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让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2016-06-07陈业铭
陈业铭
摘 要:教育的核心是“人”,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的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改革。课堂中的“教”与“学”的本质是促进“人”(学生)的发展。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思想,我校本学期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三年内,我校将探索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策略;要加大科研力度,实现学校科研发展;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撬起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转型;思路;背景;做法
教育的核心是“人”,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的改革。
一、课堂转型提出的背景
(一)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适逢新课标推出,为彻底摸清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探寻课堂转型的方向,本学期我校加大了课堂研究的力度。我校在第三、四两周,行政、科长分工抽听了近一半老师的课,第六、七周举行了12节35~40岁的骨干教师比武课,第九周又分别进行了语、数、英6节研讨课。从这些课中,不难发现,我校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班级集体学习为课堂基本形态,小组学习、探究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成了部分优秀学生的天堂。
2.大堂教授、大量培训、一问一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累。
3.课堂围着老师转,学生被动学习、间接学习,课堂没有生成,学习没有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4.课堂评价单一。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进步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5.课堂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常规的培养。
(二)外出听课学习的反思
开课到现在,我校分别组织了部分老师到碧桂园、大良实验、养正西山、容桂小学等学校听课、参加研讨。第八周由校长带队,率领学校行政、科长、老师一行13人,专门到瑞英取经。瑞英小学转变课堂学习方式,让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做法,使得我们深受启发,值得借鉴与学习。反观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老师们都认为,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必须转变。
(三)新课标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十年,尽管褒贬不一,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的确引起了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变化。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新课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师生、生生不断对话交流的过程。
二、课堂转型的基本思路
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说明了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坚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实现“课堂转型”该向哪方面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转”:
一是课堂由班级集体学习向小组个性学习转变。二是教师由备教向备学转变。三是课堂由讲授式、答问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四是课堂评价由只注重结果评价向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多元评价转变。
三、课堂“转型”的初步做法
(一)课堂由班级集体学习向小组个性学习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但必须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每个成员有独立学习、思考、表达的权利和机会。二是确保成员间是合作互助的自悟,而不是相互先知与代替。三是确保共享学习的组织生态,共享学习快乐,共享学习成果,共享学习经验,共享学习教训,共享学习成长等。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建合作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个小组。学习小组的形式可以是围桌式、近临联桌式等。
2.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3.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二)教师由备课向备学转变
备课是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上好每一节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描述,而是由备课向备学的转变。“备学”要求教师在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教”服务于“学”,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三)由讲授式、答问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理念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是学习,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四)由课堂评价只注重结果向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多元评价转变。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参考文献:
崔允漷.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J].上海教育,2011(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