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

2016-06-07李萌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编著者语篇美食

李萌

古人云:“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教育”与“情感”始终互相渗透,“情感”让“教育”有了生命力,“教育”赋予“情感”更多的存在价值。

作为课堂的载体——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内涵。但是每一本教材都如同没有开封的“宝藏”一般,若没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很难使授课教师领会编著者的良苦用心。因此,如何在“教”与“学”中正确运用“情感”,让“教”与“育”既高效又和谐是每个老师的研究课题。

一、充分展示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教材内容涉及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直接反映人在活动中的思想感情时,其间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便以显性的形式体现出来。所谓显性情感因素,就是指在教材内容中通过语言、图片和照片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

例如:新世纪英语小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Carnations for mother,其课文内容为Tom去花店为妈妈买花,词汇部分是:sunflower,carnation,rose,lotus,lily,pine以及grass等一些植物词汇。我抓住“为妈妈买花”这一情感要点,将整个课时的话题设计成“Flowers for Mother”,并将情境设计在花店内,并对原文做了修改。

原文:

Tom:I want some flowers. Are these carnations?

修改后:

Tom: Wow, so many nice flowers! Mothers Day is coming. I want some flowers for my mother!

Tom: I know they mean“thanks for mothers love”. I want some carnations.

修改后的语篇深度挖掘出原文内的情感,使得母亲节的意义——“Thanks for mothers love”被充分体现。同时为了让Tom体现出三年级小朋友应有的活泼天性,我加入了“Oh”“Wow”“Good”等语气词。此外,“花语”的补充,是整个语篇得以意义提升的关键因素。carnations意为“Thanks for mothers love.”,roses意为“I love you.”lilies意为“pure love”,这些花语不仅表达出了母亲无私的爱,也表达出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由于孩子年龄偏小,阅历不够,因此大部分的语篇字数少、句子短。若只是流于表面很容易一笔带过,然而朱浦老师曾经说过:“语篇不仅有声、有型还有情。”再短小的篇幅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例如:新世纪英语一年级下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只有这么几句:

A: Look, the Bund !

B: Wow ! How beautiful !

A: That is the Huangpu River.

B: So many ships.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四句话组成的语篇浅显易懂,“beautiful”一词将外滩雄伟的建筑群以及浦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So many ships”将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以及码头物流群的景象透过浅显的词汇传递得淋漓尽致,由此可以看出编著者的确用心良苦。

二、挖掘同一学段不同年级教材间传递的隐形情感因素

“温故而知新”绝非一句空言。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基于相同培养目标不同学情,知识被由浅入深地分解,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相通的。下面我以新世纪版小学英语为例分析“Food”主题下不同年级的教材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jelly”“juice”“cake”“milk”等一些食品的表达,并围绕“...,please”句型有礼貌地说出自己的请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创造出类似于“生日派对”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对话交际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有些教师甚至将“实物”带进课堂,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品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

在二年级上册中,学生开始接触“bread”“hamburger”“sandwich”等一些西方食物,并在“...,please”句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用“I want...”明确自己的选择。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注重介绍西方人的饮食,通过对比使学生初步领会不同的饮食习惯背后是文化的差异。

同时,中国食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二年级下册中的“bean”“tomato”“potato”“egg”“corn”“carrots”等一些简单的食材为后续的中国美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进一步学习英式下午茶文化,在一二年级的词汇基础上增添了“pizza”“hot dogs” “biscuits”“coffee”“water”等词。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因此教师在详细介绍过“下午茶”文化后,可让学生自主挑选食物与饮料,并结合前两年所学的交际用语搭配成专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

有了前三年关于食物表达的基本认识后,在四年级上册,编著者开始让学生学习“肉菜”与“蔬菜”的表达,“pork”“cabbage” “onion”“sausage”“sweet potato”“eggplant”“pea”“beef”等一些食物,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引入“pork buns”“fried eggplant”“fried eggs with tomatoes”等一些中华经典美食,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中华美食的魅力。

最后,在五年级下册编著者将关注点放在上海的特色小吃上,这是对小学阶段食物主题的总结与拓展,“dumplings”“buns”“fried rice”“crabs”“soup”“steamed bread”等一些词汇,其中大部分的词汇在之前的学习中均已涉及。

单看这些词汇,似乎本身并不含有某些情感因素,但是纵观这十册书不难发现,当所有的词汇聚集在一起时俨然就是一桌“中西合璧”,所有的词汇都为了某一个文化点而准备着,例如低年级的“milk,juice,cake,sandwich”等词语都是为了三年级时的下午茶文化所准备,再如,低年级时学的蔬菜“bean,potato,tomato”等词都可以为高年级学习具体的美食菜肴所用。

每一次教授类似食物主题时,我总是注重螺旋式学习的特征,即将之前所有相关的学习用“衍生”的方式串联起来,例如从bread通过变换形状再进行叠加成为hamburger,再将hamburger变成三角形成了sandwich,最后还原成bread放进“蒸笼”变成steamed bread,再进行压扁后撒上肉末和蔬菜进行烘烤最后成了pizza。其中我向学生介绍,一个普通的面包,经过厨师的几番制作可以成为多种形态各异的美食,这些美食已经不仅仅满足了口腹之欲,而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这样的方式让小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惊讶,使他们投入其中专心致志地听我讲课。

卢家楣老师曾说过: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含有情感因素,但是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想,英语和语文一样也是人文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只不过它不如汉字那样会给人直接的感官体验,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钻研,用富有情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也是美丽的”。

参考文献:

胡娟.关于利用小学英语教材实施德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编著者语篇美食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新书架
新书架NEW BOOK
新书架■NEW BOOK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新书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