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及培养
2016-06-06谢景文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谢景文(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及培养
谢景文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摘要]确立以职业化发展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建设和发展科学化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专业化成长、科学化管理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职业化的视角下,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特定能力三方面内涵构成进行阐释,认为高校辅导员应从内部的自我构筑、外部的资源支撑两方面来审视其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化;辅导员
在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就是从事其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作为一种职业,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其从业的基础和关键,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就是期待其形成自身独特的职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构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的“应深入大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大学生实际,做好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事务管理三个领域的工作情况就是其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围绕这三个核心指标,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三个层级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能力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应包括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特定能力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图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结构
(一)通用能力是基础
作为兼具教师和管理干部身份的辅导员,其通用能力就是与这种身份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尤其在学生事务管理中,通常需要辅导员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辅导员想要从繁多的事务中解脱,就必须提高能力去应对通用性业务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习适应、调查研究、人际交往、表达沟通、组织管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表现,是其基础能力。
学习适应能力是通用能力的基础和源泉,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主动学习职业相关理论,掌握职业基本技能,主动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调查研究能力是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适时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典型情况,善于总结工作规律,切实提高科研能力。沟通表达是辅导员最常用的能力,辅导员要利用科学的沟通渠道,及时掌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学生工作还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相关事务的处理要与不同的管理部门、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就需要良好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以最贴近学生的方式去了解学生,以最能打动学生的方式去表达,以最艺术的方式处理好学生事务。组织管理能力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必备基础,是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协调关系、沟通内外、整合资源的能力,包括在班级建设、班会策划、奖贷助学、谈心谈话、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日常工作中展示出的凝聚学生、引导学生的内在素质。自我管理能力是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在思想心理或行为举止上自觉自控,增强情绪管理能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引导中坚持理性分析,把握原则,注意分寸;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纪守规,做到令行禁止,为学生作出榜样。
(二)专业能力是主体
专业能力是从事辅导员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是辅导员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是辅导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指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生活引导、网络引领、心理疏导、危机处理、职业指导等发展指导中体现的职业素质。
对大学生的生活引导能力,要求辅导员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生活适应,关注学生的自我权益和安全防范,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并提升人际关系,需要辅导员创设多样化的途径和载体,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做大学生成长的导师。维护稳定和危机干预是辅导员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工作,危机应对能力要求辅导员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融入学生群体,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和违纪干预,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思想舆情反馈工作机制。另外,校园暴力、自残、自杀等危机事件不时发生,辅导员需要提高危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及时进行有效干预。网络教育,就是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引导、教育、服务学生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工作手段。在网络化的时代,要求辅导员以QQ、博客、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占领网络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心理辅导、职业指导等工作领域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这些工作都明确了标准,提出了要求,这也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子中的两个专业化方向,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切实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获得专业资格证书,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能力。
(三)特定能力是根本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特质。思想政治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立身、立业之本,既是一门科学体系,也是一种实践综合,不仅要理论支撑,更要实践推动。首先,辅导员必须全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知识体系,用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广泛涉猎教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用广博的知识丰富精神世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育方法,优化工作载体,将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在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覆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机结合,相互交融,多形式、广领域开展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反思中端正价值判断,明辨是非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再次,辅导员的工作既是做“事”的工作,也是做“人”的工作。当前,工作对象面临着生源结构差异、素质状况参差不齐、成才需求多层次等差异,高校辅导员要敢于突破传统工作模式,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创新思维模式,切实优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实际来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作为辅导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多领域知识,在实践中加强总结反思,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让思想政治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这样才能在职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特定的、不可替代的职业属性。
二、自我开发:职业能力的内在构筑
能力的培养非一方一面之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应注重自身的潜能开发,在自我构筑上下工夫。
高校辅导员应科学定位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准确分析自我职业素质状况,细化职业能力培养方向。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国家文件、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的工作,对照自己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事务管理、生涯辅导等方面的长处与短板,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晰,把现状和目标连线,找出其中的差距,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努力。其次,应形成个人工作特色和优势,可从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职业规划、事务管理、党建团学、宿舍建设、资助帮扶、新媒体建设等方面下手,做别人没有做全面的,比别人做得更深入,用别人没有做的方式,突出个人的专长。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在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将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将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用最新理论成果推动工作实践,切实加强自身职业能力内涵。同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不应仅体现为外在的显性技能,更应该将内在的知识储备、理论素养、职业道德等进行整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准确定位自身业务专长和研究方向,找到开展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契入点,开展专题理论探讨和案例研究;还应积极申请各级各类专项研究课题,主动加入研究方向相近的学术团队,拜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师,开展可持续的课题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善于将理论研究专长转化为业务专长,认真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实际,勇于实践探索,主动获取开展工作的最佳时机和最好状态,努力做到实践探索针对性强、理论研究科学性足,多维度结合,广领域涉猎,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增强专业化发展优势。
三、外部整合:职业能力的资源支撑
实施准入化的职业资格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确立框架。职业资格是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水平的体现,也是职业准入的资格标志。当前,高校辅导员还未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职业入口上并没有明确职业引入标准,在职业出口上大多趋向于行政岗位和专任教师,从实际操作上看,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的流动。实施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就是要从国家职业细分中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标准、职业行为规范、职业内容要求等,进而科学地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资格进行能力考核和资格认证,形成职业规范。其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一项社会分工,相关文件、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国家和社会层面应该在相应范围内将其职业准入标准、职业内容细分、职业发展情况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充实职业资格体系,规范职业的运行,进而明确辅导员的从业资格、执业资质;用职业资格制度来引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高校层面应再进一步细化职业标准,职业框架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资格标准,明确辅导员资格要求,控制专业准入,从政策、制度的高度提出辅导员从业的职业素质指标,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确立可依据的框架。
推行常态化的职业培训,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搭建平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 2017年)》中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做出了总体安排,明确了职业能力培训的具体内容。围绕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应坚持日常培训成制度、专题培训成体系,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高校之间、地区之间相互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与国外培训相互交融,有效发挥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主体作用,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缺什么补什么,突出开展职业通用能力、事务管理能力、网络运用能力、心理疏导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要做到培训工作的全程化和全员覆盖,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培训计划,让每个辅导员都能参加不同程度的业务培训,在相应时期,每个辅导员都要进行专题能力提升培训,在高校内部规范培训机制,让每个辅导员都能在培训中找到专业化发展方向。
构建科学化的职业评价,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指明方向。一种职业的发展离不开从事这项职业的成就动机和自身在工作中成就感的获得,而这种成就感来源于外界对这一职业的评价。职业评价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源动力。高校应在严格管理、加强指导、注重业绩、健全考核机制上下工夫,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考评制度,用制度来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使命感,并以此为动力增强对自身能力发展、素质提高的职业信心。此外,在辅导员的评价中还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既要有多样的评比表彰,也要有相应的经济待遇,在绩效考核分配中重点向能力突出、实绩出色的辅导员倾斜,并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来作为辅导员评价的根本指标,促使辅导员心系学生,才能尽展,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双贵.论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1(8):36.
[3]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257.
[4]曾准.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2):291.
[5]蒲清平,白凯,赵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7):9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39- 03
*基金项目:2014年曲靖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职业能力视野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协同发展研究》(2013QN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