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文字训练“活”起来
2016-06-07杨柳
杨柳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些教师让学生机械地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误认为这就是语言训练,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的意义并不限于让学生学懂、学会多少个这样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例子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文字,发展和丰富语言。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同行。
一、精选语言训练点,鲜“活”言语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研读文本,挖掘有价值的语文因素,精选文本内容中语言点展开训练。具体做法有:(1)根据年级要求和学生特点,挖掘语言点。(2)紧扣“重点”的生字新词,挖掘语言点。(3)根据“特殊”的标点符号,挖掘语言点。(4)寻找课文内容的“空白”,挖掘语言点。(5)寻找文本的“冲突”,挖掘语言点。例如,薛法根老师教学《爱如茉莉》,首先板书“爱如茉莉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朴素温馨……”等三组共六个词语。这六个词语有的是课文中直接就有的,有的是薛老师对词语稍作修改归纳出来的,都是描述茉莉特点的词语。薛老师要求学生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在同学们心中,茉莉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的抛出,提升了词语教学的价值。学生学习词语,不应单纯停留在“积累和理解”的层面,而应把目标指向到“言语表现”。学生通过用词表达来内化语言,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
二、巧设语言训练境,激“活”言语兴趣
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如果缺乏激起学生兴趣的诱发点,将事倍功半。为此,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爱上语言文字训练。具体应遵循三个原则:
1.活动性
即训练形式多样,时而比赛抢答,时而辩论打擂,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也未尝不可,这样一来,课堂会充满竞争与趣味。
2.艺术性
即通过一个情景,一幅插图,一段乐曲,一个诗句,一句名言,激发审美情趣,把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全部调动起来。
3.开放性
即在不同空间,以“训练”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构成一个广阔的、目标一致的整体优化训练环境,如开展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朗诵会等等,寓训练于乐。
许多语文教学名家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范例。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后,设计了“新型玻璃自述”的练笔,他把全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分别练习一篇新型玻璃的自述。他用饱含激情的语调说:“现在,别忘了,你就是新型玻璃。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叫人一看就想买你。”学生跃跃欲试,动起笔来。这一课的练笔,于老师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分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这种表述不是简单复述,而必须改变人称,又带有童话的趣味性,还有广告特色,一下激活了学生的言语兴趣。
三、优化语言训练法,盘“活”言语能力
在一篇课文中,语言文字训练的设计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词句段篇的训练,又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训练的方式方法千变万化,但是从语言运用形式看,无非就是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两种方式。口头语言训练包括朗读、背诵、复述以及课堂中的讨论、答问、说话练习等等。书面语言训练包括默读理解、写词、写句、写片断等等。所以,我们在诸多训练中,既要抓住常规训练不放,又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分清训练层次,优化训练方法。
比如《乡下人家》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了门前的瓜藤,我先让学生进行两读活动。一读读出“攀”“爬”的重音,让学生感悟到藤蔓奋力向上的长势。二读让学生想象你“攀”我“爬”,我“爬”你“攀”的争先恐后的情景。学生在诵读之中感悟到了藤蔓的勃勃生机。这一段中还有一句写藤叶用了“长长的”“绿绿的”,我又设计了两步走活动。一说说出类似重叠的词语;二写让学生想象那茂盛的情景,用恰当的词语描绘出来。学生体味出了“茂盛”“茂密”“密密层层”“葱葱茏茏”,从而获得了郁郁葱葱之感。在学生感悟瓜藤郁郁葱葱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话:“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指导学生对读这一句前后两部分,用“衬”字激活学生,让学生眼前突现郁郁葱葱的藤叶与青红的瓜,顿生色彩明丽之感。农家小院的一架瓜,就有三美:勃勃生机、郁郁葱葱、色彩明丽。这是优化训练方法后感受到的语言之美。
总之,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教学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之一,教师对学生语言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对教师来说,训练点要精选,训练境要巧设,训练法要得当。如此,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曹春莲.让语言文字活起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