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6-06-06李英丽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实践

李英丽

摘要:立德树人历来就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的教育一定要符合教育观的教育特点、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和日常化等形式,不断引导青少年学生在笃实、明辨、修德、勤学上下工夫,让少年儿童学会反思、行动、模仿和学习,并且帮助广大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感,只有这样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践效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本文主要从青少年抓起,教育学生重视明辨、笃实、修德、勤学;教育应该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日常化出发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031-03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学校应该如何对此展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习总书记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都作了重要概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本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同时还给各级各位学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提出了具体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并在实际生活和教育中全面贯彻落实,这不仅是教育的相关要求,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更是各级各类院校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

一个国家以及民族如果要实现不断进步以及发展的宏伟目标,就需要这个国家以及民族的人们不断奋斗与拼搏,在努力与奋斗的过程中,核心思想以及价值观念是所必需的,核心价值观念意味着整个国家以及民族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品质。如果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树立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该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以及进步都会事半功倍,核心价值观会起到思想指导以及确定发展方向的重大作用,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1]

不论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想要对社会产生持续长久的影响以及期望的作用,都必须从青少年这一阶段就开始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国家长足发展的后备强大力量,青少年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或者衰败。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于外来的事物都处于一个极为敏感的状态,他们对于是非黑白都没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对于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更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目标,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由于青少年是属于年龄以及其他方面都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就是要熟记要求。这个原则实际上就是理论教学,要求青少年群体能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及精髓部分掌握地熟练到位,不要流于形式。[2]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使它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最为巩固的部分,成为脑子最为深刻的记忆,只要需要的时候就随时可以调动出来使用,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漠。由于青少年群体还无法接触到更多理论以及实践中的东西,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不能领会,无法进行深刻的分析以及理解。但是如果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铭刻在自己的思想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以及知识认知能力也随之上升到新的台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也会不断深入,透彻,这将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引导青少年树立起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品质性格。

其次,就是树立楷模。这个原则的侧重点主要是围绕青少年的模仿学习而展开阐述的。树立楷模,就是要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最为典型的抗战英雄、道德先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推选出来的楷模性的人物。

再次,就是从自身做起。这个原则强调的重点是青少年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自己的生活点滴中去。只有自己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践行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下,从点滴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

最后,谦虚好学,互帮互助。这个原则主要是要培养青少年群体的虚心接受批评的品格。青少年群体正处于浮躁的年龄,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就会出现刚愎自用、自负狂妄的情况,对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都置之不理,以自己为中心,这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大的阻碍。因此,应该帮助青少年形成虚心接受外界意见的习惯,并能够对意见进行甄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给青少年群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和环境。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自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所身处的环境是否能够帮助、引导他们行走正确的道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因此,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同学都应该自觉地施以援手,帮助其成长。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父母应该从幼年时候就对青少年进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且以身作则,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主要是由家庭以及学校构成的,因此老师和同学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责任。

老师应该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根据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规律,循循善诱,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其加强对价值观以及优良品格的培养,教书更要育人,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青少年朝夕相处的同学也是青少年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同学应该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思想道德问题上出现动摇的时候,给予援手,以同龄人的关怀和帮助让青少年更加坚定自己的价值取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原则贯彻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和日常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我国青少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的复兴之路意义重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可以体现出我国的先进文化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是我们走我国特色道路的体现。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还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理解和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地体现到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当中,必须做好学校的教育,让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深刻地感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方面学校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味地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不仅感觉到无趣,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如何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体现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体现了我们的精神世界、精神追求。[5]但是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形成的,要从少年时代的教育方面多着手,从青少年时期到成年形成较为固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普遍地认同以及接受,青少年才能在未来的成长中坚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不经意间都会表现出来,成长为一个为社会期待的良好青年。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四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四化指的是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生活化。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少年要深刻地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事、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中也指出,个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明白事理,懂得国家大义;而且要遵守社会的纪律、风气;然后要做好自己,养成良好的品德。他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党员同志提出的,还是对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提出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做到上述的要求。这也是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要求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出为社会所期待的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才能为人们所更好地理解运用,而具体化了的、形象化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民的理解将会有更大的帮助。[6]大部分人不太喜欢太过于抽象的、概念化的东西,而且也是生涩难懂的,具体化、形象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能够出处感知到它,对于它的认同感就会上升。日常化是一种较为常态的教学,教师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延伸,给他们讲解一些社会上道德高尚的人的例子,对他们走入社会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也有重要作用。在学生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政治方面的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般都是比较乏味的,空洞的,教师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呢?要求教师将这些空洞的、抽象的理论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更加生动的语言,能够使得同学们更好地接受这些理论,将理论转变成常识,引发同学们在生活中的共鸣。理论的学习以及理解结合到一起,将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果,学生的学习更有收益。形象化更多的是给同学们讲述一些模范人物的事迹,让他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以及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人物的行为讲诉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体会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美好的,而什么又是不道德的以及丑恶的。而生活化则是让同学们在日常的学校活动中更好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理解、融入。

学校要注意用更好的、更加合理的方式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思想上更好地接受,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引导自己的行为。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常常给学生树立一些道德榜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引导青年学生好学、修德、笃实和明辨

为什么尤其重视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呢?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我想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他认为青少年正是处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而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日后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国家来说,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对于该怎样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了几项措施。他认为重点在于培养青少年好学、修德、明辨以及笃实。青少年应该有勤奋努力学习的精神,努力学习知识文化方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一点在古代诗书中古人们就提出了见解,他们认为多读书有利于自身道德情操的培养,而且在中西方关于这一点都很认同。比如说苏格拉底所提倡的知识即美德,我国还有一句名言“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知识和美德的养成确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道德的培养对于青少年也是很重要的,要培养良好的品德,要修德。一个道德高尚的青少年对于社会的贡献才可能很大。学生阶段学校教给他们要热爱劳动、要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

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学生爱国、守法、文明、诚信。明辨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是非观念,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青少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自己做出选择与判断,而不是跟着别人的决定做事。是非观念要明确,把错的当成对的,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会作出错误的行为,甚至是对社会造成危害。笃实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掌握理论知识,单知道应该怎么做是完全不够的,更应该知道应该怎么做,在实际中也确实是那么做的。只是单纯地讲空话是完全不够的。学校应该多做一些努力,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际中践行那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说小学老师教给学生要孝顺,就会常常给他们布置课后的作业要求他们回家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升入初中和高中后,学校给学生安排的课外活动反而变少了。但是到了大学,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与时间都会多很多,要多出去经历,而不是整天呆在寝室。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固定并形成是一个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经过接受理论、实践、再次学习以及实践的反复过程。因此,知识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学校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道德培养、明辨是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几个方面综合教育的过程中,使他们从思想深处接受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学生,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也应该是学习,不仅仅学习必备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培养自身思想道德情操的能力,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应该抓紧自己的学习时光,在这个学习阶段青少年群体不用承担较为沉重的社会责任,也不需要为生活而到处奔波,是青少年最能够心无旁骛学习的黄金时间。青少年既应该努力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应该将目光放在自己视角之外的浩瀚知识,在不断提升自身涵养的过程,也无形中提高的自己的思想觉悟,优秀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 靳玉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4-7.

[2] 刘云山.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02):3-6.

[3] 刘奇葆. 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3.5.

[4]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55.

[5] 习近平.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31.

[6]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4.5.25.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实践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