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位置关系第一课
2016-06-07方燕
方燕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位置”是图形和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位置”这一单元,作为小学阶段空间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了解,也是系统性学习的伊始。如何上好位置第一课?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践和反思,与读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图形与空间
“位置”是小学四大模块中“图形与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第二单元“位置”是小学学习中空间概念的最初“亮相”。在学前教育和日常活动中,学生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这些位置关系。而教学目标中的要求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用“……在……的上(下)、前(后)”这样的句子准确表达两个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渗透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本课中只有一个例题: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素材。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交通工具分成了三个层次:轿车、卡车、大客车位于上层,中层是一列火车,下层也就是水面上是一艘轮船。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第三行的文字中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轮船的上面有什么”,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表达空间。“做一做”题目的安排上,巩固了学生对于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了物品摆放的秩序性。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位置的相对性;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上、下、前、后”表达事物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事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交通工具。
二、新课讲授
1.“上、下”教学
师:你会用“上、下”这两个字说说图中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吗?(先用“上”、再用“下”来说)
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师引导学生用“……在……的上面”句式来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用“……在……的下面”句式来说一说,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鼓励。(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上、下的基础上,能否用这样的句式准确表达,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师: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摆一摆: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完成,聚焦学困生。
2.“前、后”教学
请学生用“前”或“后”说一说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先用“前”、再用“后”说一说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适当肯定。
板书:轿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在轿车的后面。(设计意图:这时学生会想到车头的方向为前面,车尾的方向为后面。以一定的参照标准来确定和描述前、后位置关系。)
师:你会用“……在……的前面”说一说吗?再用“……在……的后面”说说看。
追问:那大客车的前面是____呢?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请学生用“前、后”两个字和同桌说一说。
3.探究相对性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上、下、前、后”都是谁在谁的上(下、前、后)面,你有什么发现吗?
互动活动:请学生起立,说一说他们的前后各有什么,向后转,再说说前后各有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发现位置关系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而言的。引导学生说出面向哪个方向,哪个就是前面。)
师:为什么前面的物体现在在你的后面?
三、练习巩固
学生对于这样的场景比较熟悉,大多数可以准确说出小东的前面是____,小云在小军的____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上过之后,学生课堂表现活跃、参与度高,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二:
1.学生在用“谁在谁的上(下、前、后)面”句式表达位置关系时,会出现前后主语的混淆;
2.本节课的难点没有夯实,对于相对性的认识不够、理解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反思。“上、下、前、后”每一个内容的教学都是各自独立的,层次更加清晰,强化效果更佳。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空间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一课时还需要简单的空间想象能力,即从图中辨认“参照物”的方位。
首先,预估学生情况。一年级学生是6~7岁的儿童,他们有简单的空间知觉,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上、下、前、后。他们会观察,对事物的整体概念较深,但观察的准确性和目的性较差。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中,带有较大的直观性。表述和概括能力不强,但发展速度较快。一年级小朋友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渴望角色扮演和独立完成任务,对于课堂常规还没有太多认识。
其次,了解教材,读懂课标。对于教材的把握要仔细。研究例题,分析其中的数学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对于缺少经验的新教师,教案要详细,精确到每个问题的设计和抛出,每个知识点的引导和总结。读懂课标,实属一项技术活儿,方向要瞄准,把握课改精神,构建知识内容的框架,认清本质,把握教学实质。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从易到难、逐渐上升的递进式教学过程。
最后,注重引导学生能力的养成。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灵活表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什么样的表达算是灵活表达?以本节课为例,能够良好地区分和表达“甲在乙的前面”,换甲做参照时,可以准确地说出“乙在甲的前面”,不会混淆。这种灵活表达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不开,同时也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关联。
小学数学位置关系的第一课,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只有在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精心教授、课后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才能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贤志.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2).
[2]卢锋.发展空间观念 提升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