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快乐
2016-06-07钱惠敏
钱惠敏
摘 要:合作学习过去是一种学习方法,现在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倡: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当前,合作学习被各学科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合作学习;快乐
一、合作学习的渊源
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之后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当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荷兰、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瑞典、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合作学习在各学科被广泛运用。
二、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合作作为开展形式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合作?合作指的是个人和个人、群体和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小组合作。
三、合作学习的特征
(一)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区别于传统班级的小组
(二)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相合作活动
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三)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四)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的气氛
传统教学,教师只关注自己所教知识能否被学生所掌握,其目标单一;而合作学习至少有两个目标:学科性目标及合作技能性目标。
四、案例
六年级科学“形状与结构”单元第五课“做框架”。
活动一:“做框架”这一课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不同的框架受力后变形程度会不同,引导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机会,把操作和思维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活动是做框架,让学生自己捆扎这样的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活动二:加固正方体框架。这部分内容是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处设置了合作学习的环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一)框架式结构的认识
上课伊始,让学生汇报课前老师留的作业——观察电视台信号塔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科学探究记录本上的记录进行汇报。然后教师用课件出示几组类似结构的建筑和大型机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框架,接着播放相关视频,提出问题,进而引出新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欲望的特点,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并且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有了上面对框架结构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学生肯定对制作框架结构是否牢固充满了兴趣,所以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框架结构。
2.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哪种框架结构更牢固,同时思考:为什么三角形框架要牢固些?这就涉及框架受力分析及结构力学的问题。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既是本科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利用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力是如何作用在三角形框架上的。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做,充分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框架稳定性的奥秘,接着提问:为什么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学生思考、讨论后不难回答出,是因为四边形的四条边没有一个互相“推”“拉”的作用,受到外力往下一压,其他的点全都移动了,很容易变形。
3.让学生想办法加固四边形框架。
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加斜杠,并能总结出斜杠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记录本上画出草图,并记录加固方法,然后进行加固。为了让学生看清斜杠的效果,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大的四边形框架,让学生用两手臂当斜杠,让变形的四边形框架变稳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一个“推”“拉”的动作,从而更直观形象地观察到斜杠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了推力和拉力,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四边形框架并稳定的原因。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乐趣,达到了做与思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王艳玲.合作的快乐:“合作学习”课堂叙事[J].辅导员,2011(Z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