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宝田古村落建筑结构语言研究

2016-06-06周婷谢旭斌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村落结构语言

周婷 谢旭斌

摘要:五宝田古村是一个古建筑集中成片、规模宏大、民风纯朴、环境优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古村落。本文从民居建筑的类型方面入手,总结归纳各个结构形式语言、材料语言、建筑的构成要素,通过田野调查与初步研究,试图为传承和延续古村落建筑文化作一点贡献,促进古村落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村落;建筑;结构;语言

引言

五宝田村位于怀化市辰溪县上蒲溪乡,坐落于雪峰山余脉中,群山环抱,景色秀美。五宝田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据萧氏族谱记载:由宗安公携家眷从萧家老屋搬迁至五宝田定居。五宝田村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耕读所、振青园、师俭清风等30几幢清末民初的深宅大院,民居一栋接一栋横向排列沿等高线密集分布,错落有致,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巷道连接。

1.五宝田村建筑类型

五宝田村的民居由封火墙围护的院落式、和无封火墙围护的独栋式两种建筑形式。前者一般建在古村的外围或大巷道旁,临近玉带溪边,封火墙高达七米多;而后者则建在村落更内部的区域。

1.1院落式

院落式一般为天井院,院落内为木结构三合院、四合院楼房。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四面有房屋中间留一块空地。天井院结构严谨,既节约建筑用地,又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地面用玉竹石板铺地,院中建有古井。天井院墙外一般没有窗户,只有高些的地方开有通气窗,这样可以防盗、增加住户的隐秘性,还在风水上“保财“的意思。天井院内的房屋门窗都朝向天井设,来增加室内的采光和通风。由于房屋之间檐口相连,鳞次栉比,有的住宅的进深比较大,封火墙也会挡住部分光源,因此在屋顶上铺小青瓦的同时,局部用透明玻璃的材料铺装,使室内获得充足光线。

1.2独栋式

独栋式建筑一般的一字型民居或凹字形民居,一般为三到五开间。这是五宝田村建筑中最常用的一种民居类型。村里的房屋都向着溪水,取意财富“滚滚而来”,越是有威望的大户人家建的房屋离溪流越近,贫寒人家则比较远。而这种独栋式民居一般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距离玉带溪较远,多为长工或贫寒人家居住的地方。

2.五宝田村建筑材料语言

2.1杉木

村落里的房子统一是用杉木建造,杉木用的是本地辰杉,相比水杉来说更坚硬,刷上上好的桐油防腐蚀,房顶盖上黑瓦片,独门独户。

2.2玉竹石

在村里,我们可以看到古村的巷道、走廊,院落的地坪、天井,宅子的门框、门槛、墙根、柱础,都是青色的玉竹石(图1)。玉竹石因质地玉细,颜色竹青而得名。这种石材是本地出产的,材质很好,能片成薄薄的大块板材。刚采出岩层的玉竹石料质地松韧,工匠雕花刻图凿字如在粉墙上作业,但随时间推延,风霜日月反使其质地日趋坚硬并富有弹力①,抗风化能力特别强,因此用它来铺设的地板、建造的门框能几百年不变形,并且仍然刻纹清晰。

位于龙头庵乡的萧家老屋这里也同样保存着古老的建筑村落。但是由于宅子的门框、门槛、墙根、使用的材料都为红砖石,坚硬度不够,所以都已被腐蚀和风化。清代康熙年间,五宝田村民修建了规模宏大院落,开始全部采用玉竹石。村里的古建筑之所以能保存如此完好,没有被风霜和踩踏磨蚀,和玉竹石有莫大的关系。

3.五宝田村建筑结构形式语言

五宝田村民居建筑多为三开间两进深的木质穿斗式民居,结构紧凑,院院相联,家家相通。

3.1梁架

穿斗式又称立贴式。是古代汉族三大构架结构建筑之一。是指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而形成一个整体框②。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使用。因此穿斗架多用于南方湿热多雨地区的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古灵俊秀的五宝田村建筑主要为穿斗式构架。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灵活布置。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3.2大门

门框是建筑的重点。在五宝田建房子有一种说法,门框做成了房子就建好一半了。而门框的建造也是最费时费力的。村里的大户人家房屋门框都是用玉竹石做成,不易倾塌。

五宝田村的大门多为砖石结构的八字大门,采用的是三六九的砖石。所谓三六九砖就是三寸厚、六寸宽、九寸长的砖石。门框的上方有八卦图,每家每户图案各不相同,其中阴阳鱼的造型最多。在建造的时候,石础下会压上铜钱。上八卦,下压钱,取扶正抑邪之意(图2)。向外延伸的石础,寓意着子孙出人头地。

五宝田村中围合的住宅的大门都是朝着小道开,但是一般两家的院门会错些,“对户不对门”。这是因为瑶民流传一种说法,这两种大门相对会有冲突,院门偏向—边是为了避免“煞氣”。

4.五宝田村建筑的构成要素

4.1屋顶

中国建筑的屋顶是“美丽的冠冕”,屋顶是传统古建筑中最突出、最醒目的部分。飞檐翘角是五宝田村建筑屋顶最具特色部分(图3)。五宝田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雨水丰沛,四季分明。所以该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屋顶多采用便于泄水的悬山顶,且屋顶出檐比较远,以便排水和保护墙体。建筑的屋顶一般采用了两坡水的形制,屋面盖小青瓦;脊的中央堆砌着一块方形的用石灰精心制作的“中堆”,目的是防止屋顶出现漏水的现象,以确保屋脊、屋顶牢固结实。传说:当年姜子牙封神时,唯独没有封自己的的神位,人们把他的神位安在屋脊中中央,成为“宅神”。盖房子上梁的时候,都有个仪式,据说是请姜子牙的,因为只要姜子牙出面,什么鬼神都会离得远远的,所以“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富有想象力的村民认为那两个高高的飞檐翘角是姜子牙的靴子,而压在屋脊中间的石砖则是姜子牙的官帽。体现了瑶族乡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2柱础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

由于五宝田村的民居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木柱不直接落地,抬高房屋并与地面不直接接触,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柱础的下部分埋入地面,露出地面的部分常雕饰图案花纹或动物形象。五宝田村建筑的柱础有丰富的多样形式,在材质方面,一般选用当地盛产的玉竹石做柱础。在造型上,柱础比较常见的是鼓形、方形或者圆柱形和正八边形组合、鼓形和正四边形组合的复合型,上面都雕刻着精美的吉祥纹样或简单的几何装饰图案。

4.3封火墙

五宝田村在清道光年间已经有好几户殷实大户,为躲避祸乱,不惜重金,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防匪、防盗和防火的封火墙院落(图4)。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老院子四周修建有两丈多高的封火墙。该地居民的住房多是相邻而建,房与房之间的距离很窄,甚至是首尾相连,不利于防火,当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为了木造房屋的防火需要,工匠们把房屋两侧的山墙加高,超过屋顶,形成防火山墙,以抵御火灾。若是临近人家起火,也可避免殃及别家。同时,由于土匪、盗贼猖狂,封火墙同样起到了防匪防盗的防御作用。

封火墙用三六九砖砌成,封火墙脊上饰以青灰,再嵌入竖立的小青瓦,脊角用瓦或砖垫高,翘起的角与屋顶上的飞檐争奇斗艳。封火墙由“黑白”两色主导,在白色、灰色的墙体与郁郁青山映衬之下,仿佛置身于一副美妙的山水画之中。黑白之间晕出斑驳陆离的灰白墙面,既印证了岁月的沧桑变幻,又无形之中增添了建筑较为厚重的历史感。

最有特色的是,在这典型的清代封火墙民居中,可以看到许多西方欧式建筑元素。如弧形的拱门,圆拱形花窗等等。巴洛克风格的门楼做法与中式民居的飞檐翘角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混搭的风格,没有丝毫的格格不入、忸怩作态之感,让人叹为观止。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不少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五宝田村能将其原汁原味的古建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传统乡村和城镇,因此,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就成为必然和紧迫。如此古朴灵秀的五宝田村,如果没有相关政策与措施的保护,恐怕若干年后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村落建筑,而是一栋栋贴着瓷砖的现代建筑了。因此,研究古村落建筑,对该地古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柳肃.湖湘建筑[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1.

[2]袁新华.中外建筑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 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

[5]柳肃.湘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叶强.湘南瑶族民居初探[J].华中建筑,1990,(02).

[7]瞿春林.黄始兴.中南辰溪七星瑶[M].作家出版社,2013.

注解:

①邓宏顺. 辰溪一宝——玉竹石. 北京 国内贸易部科技信息研究所. 1994.06

②潘谷西主编. 中国建筑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P4

作者簡介:周婷(1992.01),女,湖南湘潭人,专业或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古村落结构语言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培中古村落文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日出》的结构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