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区的实名制社交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6-06-06谷莉莎叶岩明曾宁忠陈士辛
谷莉莎 叶岩明 曾宁忠 陈士辛
摘要:针对目前社区居民间缺乏有效交流渠道,而传统的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普遍缺乏信任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面向社区的实名制社交网络系统。系统采用C/S结构,实现了居民间即时通讯、生活费用缴纳、闲置资源处理、社区活动发布、物业投诉建议等功能。试点推广结果表明,该系统促进了居民之间及居民与社区服务部门的交流,方便了居民生活。
关键词:社交网络;Android 开发;即时通信;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019-02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nhabitants and trust between users in social network, a new android based community-oriented real-name registration social network system was developed. The system realized many func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habitants, such as instant message communications, online payment of living cost, exchange of the idle things, publishing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complaints and suggestions to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so on. The pilot result shows that the system promot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sidents or residents and community services department, and can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residents.
Key words: social network; android development; instant message communication; community service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人际关系日渐泠漠[1]。由于缺乏高效的沟通途径,社区服务部门的服务信息也无法及时传达给所服务的社区居民。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联系和沟通的主流方式之一,但由于传统社交网络的虚拟性,信任危机始终是移动社交网络发展的瓶颈[2],传统的社交网络并不能改善邻里关系及促进社区服务部门的服务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杭州市闻潮社区为试点单位,调查了该社区居民及社区服务部门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面向社区的实名制社交网络系统。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体系架构
系统由服务端和Android客户端两部分构成,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端使用Http和Https协议进行交互,所传输数据使用JSON格式。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Android客户端采用MVP架构[3]。Model层负责具体业务逻辑的实现处理。View层负责数据展示及与用户的交互。Presenter负责应用内各种逻辑的分发,接收到View层的指令后进行分发,最终交由Model层进行处理。
Android客户端请求到达服务端时首先经过缓存层,未命中的情况下进入业务层进行业务处理,业务层向数据存储层请求数据。系统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表达实现的数据,如用户的基本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是指其字段长度可变,并且每个字段的记录又可以由可重复或不可重复的数据,如用户上传的视频、图像等[4]。本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结构化数据,采用Mongo数据库存储非结构化数据。
1.2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划分,系统数据库的主要实体有:用户实体、新闻实体、消息实体、费用实体、拼车信息实体、投诉建议实体、团购信息实体等。
如图2所示,系统在数据库设计中建立了小区表、楼栋表、拼车表、投诉表、费用表、团购表、新闻表、任务表、用户表等。
2系统模块与基本功能
2.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面向社区的实名制社交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有即时通讯、社区资讯、拼车出行、费用缴纳、闲置处理、社区活动、投诉建议7个模块,如图3所示。
2.2 系统模块功能简介
2.2.1 即时通讯模块
即时通讯模块为系统核心模块,为居民用户提供沟通交流渠道。本模块支持的消息形式包括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表情信息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由于本系统为实名制系统,为防止骚扰信息等,系统增设了好友添加确认以及黑名单的功能。
2.2.2 社区资讯模块
系统资讯模块由社区居民与社区服务部门共同维护,社区居民发布的资讯由社区服务部门审核后即可正常显示在其他居民的资讯页面。
2.2.3 拼车出行模块
拼车出行模块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用户通过系统内置的地图选择目的地,并设置出行时间及其他相关信息后,即可发起一次拼车。其他居民可通过目的地及时间信息进行筛选搜索,并参与拼车。用户信息的实名制审核消除了用户安全方面的疑虑,使得拼车出行更加安全。
4 IPv6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IPv6网络改造已经开始了商用试点,但IPv6的覆盖率及流量还非常低,发展并不太顺利。因此,如何发展好IPv6也是很大的挑战。
1)驱动力不足。现有IPv4应用和业务十分完善,而IPv6仍然缺乏“杀手级应用”,尚未找到IPv6业务的商业盈利模式,因此缺乏主动向IPv6过渡的核心驱动力,IPv6产业链总体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大力引导发展。
2)技术难度大。IPv6过渡尚无完美技术,目前主流技术有三种:双栈、翻译和隧道[4]。双栈技术要求同时支持IPv4、IPv6双协议,部署代价大;翻译技术翻译范围有局限性,无法实现应用跨层;隧道技术可以实现跨协议的网络穿越,但扩大了传输成本。三种技术各有利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过渡技术,也是很大的挑战。
3)平滑过渡难度大。现有IPv4网络庞大,内容丰富,终端多样,向IPv6过渡要进行系统性的技术和架构的升级换代,牵扯到众多的环节和相关行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而且需要系统性的协调和规划。因此,平滑过渡难度很大,需要长期演进,将会出现IPv4和IPv6长期共存的局面。
5 发力IPv6——抢占互联网新阵地
IPv4的地址空间已经枯竭,互联网继续发展必须过渡到IPv6,全球IPv6发展正日益加速。因此,我国也必须加快发展IPv6,尽快抢占互联网发展新阵地,在新的互联网格局中争取和保持领先。
1)坚持国家发展战略。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将IPv6的发展作为国家级的重要战略。我国应该坚持IPv6技术国家发展战略,继续加大IPv6发展力度,通过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推动IPv6的发展。
2)发挥试验网络作用。我国陆续建立了一定数量的IPv6试验网络,对我国IPv6技术研究开发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应充分利用试验取得的技术和经验,加快IPv6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3)加快标准制定。要围绕基础协议、体系结构、性能指标、网络评估、网络规范、移动通信、业务应用等方面做好标准化工作,推动IPv6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4)争取地址分配主动权。我国在IPv4地址申请时非常困难,IPv6地址分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应积极参与IPv6顶级地址资源分配工作,全力争取地址分配主动权。
5)发挥内容主导力量。应通过调动用户产生需求,促进IPv6“杀手级应用”的诞生,发挥内容在产业链中的推动作用,来营造市场需求,促发IPv6商用的繁荣。
6)利用物联网拉动发展。物联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对地址需求日益增强。政府应通过推动IPv6与物联网产业的结合,在智慧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各领域加快发展,“以点带面”拉动IPv6产业加快发展。
7)加快移动端IPv6建设。随着4G通信的成熟,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IPv6有专门的移动性设计,对移动端的支持非常好,使得移动互联网IPv6的升级改造更为方便经济。政府应大力扶持移动端IPv6的率先普及,带动整个网络的IPv6 过渡。
8)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日本是发展IPv6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发展IPv6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电信运营商NTT也是最成功的商用化典范。我国应该同日本等IPv6发展水平先进的国家加强合作,加快引进和吸收,促进我国IPv6的更好更快发展。
IPv4地址耗尽的现实需求,IPv6发展的良好前景,争取未来互联网主动权的战略意义,各国IPv6发展的竞争格局,都在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发展好IPv6。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支撑作用将会很快显现,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组织制定政策合理引导,推动IPv6相关的产品创新和应用普及,另外还需要电信运营商、设备商及内容提供商等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和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搭建良好的IPv6发展环境,实现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美)福罗赞. TCP/IP协议族[M]. 王海,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伍孝金. IPv6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4
[3]阿卡迈技术公司. 2015年第三季度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R]. 2015.
[4]崔勇, 吴建平. 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过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