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具为载体,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主体
2016-06-07李霞
李霞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数学课堂也焕然一新。特别是老师充分让学生使用学具,以学具为载体,打开了学生身上的学习源泉,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为此,我也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具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的帮手,还是玩的伙伴
各种五颜六色的学具有模有样、有棱有角,如七巧板、长方体、奎逊奈彩条等,学生常常爱不释手,一边玩一边学。既欣赏色彩美,又欣赏形状美。我们都懂得,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操作学具时,学具的色彩美、形状美,很容易被他们一下子感触感知,表象在他们的头脑中会很快建立起来。学生的各种感官愉悦参与其中,不亦乐乎?特别在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创设合理、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机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低年级的数学学具种类较多,如:实物图画、几何图形卡片、小棒、计数器、口算练习卡、七巧板等,学生都非常喜欢,当然,这与他们年龄小是分不开的。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含义”一课时,学生在激烈的拼摆竞争中,动口又动脑,真是学中玩、玩中学。因为学具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由此看来,精致美观的学具更能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二、学具的直观性,更易促进数学概念与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
学具都是数学算理的具体化、形象化,因而带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一看到学具,就能发现什么。如我们常用的三角板,就两个,虽然两个都是直角三角形,但聪明的学生就能发现,相同点是两个都有一个直角,不同点是一个的两个锐角是30°、60°,而另外一个三角板的两个锐角都是45°,而且两直角边的长度相等,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何谓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180°,这些数学概念就会很容易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再如学到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时,小小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就能帮上大忙,“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那么,12个小正方体,体积会是多少呢?”“12立方厘米。”这个学生不假思索,顺势思维就能得到。“那么,我们把这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会是多少呢?”“不变,还是12立方厘米。”“那我摆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与他的长、宽、高有没有关系呢?”“长、宽、高的乘积刚好是长方体的体积!”许多学生就会惊喜地叫道!多么直观的学具,让我们看似繁杂的算理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学具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
三、学具所蕴含的算理能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欲望
学具来源于生活,具有形象性,学具服务于数学,又具有抽象性。它既描述实际又蕴含数学算理,发现它的算理,需要老师引领,探究它的数学奥妙,无需老师,自有它本身的神奇,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奇思妙想,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王国,开创数学的新领域。如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把长方体的长、宽、高变变变,变得一样长,那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脑海里马上就会有一个神奇的变化过程,“正方体——”有些学生就脱口而出,“那它的棱长与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吗?”难度加大了,思考需要深入,过了好一会儿,陆陆续续有人举手了,“和最短的一条一样长”“长、宽、高谁最短,就和谁一样长”,思维渐趋成熟,表达也越来越准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一步一步提高思维,拔高难度,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探究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数学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而学具,正好是桨、是舵,能带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
四、在共同使用与探讨学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小学生的认知毕竟有限,在操作学具时,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邻桌就成了他们需要交流的最好对象。为了活跃他们的思维,教师经常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操作、探究。这时候,学生就可以和邻桌大胆交流了,在交流时,唉,问题出现了,我来看,他们合伙干起来了,协作精神在潜意识里出现了。久而久之,学具不仅带动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还让他们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团结一起,向着数学的高峰迈进。
如果把数学课堂看做一园鲜花竞相绽放的话,那么,学具就是使我们的花朵快速绽放的催化剂。有了学具的使用,一堂课就能活起来、亮起来。充分利用学具,无疑给我们的课堂又竖起了另一道亮丽的标杆。从学生学习中谈学情,从学生学情中看老师教。课堂呈现主动、热烈、高效的局面,课改就有了更高层次的改革,也就有了实效意义。
参考文献:
董鸣.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