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
2016-06-07傅雅丽
傅雅丽
教材简介: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著。课文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小说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教学目标:
1.会读“魁梧黧黑、忐忑不安、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自作自受、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寡妇”等词语。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学习心理描写写作方法,完成心理描写练笔。
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心理描写写作方法,完成心理描写练笔。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
认识作者,说一说学过这些作者的作品。
鲁迅——《少年闰土》
季羡林——《怀念母亲》《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
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穷人》
二、生字正音
1.读词语:读正确——读出画面感
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心惊肉跳
2.读准字音:魁梧黧黑、忐忑不安、寡妇
三、概括文意
1.通过预习课文,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概括文章大意。
2.概括方法小结:概括文章就是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理清关系,梳理脉络,用简单的话概括明了。
《穷人》这篇文章讲了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家的孤儿。
过渡:这就是《穷人》一文所描述的主要事情。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
“穷人”,课文中出现了多少“穷”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文中描写了穷人?
四、走进内心
出示“桑娜沉思”的内容。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回想我们读过的词语“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让人心惊肉跳的环境下,桑娜沉思,她想到:
课件出示: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古老的钟发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已过了十二点,桑娜仍在补着一张破帆,她想到:
课件出示: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
课件出示: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丈夫不顾生命危险的劳动,自己没黑没夜的操劳,可课件出示: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同学们,每一句话语之后,都是一幅形象、逼真的画面,让我们带着画面感,读这一段话。
通过桑娜的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桑娜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确是生活上的“穷人”。
五、走进内心
1.他们单单是“穷人”吗。你还读懂了什么?
预设: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贫穷,但他们心地善良。
2.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
3.用一个字概括两个自然段的中心——“抱”“想”
4.讨论:对于这件事按常人想法,你认为是“先抱后想”,还应是“先想后抱”?可不可以调换顺序?
预设:一般情况下,按我们常人的思维应该是“先想后抱”,做事情前要先想一想,但桑娜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家庭,我们更看到了桑娜的淳朴、善良、高尚的品质。所以“先抱后想”在没有痕迹、自然而然中表现了人物性格、品质。
5.有感情朗读第8、9自然段。
6.出示第9自然段,对比桑娜的两段心理描写,分析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预设:省略号表现出桑娜心情复杂,内心矛盾、紧张担忧、思维混乱。省略号这里此处无声胜有声,让我们更能走进桑娜的内心,与主人公融为一体。
六、迁移习得
1.如果此时渔夫回来了,他会怎样想?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 。
2.交流、分享。
通过大家的练笔,写出了渔夫内心的斗争,表现了渔夫善良、高尚的性格特点。渔夫和桑娜他们的确是“穷人”。
七、拓展阅读
1.课件出示
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列夫·托尔斯泰
2.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最重要的革新就是独到的心理描写,这一特点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展现的尤为突出。他博采众长,吸取前辈经验,把心理描写艺术提升到了很高的位置,被世界上的艺术大师们称赞。列宁称他为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八、课外练笔
西蒙被病痛折磨即将离去时,她的心里会有哪些千思万想啊,请你走进西蒙的内心,写一写。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