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6-06-07何小燕
何小燕
摘 要:当今教育教学的一项关键内容是素质教育,其是借助科学的教育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阐述了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出现了本质性的变革。在颁布实施新课标之后,素质教育变成了学校教学的趋势和方向。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地研究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加强道德修养,实现学生情感的熏陶。
一、有效地渗透知识教育
学生家长十分注重知识教育,然而,在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影响下,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即未能够有效地夯实学生的知识教育,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太牢固,学生的识字能力与写字水平存在下降的趋势。尽管一些学生具备非常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词不达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知识教育,让学生首先写好规范的汉字,指导学生汉字的正确书写笔顺,在考试的时候保持卷面的整洁,在写作的时候保持句子的连贯和用词的准确性等。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奠定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基础。
二、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
教育活动的潜在要素是情感,情感也能够对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在实施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而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具体来讲,(1)教师应当对学生富有情感,应当爱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通过亲切、和蔼的话语和面容跟学生沟通。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常常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在如此的情感气氛当中进行学习,学生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也更加喜欢教师及其讲解的内容,从而将自身的积极情感向学习上转移。(2)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需要挖掘情感要素,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文章是作者情感的依托,情动而辞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需要紧紧地把握课文的主旨,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从而启发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意境当中去,跟作者同悲、同喜、同爱,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感与亲近感,最终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握作者阐述的道理或者是课文的主旨。
三、有效地渗透道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当中的思想情感要素,有效地贯彻实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即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意识。并且,贯彻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削弱或者是放松。例如,教师在教授《开国大典》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需要有效地挖掘其中涵盖的德育要素——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流血和牺牲换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并且,教师能够联系南京大屠杀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愤慨之情,最终让学生树立爱国、拼搏、奋斗、团结的高贵精神,以此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爱国的良好精神向导。
四、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针对不少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首要目的。而如何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呢?事实上,在相同的一个班级之内,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爱好兴趣、理解能力等存在显著的不同,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些教师会片面地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笨,而未能够意识到导致这种差异性的真正原因——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应当推动所有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实施教育。只有如此,才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越是因材施教,越是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教师不可以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应当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面向所有的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立足于细微之处和点点滴滴,真正地执行素质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渗透比较复杂和艰苦,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只有牢牢地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规划地贯彻实施,坚持下去,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岚.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谷开发.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梁华.落实语文“双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