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及表现分析
2016-06-07李国栋
李国栋
摘 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应用语言艺术学,以小学生语言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吸引小学生关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从教学实践出发,梳理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就教师的语言艺术性进行剖析,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性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语;评价语
语言是架设有效沟通的桥梁,是连通课堂师生主体的纽带,让师生交互沟通,彼此交流,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实现汲取营养,获得真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应用儿童化语言教学,让学生能够听得懂,针对性地应用规范语言,让学生能够听明白,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新奇独特导入语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设计新奇独特的导入语,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愿意听讲、主动听讲,思考探究语文知识,为语文教学奠定成功基调。
如,我在讲述《美猴王》一课的导入时,和学生说:大家都知道孙猴子吧?孙猴子是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大家说老师这么说对不对呀?学生开始回答:不该说孙猴子,应该是孙悟空。我说: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是一个完整艺术形象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神+猴+人”集合的艺术形象。我们都知道最初始是石猴,他本领高强,并且有极强的表现欲,后来成了猴王,但是我们都知道他在猴王前面又加了“美”字,那么这个美究竟表现在哪里呢?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都会找到答案。通过简洁而又新奇独特的导入语,学生很快被吸引,也愿意并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启发诱导讲授语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灌输式的陈述句讲授语文知识,学生虽然也掌握了语文知识,但是更多处于被动识记的状态,语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就说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疑的重要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教师应以疏导性、发散性提问形式,以启发诱导式语言进行知识讲授,层层深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浅出地探究学习,发现新知识,习得新内容。
如,在讲述《长城赞》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长城颂》歌曲,为学生创设歌曲情境,同时,我给学生播放了长城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长城气势雄伟的形象;我也设计了板书(长城,形态,像条长龙;构造,高大坚固,伟大奇迹,气魄雄伟;联想,血汗和智慧凝成),然后让学生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赏析对联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品味长城的赞美,体味民族的赞美,注重课文蕴含的民族豪情。然后,我问学生:大家从阅读中,找出课文赞美长城的地方,从哪些方面赞美长城的呢?我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描述长城的视觉形象和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找出描述长城特点的语言,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奇迹?通过层层深入的启发诱导,持续深化的巧妙追问,让学生在边读边想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联想,表达感受。
三、灵活应用评价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语的应用有效性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以亲切的语调和真诚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友善的微笑和鼓励的言辞,让学生感悟尊重和期待的喜悦。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灵活应用语言艺术,随机应变,以情动人,客观评价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新知,懂得道理。
如,我在讲述《小马过河》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我给学生抛出问题:如果大家和小马一样,遇到同样的过河问题,大家会怎样判断河的深浅呢?有学生回答:可以拿一块石头扔河里,听声音判断。我说:你很有生活经验嘛!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有学生接着回答:用树枝探测下,也可以知道;有学生回答:不是有老牛吗?小马和老牛比比个子,看看能不能淹到自己?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我鼓励到:大家都非常会动脑,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希望大家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深挖课文知识,回答并解决问题。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激活,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语言的艺术性,以新奇独特的导入语、启发诱导讲授语、灵活应用评价语三大课堂语言表现,关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关注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希望语文教师以语言艺术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为语文教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姚凤琴.善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6(2):87.
[2]杨兴江.让课堂充满笑声:小学语文课堂幽默教学艺术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29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