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霜斗雪战明天

2016-06-06杨春艳

时代名流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华文学人生

杨春艳

一本长达三十三点五万字的书,诉说出一段传奇人生的跌宕起伏,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一段见证四十二年的经历,成就出一部伟作的无与伦比,令人斗志昂扬,震惊万分。

读《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以下简称《昂首名流》)之前在想,究竟是怎样丰富精彩的人生,才能让让短短四十二个春夏秋冬的经历撑起这本书的厚重。读过后方知,是人生的宽度与厚度,是扼住命运喉咙的坚毅与果敢。

今天的蔡金华老师(以下简称蔡金华)拥有众多的头衔: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摄影师、出版家和文化企业家等等,可谓名利双收,收获颇丰,可以说是令众多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别人头上的光环,却忽略了他们一路走来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而蔡金华所付出的“血泪”更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要想成器,必先经历一番“雕琢”,方可成好玉,名垂千史。蔡金华的传奇人生很好地诠释了“傲霜斗雪,坚毅不倒”的梅花品格。他是一位撕破包裹人生厚厚的茧,勇敢站立起来的战士,一位从艰难困苦中走来的巨人。

艰难困苦是一种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在逆境中往往会成长得更快,因为通过艰难困苦的洗礼,能激发出人的潜能、摆脱现状的渴望和体面地活着的欲望。

作为90后的我们是幸运的,但同时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好的时代,不用挣扎在温饱线上;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世界那么大,任性了就去看看。而不用像蔡金华那样“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光着身子,穿一件父母或哥姐穿旧的没膝的长衣;夏天,光着脚屋里屋外乱跑,

冬天,裹着衣服窝在火塘边取暖。”“蔡金华总是早晨六点起床,先用冷水洗把脸,然后从灶上拿两个包谷粑粑或几个熟洋芋,放在火塘边烤一烤,抹上盐,就是早点。”每每读到此,心底总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感性让我心疼蔡金华的遭遇,理性又让我替他感到庆幸,正是这些不幸,造就了他如山一般坚毅的性格,给了他敢于逆光飞翔的魄力。“这种童年养成的潜在的性格韧性,最终成了成年后的蔡金华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其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要想承担起多大的荣耀与成功,就必须受得住多大的痛苦与不幸。所以说,身为90后的我们是不幸的,缺少了艰难困苦的磨砺,一点儿挫折与苦难就可能把我们打入谷底,万劫不复。所以,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就像泥捏的娃娃,肩上承担不起一点责任;像温室的花朵,承受不了小小的风吹雨打。没有了父母的庇佑与保护,我们就像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茫然不知所措。1991年,蔡金华收到家中“母病危速归”的电报,然而匆匆回到家中的蔡金华依然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现实摆在面前,他清醒地意识到命运没有给他任何懈怠的缝隙。面对“家中无钱,葬礼只能找亲戚村邻筹借,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刚刚成家,小哥蔡金辉在外打工,自己他乡求学,只有年迈的父亲衰老的脊梁背负起这一辈子不断背负的债务”的困境,他知道除了奋斗,别无选择。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这个家的面貌,才能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不再重演。带着悲痛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也惟有蔡金华这样不屈的人才能做到涅槃重生。至此,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成长与蜕变,懂得了承担起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

当艰难困苦激发出心底欲望的时候,再贫瘠的土地也会盛开出理想之花。小哥蔡金辉坚定而独特的对孝的理解:“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这就是我们的孝!”对蔡金华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将他从丧母之痛中拉出,将孝化为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下定决心“不能将母亲去世的遗憾在父亲身上重演。”“不能辜负母亲对他的那份期盼。”信念,足可以推动一个人在困境中乘风破浪,而这也是推动蔡金华在困苦中走向人生巅峰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身为90后的我们应该学习蔡金华身上坚毅刚卓的品格,多一些坚强与担当,少一些抱怨与逃避。当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回头看看自己当初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脚印,回想一下是否在某一时刻,你也如同此时的自己一样,彷徨、无措,但是只要勇敢地迈开双腿,你会惊奇地发现,你依然可以留下自己的脚印。所以,不要怕,坚定地往前走,人生没有绝境,转折往往出现在置之死地之后,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要去抱怨人生的艰难与不易,因为这世上本就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

艰难困苦是一种养料

所谓“穷则思变。”要么物质条件优越,要么精神世界充足,两者必有其一。否则人内心的满足感便无从寄托和安放。因此,当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时候,人就会追寻精神上的安慰。往往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唤醒沉睡的才情,让文学之花肆意开放。正如雨果所说:“困苦是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当上学和终于可以穿裤子这样令人兴奋的两件事情同时降临,蔡金华的感受自然和别人不一样,而因此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是年幼的蔡金华第一次感受到上学给他精神带来的强烈的满足感,他觉得这使他的起码的尊严得到了维护,成为激发蔡金华老师喜欢学习的一个引子。“放学回家,有了收获的蔡金华异常兴奋,回到家就对母亲细说第一天的学习经历,然后马上做作业,做完作业又缠着母亲数数,期待明天老师的夸奖……”这是蔡金华第二次切切实实感受到上学给他精神上所带来的愉悦感。老师的夸奖足以让他忘记学习条件的艰苦与求学的不易:只有房顶和支柱的土坯瓦房,木板拼成的黑板,简易的课桌,自备的小板凳。生活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大湾河小学的危房倒塌了,蔡金华不得不转到离家大约1.5千米的整寨小学,这对他的求学之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1.5千米的路对小蔡金华不是问题,问题他是光脚上学。无奈,只有穿草鞋。夏天还好,冬天,裸露的脚经常冻出一道道干裂的口子。”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到蔡金华汲取精神养料的浓厚兴趣,反而让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从此,读书不仅仅是蔡金华的精神寄托,也成为了他融入血液中的一种生活方式。“5年小学期间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荣耀感。为今后蔡金华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时候的蔡金华对学习的热爱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之上,也仅仅只是一种寄托罢了。一直到受高中语文老师的启蒙,才将他对文学的热爱之火彻底点燃,而且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学校的图书馆,为他的兴趣添加着源源不断的养分。雨果、泰戈尔、巴尔扎克、普希金……他在路灯下,烛光中,贪婪的阅读、吸收。”自此,文学成为他艰难生活中的灵魂伴侣。正因如此,大学时代,他疯狂地进行创作,持续不断地投稿,成立了冶苑文学社。他的人生脉络开始一点儿一点儿逐渐清晰起来。就如同中国作家鲁迅,面对现实生活清醒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和对中国看客“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烦闷,只能借犀利的文字来安慰自己困顿的心灵。

文学本就是一方净土,沾染不得半点儿尘埃。徜徉于文学之中的骄子,身上都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不愿意为了生活而工作。文学便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的一切,就如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般,毕竟要将柴米油盐过得有诗意是一件不易的事。1993年蔡金华告别母校,来到昆明某大型国企报到,这让蔡金华的家人欣喜万分,也让这个曾经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终于看见了一丝希望。但事与愿违,一心想去宣传部的他却被分到了与文学毫不相干的车间。更让他苦闷的是工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整日议论一些家长里短,在他们眼中“诗歌不如一杯酒、一支烟,更不如一个女人妖娆的背影。”在长久地追寻中,文学已经成了浇灌他生命之花的养料,此刻的他仿佛进入了一个密闭的空间,不能畅快地呼吸空气一样,只想尽快逃离。有人说,现实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的田野,但是如果连眼前的苟且都过不去,又怎么追寻诗歌和远方。就算如此,苟且也不代表将就。所以,尽管顶着亲友的压力,他依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中,并不断斩获殊荣:1999年荣获全国骏马文学奖、2000年荣获云南省政府文学奖等等。最终,他寻到了自己的诗歌和远方。

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蔡金华一路走来,也曾食不果腹,也曾痛彻心扉,也曾烦闷困顿,但是他从没有认输,而是在上天对自己的考验中不断磨砺自己,提升自己,坚持自己的初衷,最终浴火重生!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当身处逆境时不要沮丧,不要悲伤,跨过去了,就是成长,而千百次的成长就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的蔡金华意气风发,无所畏惧,因为在苦难的磨砺中,他已经积攒了傲霜斗雪的力量,培养了坚毅不倒的品格,就如同饱经风霜的梅花,正傲然绽放。

责任编辑:张微

猜你喜欢

金华文学人生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金华特色小吃
人生中的某一天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文学小说
独一无二的你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