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几个要点

2016-06-07刘宏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德道德教材

刘宏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历史、地理、品德、社会与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为升入初中打下良好基础的学科,学好本门课程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获得相关知识,把知识有效转化为外在良好的行为表现呢?这是科任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的课题。我对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提出几个要点进行粗浅的探究。

一、提升教师素质,做学生的楷模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道德知识构建,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具备的,如调查采访、表演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用实践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等。为此,要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喜欢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性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言论上,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要相信,党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只是个别;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作为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只有善于反思,才能有更大提升。

二、精心备好课,提升授课质量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上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了解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本课的知识分类等方面的内容。还要充分对本班学生知识结构情况进行分析,以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合理安排上课进度。教师要根据所掌握的学生特点、学生基本情况,合理设计出教法、学法。认真分析研究后,撰写出确实可行的教案。在撰写好教案后,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课前按教材要求学生从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中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为上好课做好准备。(2)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真正做到趣味横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真正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让学生真切地去体验、去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念的内涵,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学中,经常要鼓励学生大胆汇报收集的材料,以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在上课前几分钟,要让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情况,学生讲述后给予表扬与肯定,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介绍图片,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由此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3)在课中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道德知识构建,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三、加强练习,巩固知识

课后练习是为巩固、扩展延伸本课道德知识观点服务的,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道德观点进一步理解、消化、巩固和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搭配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巩固,也可机动灵活地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但在提问题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把握课本以外的相关内容,还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里面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最新的教学资料,全面把握课程的目标,提出相关问题,展开拓展练习。有的拓展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合作探究完成,有的需要同伴互助才能完成。为此,教师在上课时,要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练习取得实效。

四、注重实践,形成良好道德意识

品德与社会教学绝对不能停留在教教材上,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到生活中去调查。教材上的理论对学生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要使理论进一步升华,离不开实践。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品德与社会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亲身体验和自我领悟,通过调查了解、同伴互助,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课有别于其他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这样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发挥每个学生的潜智,发展其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扩充教学内容

教材里编排的教学内容是定性的,课本里对每个知识点的介绍都相当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好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资料,对课本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教学资源共享库,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心得、经验、课件、教案放上网上,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获取信息,靠的是眼见、耳听、鼻闻、触摸,还有舌头尝的方法,而用眼见和耳听是主要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则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播放音乐、录像、图片,利用音乐、录像、图片,可以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只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要发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在小学德育、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还存在值得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克服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坚持以课内外实践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好每一节课,必将能把品德与社会课上好。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品德道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