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016-06-07黄伟
黄伟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孝”为百行之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孔子云:“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见,“学文”与“做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以孝敬父母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孝、知孝、行孝。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这种传统美德正日渐缺失之际,社会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如何让学生学会“理解”和“感恩”?
一、认识“感恩”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城市居民流动性的扩大,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如何呢?他们又有怎样的情感需求呢?”对这些当今的孩子并不在意,他们更多的只是关心自己的快乐与否。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实践课请班中的学生对身边人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邻居老公公、老婆婆,特别要询问老年人是否有精神上的需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对象,自主发问,真实记录情况。当然,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1)你家的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和你们住在一起吗?若不是,他们住在哪里?(2)老人的居住环境如何?(3)你生活的小区周边是否有年老体弱,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他们是否有人照顾?(4)小区里的老人在家里经常有不开心的事情吗?这是为什么呢?(5)你是怎样对待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长辈的,有什么不孝之言行吗?(6)假如你老了,你希望过怎样的一种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探求问题的核心与主题,去亲身感受那些老年人的滋味。通过课堂反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为人“孝”字当先的可敬,认识到种种不孝行为的可耻,并把自己的所见与所感以墙报的形式表现出来,带回到家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身边人受到一次灵魂的洗涤。
二、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年龄小,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光凭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在上好“感恩”教育课、开展好“感恩”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多角度、多渠道获取“感恩”有关的知识。(1)聆听。请父母将自己小时候孝敬老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以言传身教的力量去引导孩子。(2)交流。结合课本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的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摒弃什么。(3)互学。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故事,了解感恩无小事的道理。(4)研读。请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摘抄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事迹。(5)赏析。通过收看“感动中国”等系列德育故事,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震撼的同时,心灵得到洗涤。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何为“感恩”,如何做才是“感恩”,从而使学生从小体会“常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的重要意义。
三、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在感恩的活动中心灵得到震撼。如,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抓住不同的教育契机,组织学生搜寻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1)讲。结合“妇女节”“重阳节”“感恩节”等节日,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2)创办“感恩”的手抄报。通过搜集、组织材料,设计、排版等活动,表达自己对父母、师长、朋友乃至自然万物的感激之情。(3)设计“感恩”贺卡。在父母、朋友生日之际,自制贺卡并设计一句“感恩”词,用既真诚又不失幽默的创意去感染学生。
四、体验“感恩”
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活动。(1)结合“妇女节”“教师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开展“我为母亲洗次脚”“我为父亲泡杯茶”“我为老师做贺卡”等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奉给父亲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献给老师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2)学做人母,体验辛劳。妈妈十月怀胎后才把我们生下来,那是什么滋味呢?我们请每个小朋友在腰上缠一个布袋,里面放一枚鸡蛋,在一天的学生生活中对它进行精心照顾,保证它不被磕到,从而体会母亲对腹中的儿女所付出的艰辛。(3)陪父母进行一次家务劳动,或者与父母进行为期一到两天的角色互换,从中体会一下父母的辛劳。(4)“重阳节”组织学生排练节目,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在与老人的近距离接触中更真切地体会到老人们的孤独与需求。
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使学生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哀!让孩子们知晓“与人玫瑰,手留余香”所蕴含的处世哲学;让孩子们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