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诠释
2016-06-07钱春花
钱春花
【案例再现】课文《掌声》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课堂上我低沉的语调、眉宇间透出的哀伤,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之中,贴近学生生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小英的情感变化——
师:小英终于鼓起勇气走上了讲台!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怎么读能表达你此时的心情你就怎么读。(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自由朗读。)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生1:我很感动,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勇气。
师:说得真好,那你来读一读这份“感动”。
生2:我为小英骄傲,她真了不起,真勇敢。
师: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试试看!
生3:我很激动……
看着学生踊跃举起的小手,听着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我也陶醉其间。
“老师,老师,我要微笑着读!”
什么?我一愣!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转向了她——小×,我们班平时朗读最有感情的一位小女孩。
“微笑?你怎么能嘲笑小英?”
“这时候怎么能笑话小英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
虽然我也不明就里,但新课程的理念却在脑海里闪现: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小×:“小英虽然是残疾人,但我感觉到她心里是坚强的,她不要同学们同情她,她要别人不嘲笑她,尊重她。我会对她微笑,因为我要和她做朋友,做她最好的朋友,我会尊重她。”
小小年纪的她竟然能有这样一番感悟,这让我立即想到:这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时机吗?
随即,我转向了其他同学:“你们认为呢?有不同意见吗?假如你是小英,你愿意这样面对同学的微笑吗?”
(学生都小声议论起来)
生1:老师,我也会微笑着读。如果我是小英,我会想:我是个残疾人,我害怕别人嘲笑我,害怕别人不和我玩,如果有小朋友和我玩就好了。
生2:如果我是小英,我会想: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像小×那样对我微笑,做我的朋友,我当然会开心了!
生3:小×说得对,虽然小英是个残疾人,但她心里是坚强的,她不会向困难低头的。
(热烈的掌声顿时响起)
师:看来,不仅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力量,而且你们微笑的力量更大啊。让我们一起把掌声和微笑送给小英,送给那些需要别人帮助和关心的朋友们!
“老师相信,坚强的小英一定会像我们同学说的那样,微笑着面对关心她的人,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相信她一定会越来越好!”
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懂事的孩子们,我看到了他们那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他们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体会到了尊重的意义。原来,有时候学生也能成为我的老师啊!
【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努力开创富有活力和生机的课堂。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使平常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而通过此次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
一、张扬阅读个性,尊重独特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是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感悟,尽情地去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由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不同,每一位学生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并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课堂生成的精彩!
二、展开平等对话,唤醒自我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教师只有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学生才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此“对话”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这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是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凭借文中的语言文字,积极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充满活力、灵气、智慧的生命符号,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殿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用爱来诠释掌声背后的意义,用自己个性的解读去感悟、去体验,用自己的独特情感和作者共鸣,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董一红.掌声,教学设计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0(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