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6-06-07刘刚华
刘刚华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信息技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都提供了诸多便利,甚至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要求有更多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同时促使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目标设定;有效性;策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以操作为主的学科,在诸多学科中,也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势而颇受小学生的喜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很多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是因为他们可以在课上玩游戏、聊天、看动画等。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就很容易导致课堂的低效。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技能掌握和信息素养提高的主阵地。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展。我们想要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就必须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联系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是前提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有可能上好一堂课,但如果没有课前准备,那必然是上不好课的,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因此,充分备课,调配好每一种教学要素,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在备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能力强弱、学习兴趣、习惯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学生良莠不齐,教师的“一视同仁”,必然会导致课堂上出现:对于老师布置的统一学习任务,优等生,早早完成,偷着玩游戏,看视频等,“吃不饱”;学困生,举步维艰,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吃不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避免“一刀切”,采用分层教育,因材施教。
2.教师要精心地准备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即是教学内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正确、恰当,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倘若面面俱到,势必会使教学课堂繁冗、拖沓、效率低下。因此,精心地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技术课的素材选择上,教师一方面要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去选材,以求融会贯通、资源整合;另一方面要力求素材种类,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的教学目标设定是基础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有着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有效的呢?
1.设定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领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实质性问题。
2.设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杨澜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没有变化、没有收获、没有发展。这就是一堂没有价值的课。”这也就是说,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位学生都可达成、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既要让优生避免一味地重复而得到能力的拔高,又能让学困生不至于目标太高,达不成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三、合理的教学情景创设是关键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颇深,甚至于很是期待。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冲着网络游戏、视频等而来的。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旧是不可忽视的。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鱼牛的故事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学习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时,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一些合理的生活情景,并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解决情景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研究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发展,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柏林.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6(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