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见证现代学人交谊的书信
——钱锺书友人郭晴湖与徐燕谋书墨迹纪事
2016-06-06邹绵绵
邹绵绵
一件见证现代学人交谊的书信
——钱锺书友人郭晴湖与徐燕谋书墨迹纪事
邹绵绵
辛卯(2011年)端午前夕,可谟兄(书信人郭晴湖次子)自天津邮寄来其父郭晴湖遗作书信墨迹“与畏民书”、“与燕谋书”两件,嘱我就两件书信的写作时间、书信内容及相关背景分别加以笺注。来信中还告知两件书信的由来,前者“与畏民(郑姓,1912—1993,系书信人内弟)书”是受信人生前将此书信交还外甥可谟保存;后者由久居上海的受信人徐燕谋胞弟徐熙载(1909—2003,名承烈)生前交还世侄可谟保存。这些便是我有幸见知两件书信墨迹的原由。
“与畏民书”内容主要是述书信人1963年新春,与友人白蕉、邓散木(三人曾相继被打为“右派”,后摘帽)聚首北京事,其中颇有涉及现代艺苑逸事,因限于本文题旨,故在此不作详述。仅对“与燕谋书”作一介绍,并就书信内容及其相关背景,在记述中略作钩隐,以能真实地反映书信人郭晴湖与受信人徐燕谋,以及钱锺书三位前辈学人的交谊,体现这件书信的文化价值。
在此先把这件书信照录如下(〔 〕内文字为笔者所加):
燕谋吾兄:十八、廿八两示收到。旬日来与幼孙同患感冒,而内子又在京,身兼执爨护雏二役,实为狼狈。三中全会公报计划之周至,远景之宏伟,令人神王〔往〕。而领导之功过亦曾提及,立言且极耐寻味,此尤一往所无。惜未能与足下促膝长谈也。冬至已过,严寒将临,极念!望加意摄卫。
默存惠示《管锥编(选录)》,报以长句一首,附后乞正。顺颂新祺!
弟晴湖白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奉读《管锥编(选录)》,不胜望洋向若之叹。因成长句一首,未达宏旨,便摭浮辞,幸恕庸妄。
图一 郭晴湖“与燕谋书”手迹
世上唯学者文人交往不涉利益最堪玩味默存吾兄粲正:
来今往古在胸中,万派千流日向东。瀛海神山应可近,藐姑仙子若为容。
遇圆成璧以喻析理明融圆到君能赋,翻水为文语最工。自是乾坤郁奇气,风流一代许谁同。
(图一)
为便于读者对书信内容的理解,有必要先对书信人和受信人作一简要的介绍。
图二 《晴湖诗稿》、《徐燕谋诗草》书影
书信人郭晴湖(1909—1990),名则瀜,字晴湖,以字行。号肆园。福州人。1933年5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无锡国专。①旋获上海光华大学文学士。曾执教在私立无锡中学、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光华大学(任讲师)。抗战时期在上海,利用时任光华教师的公开身份,参与“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祖国珍贵文献事业,秘密担任了郑振铎与时任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1876—1945,著名藏书家,时主管古籍版本鉴别及价格审定)之间的联络人。还作为郑振铎的帮手,负责办理图书点查、登记、编目等事务。②建国初期,举家由沪迁居天津,曾执教在天津第三中学。1958年被打入“右派”,后摘帽。工古文,善诗赋、书法。在沪时曾与沈尹默、王福庵、白蕉、邓散木等往还交流书艺,与白蕉、邓散木多有诗赋酬答。然其一生交往最久远且甚相知者有徐燕谋(承谟)、徐熙载(承烈)昆仲及钱锺书(默存)、杨绛(季康)夫妇。③
有《晴湖诗稿》写印本一册(由钱锺书为之题签)行世(图二)。其书法出入“二王”,作书用笔直起直落,洒脱自然,点画妍美生动,得清脱自然之妙。为友人钱锺书称誉为“挥毫珠玉,词翰双绝”。当代书坛巨擘沙孟海见其《晴湖诗稿》写印本,品味其书法后道:“好功夫,不简单!”④
受信人徐燕谋(1906—1986)名承谟,江苏昆山人。早年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与钱锺书为该校同学。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历任光华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诸校英语教授。“文革”前,受高教部命编订大学英语教本,其中高校英语专业四年级教本(七、八两册),即其所主编。时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杨西光拟以外语系主任职授之,为其坚却,谓学校行政,非其所长,愿尽力教导学生,培养人才。⑤工诗,有《徐燕谋诗草》(由郭晴湖手写全帙,由钱锺书题序,并补遗)印行。(图三、四)⑥
有关书信人和受信人,以及钱锺书三人的缔交,竟全是缘自钱锺书父亲,郭、徐二人的老师无锡钱子泉(基博)先生。先说受信人徐燕谋,他就读光华大学时,从徐志摩受业英语,诗文则为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后为光华文学院院长)钱子泉所剧赏。1930年,徐燕谋由钱子泉师的推荐,到校址在无锡南门外羊腰湾的私立无锡中学任教该校高年级的英语,是为他以英语教学终其身之始。私立无锡中学,创建于1920年,由教育家高阳创办,为无锡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完全中学。学校聘请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出任校长,聘钱基博孪生胞弟钱孙卿(1887—1975,名基厚)等为校董。作为教育家的钱基博为提高该校的师资力量,就召引门下高材徐燕谋到该校执教。至1933年秋,郭晴湖取得光华大学文学士后,亦由钱子泉师的推荐到私立无锡中学任高中二、三年级国文教员(同时徐燕谋胞弟徐承烈亦从光华文学院毕业后也由钱子泉师推荐到私立无锡中学任教)。由是徐氏昆仲与郭由同事而相识,由于徐燕谋、郭晴湖二人均好吟诗遂结交。这从《晴湖诗稿》收有诗作《燕谋见惠名酒感而作此》有句:“羊腰湾里忽尝檨(即芒果),武定楼(燕谋寓居沪武定路)中夜啜粳。”所记即为二人同在无锡任教,后又同回上海任教,课余常谈艺论诗至深夜的交情。1934年秋,徐、郭二人又同应钱子泉师之召,先后回母校光华任教(徐承烈仍留在锡中任教,直至抗战爆发后返沪)。遂与当时已在光华大学外文系任讲师,兼任国文系教员的钱锺书(193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移居上海,同年9月始任教光华大学)结交。其间钱锺书、徐燕谋、郭晴湖颇多诗作唱酬,三人并有诗作同刊于《光华半月刊》。⑦
图三 钱锺书撰《徐燕谋诗草序》手迹(局部)
1985年,钱锺书在《〈徐燕谋诗草〉序》起首写道:“余十三岁入苏州一美国教会中学。燕谋以卓异生都讲一校。彼此班级悬绝若云泥,余仰之弥高而已。越一年,君卒业,去入大学,在先公门下,为先公所剧赏;君亦竺(笃)于师弟子之谊,余遂与君相识。后来两次共事教英语,交契渐厚。”(图三)其中所谓“两次共事教英语”,一次即在上海光华大学,还有一次,因时至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在艰难时期。国民政府为维持战时教育局面,筹建了如国立湖南蓝田师范学院等六所师范学院。钱锺书父亲钱基博先期在蓝田任教,便发信与电报要他入湘任教,同时召学生徐燕谋也一同前往。同年秋,钱锺书、徐燕谋、邹文海等五人结伴由上海出发,历经艰难同赴湖南任教。他们这次长途跋涉的艰难情形,徐燕谋在长达一千八百七十言的《纪湘行》长诗中作了艺术再现,而小说《围城》的第五章,也正取材于这次远行。徐、钱二人在湘西“国师”期间,除了一同教授英语外,就是谈天论诗作诗。二人暴谑狂吟,无话不谈。钱锺书《槐聚诗存》中《戏燕谋》诸诗,便可见得。又如徐燕谋有诗,题为:“锺书君《围城》一书,虽成于沪,而构思布局实在湘西穷山中。四十年前坐地炉旁听君说书中故事犹历历在目。今年(1978年)到京,出示海外有关《围城》书评,而国内竟无能举其名者,可叹也。”诗曰:“灰里阴何拔未成,君来叩户说《围城》。十年劫火诗书尽,故事遍传海外名。”当时二人诗作,常同载于《国师季刊》。这些便是钱序中与徐燕谋“后来两次共事教英语,交契渐厚”的出处。而钱锺书与郭晴湖的交谊,如钱锺书在1941年春撰写的《徐燕谋诗序》中有云:“侪辈与君(指徐燕谋)相处,以郭君晴湖为最久。晴湖,春榆侍郎从子也,亦出吾父门,雅擅笔札,作诗小有《吴会英才集》风致,颇共余唱酬。”⑧又如钱锺书还为《徐燕谋诗草》书录燕谋遗诗六首,并有跋语云:“右诗六首皆燕谋去岁北游时写示,末首则君爱婿潘郎搜得,盖绝笔也。寓楼把别,遂隔幽明。追念平生,悲来横集。晴湖郭兄,友君执友,词翰双绝,为君写定全稿,因敬录寄供补遗云。丙寅(1986年)二月默存钱锺书。”(图四)由此可知他们三人的交谊长达半个多世纪。又钱锺书能为他人的诗稿两次撰序,并为他人的诗稿补遗,这也堪称绝无仅有。而且两次题序的时间相隔四十多年,足见两人交情之深且远矣。
再说书信从起首“十八、廿八两示收到。”可知这件书信是收到“两示”之后的复信。接着以告知“旬日来与幼孙同患感冒,而内子又在京(书信人有女儿工作在北京,夫人才因事赴京小住),身兼执爨护雏(做饭、带领幼孙)二役,实为狼狈”以说明迟复的原因。书信时在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不久。而在三中全会之前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从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长达三十六天),12月13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对此,书信人与全国人民一样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所以书信中有“三中全会公报计划之周至,远景之宏伟,令人神王(往)”之语。接着书信人凭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而对《公报》中述及对以往“领导(人)之功过”评价的措词感觉“极耐寻味”,而且为以前所无。对此苦不能与受信人当面作些探讨。由于书信时“冬至已过,严寒将临”,所以尤念老友的身体状况并希望多加保重。信末,由于同年(1978),书信人、受信人曾同赴京,并在三里河钱锺书寓所三位老友聚首。对此,《晴湖诗稿》收有诗作《京中晤燕谋、默存赋呈》:“北秀南能自有真,支离掉臂亦精神。扢扬风雅吾何敢,却望云龙拜下尘。”其时,按三位老友钱锺书、徐燕谋,和诗人郭晴湖的社会地位、名望而言,也确实是悬若云泥。然而这些并不能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钱锺书将自己新著《管锥编(选录)》分赠二位老友。书信人读后自觉“不胜望洋向若之叹”,为此赋了一首七律,在准备邮寄给老友钱锺书之前,趁此书信的机会就先把这首诗赋录于信末,以求得到受信人的指正。书信人所作《奉读〈管锥编〉(选录),不胜望洋向若之叹。因成长句一首,未达宏旨,便摭浮辞,幸恕庸妄。默存吾兄粲正》一诗,后收入《晴湖诗稿》内,题目改为《读默存大著〈管锥编〉赋呈》,并将诗中最后一句改为“风流一代复谁同”,即把原来句中的“许”,改作“复”。对于这一修改,不知是否为接受了受信人的建议,或为书信人自行修改,已不得而知了。上述便是这件书信的全部内容和相关背景,至于有关书信中脱漏了书信写作的月份,鉴于书信中述及的“三中全会公报”,“冬至已过”,“顺颂新祺”诸语,书信的写作时间应该是1978年12月31日无疑。
图四 钱锺书跋《徐燕谋诗草》手迹(局部)
至此,郭晴湖的这件与徐燕谋书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书信中的三位前辈学人不仅是同学、同事和诗友之交,而且也是道义之交。同时它也可以为“钱锺书研究”提供有关钱锺书平生交游的一些相关资料。
笔者出于对三位前辈的敬仰,遂不揣谫陋地就所知上述书信中的人事情状及相关背景略述如上。同时笔者鉴于书信人郭晴湖先生早年求学于“无锡国专”,又与受信人徐燕谋曾同在无锡执教的背景,而且在这件书信中还录有赋呈友人钱锺书的《读默存大著〈管锥编〉赋呈》诗,才有意向这件书信墨迹的保存者友人郭可谟兄建议,希望他把所保存的其父郭晴湖的这件书信墨迹捐赠江苏无锡市“钱锺书纪念馆”,以作为常年陈列品,可使得这件书信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想这一建议定然会为友人可谟,以及他的兄姐们所赞成,因为把他们父亲的这件“与燕谋书”和同纸附录的《奉读〈管锥编〉(选录),不胜望洋向若之叹。因成长句一首,未达宏旨,便摭浮辞,幸恕庸妄。默存吾兄粲正》墨迹捐赠并陈列在“钱锺书纪念馆”,这应该是对他们的父亲郭晴湖,和父执徐燕谋、钱锺书二位伯伯最好的纪念。
注释:
①可参见《茹经先生(唐文治)自订年谱》:“(1933年)五月杪,行毕业礼即放暑假。毕业者学生郭则瀜等三十余人”1935年3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发行;无锡民生印书馆版。
②详可参见拙撰《郭晴湖参与“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祖国文献史实探究》刊于《中国文物报》2009年5月27日第6版。
③这段文字,曾在《致晴湖(二函)钱锺书》(由笔者撰写“附注”一则。而拙注文字有幸得到钱锺书先生的修改和增益)刊载于1990年10月23日《文汇报·笔会》。
④见拙撰《挥毫珠玉,词翰双绝—郭晴湖先生及其书艺》,刊于《书法》1993年第3期,另见浙江美院祝遂之撰《读郭晴湖先生书法观感》,刊《西泠艺报》总第23期1987年4月20日第1版。
⑤见于徐承烈(熙载)撰《诗人、学者徐燕谋事略》刊载于《昆山文史》第八辑1989年12月印行。
⑥有关徐燕谋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与钱锺书的交谊,详可参见拙撰《诗人、学者徐燕谋与桃坞中学》刊于《苏州日报》2012年10月12日。
⑦所述三位前辈交谊事,除了参见相关诗、序文之外,还见于由徐熙载(1909—2003,名承烈)先生生前与笔者的书信中(至今保存卅余通,内容主要涉及为笺注《晴湖诗稿》、《徐燕谋诗草》和钱锺书《〈徐燕谋诗草〉序》)。
⑧钱锺书1941年春所撰《徐燕谋诗序》,原以为该序文已佚,不意为徐燕谋、钱锺书友人、厦门大学教授郑朝宗发现尚在人间。笔者由徐熙载先生生前告知并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