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具对儿童发展的真正价值
2016-06-07冒慧萍
冒慧萍
摘 要:陈鹤琴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制玩具活动是自主游戏的重要补充形式,还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制玩具;教师指导;区域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纲要》第三部分第十条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教师和儿童都是活动中平等的主体。那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才能更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并更好地体现《纲要》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呢?
一、玩具制作的主题由教师提出,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教师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普遍习惯于传统的直接指导方式,是导致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所谓直接指导,指教师依据发展的目标,通过言语或直观演示,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幼儿自制玩具活动本身有着开放性、低结构的教育特点,是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更多采取让幼儿自己发现与解决问题的间接指导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二、自制玩具在区域游戏中的有效利用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学会运用在其他游戏活动中,以此培养和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调整课程安排,在以往的课程中穿插几节特色活动课,每节课时间与平时各类课程的时间相一致,并将自制玩具引入这些特色课程活动中;同时可以引导家长搜集各种废旧物品,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玩具和手工制品,并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层次,将自制玩具引入区域游戏活动中。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在区域空间内创设小医院,将幼儿橱柜作为小医院区域游戏的场所,将橱柜作为小医院的药柜或挂号窗口。与此同时,还应保证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有足够的空间,还需注意活动区域的动静分开,如将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等静态区域设置在一起,将幼儿园、运动区等动态区域设置在一起。在公共区域可以创设“玩具超市”“个性创作区”“生活学习区”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还能让幼儿感受和分享制作中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时,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幼儿教学活动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优化区域环境,保证区域活动开展后拥有浓烈的氛围。在创设社会类区域游戏模块时,要体现其真实性。
2.根据幼儿的个人兴趣,结合自制玩具在区域活动模块中的应用来划分不同层次的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使其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模块提高动手练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使整个区域活动模块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游戏环境。同时,还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自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玩具,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快乐、轻松、愉悦地玩与学。还可以将自制玩具投放到“娃娃区”,在此基础上,还需有相应的角色和情节,以此丰富娃娃区的材料。
3.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玩具是学前儿童交往的媒介。通过自制玩具,特别是与他人合作的制作,幼儿可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并形成他们的社会行为。在自制过程中,就玩具的大小、形状、颜色搭配,需要幼儿与同伴协商分工而共同进行,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构成了儿童人际关系的社会网络,使幼儿能逐渐了解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理解他人的情感及行为,同时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
三、自制玩具活动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制玩具活动中儿童成为全部游戏活动过程的组织者,能够充分地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自己的兴趣目标可以通过亲手实现,高峰体验带来的巨大快乐,这是购买玩具所无法替代的。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生发展中最高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儿童世界的自我实现与成人在形式上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是意义是一样的。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儿童成为制作过程的主人翁,这样无形中拓宽了儿童游戏活动的途径和形式。在自制玩具活动中,儿童可以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更换不同的材料放进去,发现更多的乐趣。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玩具自始至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它既是孩子的好伙伴,又是孩子最自然的教科书。自制玩具可以很好地解决儿童个体差异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通过自制玩具,儿童可以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达到自我实现。总之,自制玩具活动是自主游戏的重要补充形式,还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侯娟珍.自制玩具活动对儿童教育价值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