感染学生
这一学期,我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师。班上有47名同学,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们的眼神都流露出了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又是那样纯朴。我不由自主地喜欢这些孩子,决定尽可能地多传授一些知识。工作刚开始,我的美好愿望就几乎化成了泡影。无论是学生的书写速度还是朗读水平,都让我措手不及。尤其是课堂气氛,让人感到压抑。全班就三个同学举手发言,连简单的读题目,如果不指名,也是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愿意表现自己。这些孩子是怎么了,他们为何这样胆怯?
为了改变这种怪状态,我努力地尝试着。
一、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平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感。小学生特别希望得到关注,喜欢围着老师。下课时,我在教室里改作业,周围总围着一群孩子,看看改得谁的本子,哪儿做错了,马上叽叽喳喳去报信。学生与我亲近,胆儿渐渐大起来,有的还把他们的零食送给我吃。如果我收下了,他(她)就异常高兴。我有一句没一句地问:“这是谁的作业,做得这样好?”“你肯定也能做出漂亮的作业,是吗?”“你们为什么不举手发言?”“为什么你们班读书的声音这样小?”……慢慢地,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我怕读错。”“我不敢读。”“我怕读得不好听。”“我也想老师表扬我。”这些话题聊多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很多同学都感受到其实得到表扬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热闹多了,下课还有同学经常请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们把和老师分在一组当成了最大的荣耀。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为了让学生知道上课举手发言是很光荣的,我把三个喜欢发言的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的“亮点台”,并且写下了“课堂上,他们的小手举得最高,发言声音最洪亮,他们的名字是:张诗璇、许美琳、彭欣怡”这些字。下课后,我看见好多同学都围着这三个同学。我又补充了一句话:“我也想向他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并告诉同学们,后面的横线上可以写班上每一个人的名字,相信你们不会让横线永远空着。
三、情绪饱满,微笑进课堂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充分得体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我曾听一位学生对家长说:“我最喜欢四年级的老师,她的课太有激情了。我想留级再到他班上读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境界。小学生喜欢女老师,他们觉得女老师亲切,像妈妈一样。作为男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宽容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满怀鼓励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饱含肯定的微笑,能使学生信心大增。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总是板着脸,学生还敢看你吗?他们怎么能够轻松又安心地进入学习状态?
四、时常赞扬,评价得当
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抵触情绪。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成功的过程也是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孩子的认知也是千奇百怪,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不管孩子们回答的是什么,教师都不能简单地说“你错了”“不对”“你真笨”……这些否定的话,这也许就会抹杀一个孩子想成功的欲望。课堂上,学生应该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很多人都认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观点。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除了教师的赞扬,还要留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让学生“夸夸你的同学”,谈谈被夸的滋味。让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让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常响在耳畔:“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总之,教师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农村小学的课堂一定不会再沉默。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