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纠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
2016-06-07孙海燕
孙海燕
摘 要: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纠正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幼儿任性行为的诱导原因与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纠正策略,其中包括善于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树立榜样,鼓励幼儿;不要因为溺爱而纵容任性行为以及及时疏导。
关键词:幼儿教育;任性行为;纠正策略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诱导原因
(一)受到成人的错误教育
如果对孩子的任性进行仔细研究后不难看出,很多幼儿的任性行为都是来源于成人的错误教育,诸如父母长辈毫无节制地给予和溺爱;不管孩子需求合理与否的无底线让步;喜怒无常的相处方式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在很多家长看来是源于“爱”,但久而久之却会让孩子养成叛逆、不思进取、幼稚以及共计性较强等一系列的任性行为。
(二)生理与心理发育尚未完善
从幼儿的生理发育上来分析,由于他们大脑皮层的抑制能力尚未发育成熟,所以经常性地会表现出冲动、易怒以及自制力低下的情况。更加直白的一些解释,幼儿的任性其实是一种十分合理的心理需求,这个阶段中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在他们的世界中还没有遇到过挫败和反对,所以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和待遇时就会不自主地表现出大哭大闹和发脾气。为此,孩子的家长应当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和接受孩子的这个敏感阶段,用正确的纠正和疏导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幼儿任性行为的纠正策略
(一)善于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正确地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是纠正其任性行为的一项有效方法。通常情况下,孩子们的注意力总是会因新鲜事物的出现而被转移,从而快速忘记之前所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例如,家长在带领幼儿去逛商场时,当他们看到一些自己喜欢的新玩具时总会要求家长买给自己,而很多家长处于对孩子的溺爱以及对孩子“撒泼打诨”的逃避,会不假思索地就买给孩子,导致家中类似的玩具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有效纠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前面还有更加有趣好玩的玩具,当孩子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后,家长就可以在一边引导一边讲解的过程中来帮助幼儿忘记之前想要买玩具的愿望,从根本上杜绝幼儿无理取闹行为的发生。
(二)树立榜样,鼓励幼儿
我们经常说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育其实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瞬间当中。由于幼儿具有好奇心重且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榜样的力量对于他们来说是无穷大的。家长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幼儿在模仿榜样的同时纠正自身的任性行为。例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所言:“儿童教儿童,要比成人教儿童效果更大,更能教学相长,为儿童获得发展才能的机会。”由此可见,对于这些正处于懵懂阶段中的孩子们来说,来自于小伙伴的一个正确示范要比来自于家长的百句苛责都要更加有效。幼儿家长和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宝宝的先进事例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或小儿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学习情境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正确模仿的好习惯,从而在日后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该如何应对和解决。
(三)不要因为溺爱而纵容任性行为
在这里笔者要提到一种十分有效的纠正方法——消退法:“某种行为过去曾得到关注和强化,那么在再次发生后不会再有相应的强化,那么在下一次出现相同或是相似的情况时,就会大大降低此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例如,当幼儿在向家长提出要求后,因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发脾气或是大哭打滚,家长可以采用视而不见的态度,让孩子明确感觉到自己处于一种无人理睬的状态,不应当出现可怜或是心疼的情绪,慢慢的,孩子会觉得这种行为是非常无趣且不舒服的,会自然而然地向家长妥协,做出让步。而后,家长可以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想起说明这件事没有满足他的原因,并且对他们的妥协行为做出鼓励和奖赏。再例如,当孩子在吃饭时间不好好吃饭而去吃零食时,家长也可以采用消退法来进行处理,任由孩子自己去演绎“独角戏”,待他们哭闹停止后仍然不去安慰,如此几次下来,孩子就会觉得这种行为丝毫讨不到好处,在潜移默化中改掉饭间吃零食的坏习惯。
(四)及时疏导
当幼儿在生活中出现任性行为之后家长不应表现得过于紧张,应当抓住这一时机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疏导教育。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够因个人的情绪而对孩子“忽冷忽热”,对于那些错误的、不被允许的行为坚决不能做出让步,避免让孩子出现一定的侥幸心理。另外,家长在向孩子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行为能力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接受由家长灌输给自己的是非观念,并同时明确地感觉到爸爸妈妈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久而久之,孩子那种“我最大”“我独占”“我做主”“听我的”这些错误的任性行为与不良心理都会逐渐地被纠正,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且健康快乐的好宝贝。
参考文献:
[1]沈美芳.不跟陌生人走的测试和教育策略[J].时代教育,2012(14).
[2]张苗芬.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J].快乐阅读,2013(6).
[3]刘秀红.让教师在课题研讨中获得教育策略[J].早期教育,2012(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