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探讨
2016-06-07刘夏琼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它从价值、内容、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做了相应的界定。基于此,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的重要性,然后就如何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依托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举办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德育;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小学德育大都依托于相应的课程,如《品德与社会》等,换句话说,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小学德育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将其融入小学德育课程之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因此,文章就德育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实践做了相应的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灵魂所在,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有着非常丰厚的意义。
首先,它能规范德育的价值。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横行,只有符合时代、社会需求的价值观才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他价值观的领头羊,具有极强的凝聚能力和整合能力,对德育事业有着很好的价值规范作用;其次,它能明确德育的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德育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小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效地缓解了这一尴尬境地,它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了德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个人素质教育,有助于推动小学德育的现代转型;而且,它能引领德育的目标。小学德育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而设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古今中外的优秀价值于一体,并结合中国实际做了相应的发展与升华,它对德育的目标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在德育课中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
1.依托教学内容,渗透价值观教育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教师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品德与社会》课程容量极大,其中很多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比如,《让诚信伴随我》的内容就与“诚信”的理念紧密相关,此外《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题,介绍了中华文化中的国宝、国粹等,有助于学生爱国之情的激发,而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主张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努力发掘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部分,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教学活动。就以六年级上册二、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言,它涉及的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等形式,有效渗透了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开展课堂讨论,推动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简凝练,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而言则较为枯燥抽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都不够成熟,缺乏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如何将社会价值观更好地传达给学生,一直是德育中的难点所在。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课堂讨论不失为推动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制造出相应的话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价值观教育效果。
以《我们生活的地球》为例,这一单元是教师展开生态教育与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污染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有些小朋友说到工厂排污,有的小朋友则说到了汽车尾气等,不一而足。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教学内容以及“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将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传达给学生。
3.举办课外活动,深化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它。或者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深化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必然途径。因此,教师在利用德育课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还要积极举办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认知并践行价值观的内容。比如,《生产与生活》一文,这里面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行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些行业以及其中蕴含的“敬业”精神,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访学校周围的各家商铺,让学生在实地调查中感知社会经济的运转方式,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价值观认知。
参考文献:
黄庆堂.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4(34):90
作者简介:刘夏琼(1976— )女,汉族,重庆万盛人,小学一级教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小学工作。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