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绛《洗澡》人物三角关系析论
——从《红楼梦》的角度

2016-06-06邹世奇

扬子江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势利

邹世奇



杨绛《洗澡》人物三角关系析论
——从《红楼梦》的角度

邹世奇

一、《洗澡》与《红楼梦》的人物对应关系

《洗澡》与《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存在着有趣的对应现象,具体地说,《洗澡》中的许彦成对应贾宝玉,与其有爱情关系的两位女性姚宓与杜丽琳则分别对应林黛玉与薛宝钗。除了许彦成与姚宓相爱、杜丽琳单恋许彦成的人物关系与宝、黛、钗三者的关系明显对应外,至少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对应。

出身。杜丽琳出身大资本家家庭,父亲是天津裕丰商行的大老板,老来多病,母亲早亡,大哥经营着家族生意,四九年后去往香港,二哥则早就去了美国经商。对应薛宝钗出身“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世家,父亲早亡,有哥哥薛蟠,堂弟薛蝌。姚宓出身家资丰厚的书香门第,故事展开的文学研究社前身北平国学专修社就是她家早年的产业之一。父亲姚謇是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母亲姚太太年轻时留洋,弹一手好钢琴,世事洞明、十分智慧。姚宓在父亲早亡后为给母亲治病而变卖家产,辍学做图书管理员,书香之家的独生女儿沦落为小职员。对应林家世袭列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本人探花出身、官至盐政。母亲贾敏为荣国府千金、史太君的“最小偏怜女”。黛玉有一小她两岁的弟弟于三岁时夭折,林如海、贾敏俱早亡,林黛玉以千金小姐之身寄居舅舅家,常生孤苦、寄人篱下之感。

外貌。杜丽琳“身材高而俏,面貌秀丽,又善于修饰……同学送了她一个标准美人的称号”[2],薛宝钗“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3]、“鲜艳妩媚”[4]、“宝钗之仙姿”[5],显然也是中国古典的标准美人。而“姚宓的脸色不惹眼,可是相貌的确耐看,看了想再看看。她身材比丽琳的小一圈而柔软;眼神很静,像清湛的泉水;眉毛清秀,额角的软发像小儿的胎毛,嘴角和下颌很美很甜。她皮肤是浅米色,非常细腻。”[6]娇小柔弱,属于气质耐看型。对应林黛玉的容貌:“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7],“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8]、“风流婉转”[9],显然也是娇弱、气质的美。

性格。杜丽琳“长于交际”[10],做事说话干练得体,“彦成觉得丽琳很会说该说的话,是标准的丽琳”[11]“他(余楠)觉得许彦成虽然落落难合,杜丽琳却还近情。”[12]正好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13],令贾府上下都觉得她会做人、处事大方得体。而姚宓“她凭借朴素沉静,装出一副老实持重的样儿,其实是小女孩子谨谨慎慎地学做大人,怕人注意,怕人触犯,怕人识破她只是个娇嫩的女孩子”[14],与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15]的心态类似。姚宓不显山露水却看破周遭环境的世故、阴谋,也让人联想到“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16],黛玉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却对荣国府寅吃卯粮、后手不接,王熙凤迎尤二姐是别有用心等贾府种种洞若观火。至于男主角许彦成,他的才华、率真、理想主义、不善应酬、逃避俗务等性格特点,也都与贾宝玉形成对应。

此外在年龄设置上,杜丽琳大许彦成一岁,许彦成大姚宓几岁,正好对应“宝姐姐”、“林妹妹”之于贾宝玉。在人物的取名上,“丽琳”是个非常一般的现代女名,略沾洋味,对应“宝钗”这个俗气的古代女名。而“姚宓”这个名字,《现代汉语词典》对“宓”字的解释是“安静”,又读如fu(阳平),宓(fu)妃为伏羲之女、洛水之神,曹植在《洛神赋》中赞美的女神,可见这是一个高贵、美好的名字,类似于空灵脱俗的“黛玉”。

《红楼梦》对杨绛的深刻影响不言而喻。杨绛曾自叙“早年熟读《红楼梦》”[17],早在一九五九年就发表过《艺术与克服困难——读〈红楼梦〉偶记》,在《洗澡》中也有这样的叙述:“一席话,说得傅今改容相敬,想不到他竟是个顾全大局的热心人。这就好比《红楼梦》里贾宝玉挨贾政毒打以后,王夫人听到了袭人的小报告,想不到这个丫头倒颇识大体。余楠自己大约也像袭人一样,觉得自己尽忠尽责,可以无愧于心。”[18]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情节都能自动联系,可见《红楼梦》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2010年,99岁高龄的杨绛又发表了《漫谈〈红楼梦〉》,其一生都与《红楼梦》缘分深厚。红楼情结投射在创作中,就有了《洗澡》与《红楼梦》的人物对应关系。

二、杜丽琳其人

《洗澡》的两位女主人公,大家对姚宓的看法比较统一,比如认为她是青年杨绛的化身等;而对杜丽琳,读者要么印象模糊,要么觉得她“俗气”,似乎是因为她的俗气才导致许彦成移爱他人。“俗气”之评的始作俑者为小说中的姚太太。姚太太对杜丽琳有过两段著名点评:

“这位‘标准美人’看上来顶伶俐的,怎么竟是个笨蛋,听音乐嫌闹!她说她爱听静静的音乐。什么‘静静的音乐’呀,就是电影里的情歌。我看她实在有几分俗气,配不过她那位不标准的丈夫。”[19]“美人选丈夫是投资,股票市场上抢购‘有出息’的股份。可是彦成大概不会承认。他把他的‘美人’护得很紧,看来是个忠心的好丈夫。”[20]第一段评价的关键词是“俗气”,第二段评价的关键词可以归纳为“势利”。

聪明人往往会武断、自以为是,聪明过人的姚太太便常犯类似错误。比如第二段评价中认为彦成把他的美人妻子护得很紧,就看走了眼,通观全篇,明明是杜丽琳把许彦成护得很紧才是,许彦成何须如此。再比如姚宓的未婚夫,在姚謇早逝、姚家家道中落之后,先是多次于背人处引诱姚宓,说“我们该结婚了。明的不便,可以暗里结”,遭拒后又言语威胁,再不成就用强,直到姚宓拿起剪子自卫才作罢。这样的人品、行径,姚宓都告诉了妈妈,可是后来“未婚夫”与别人结婚并去了美国,据姚宓口述,姚太太却认为“他伤透了心,假如我和他结婚,他大概会回来。这不是护着他吗?好像是我对他不起,好像是我太无情。”[21]简直不知姚太太所云。

姚太太给出“俗气”这一恶评的论证过程也是存在问题的。她认为杜丽琳只爱听电影里的情歌,所以是个俗气的人。可是小说从未正面叙述杜丽琳爱听情歌,也找不出许彦成告诉姚太太杜丽琳喜欢听情歌的线索,可见“杜丽琳爱听情歌”很可能是姚太太自己推论出来的。但静静的音乐实在不必就是情歌。就算欣赏不了交响乐、只喜欢柔缓抒情的音乐,也未必就是不懂音乐,何况不懂音乐也不能就算作俗气吧。《红楼梦》中林黛玉诗才超逸,却不解绘画[22],并不能因此就说黛玉“俗气”。妙玉因为黛玉品茶品不出梅花上的雪水、以为是旧年蠲的雨水,就说“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23]到底是黛玉俗呢,还是妙玉偏激呢?

杜丽琳的外表和行为称不上俗气。从外型上看,杜丽琳貌美、打扮合宜而出挑,周围的男性都对她仰慕不已,小说通过姚宓的口说出余楠“对‘标准美人‘毕恭毕敬的奴相”[24]。她的着装品味很高雅,“她穿的是西装。不识货的看着很朴素,藏蓝的裙子,白色长袖的上衣,披一件毛茸茸的灰色短毛衣,那衣料和剪裁可讲究、可漂亮呢!”[25]从行为上看,她的善于交际,主要表现在待人谦和、应对得体方面,小说中她从未有过巴结上司、攀附权贵之举。如果说薛宝钗劝说贾宝玉多在仕途经济上用功算是俗气的话,杜丽琳则连这也没有。文学研究社成立之初,许彦成有当图书资料室主任的机会,可是许看不上,杜丽琳也并没有积极劝进。后来彦成又谢绝了顾问的虚职,杜丽琳不但没有反对,反而连自己妇女会副会长的头衔也一并谢绝,可见并非权欲熏心之人。她甚至没有像薛宝钗那样借圆滑的说话技巧去嫁祸于人的“劣迹”[26],她的处世圆融完全没有侵略性,不惹人生厌,也谈不上俗气。

杜丽琳主动追嫁许彦成也并非“投资”的势利之举。不同于薛宝钗之选择贾宝玉,薛的选择是秀女落选后退而求其次的被动行为,是权衡现实的结果;杜丽琳追求许彦成,则是主动选择。在许姚婚外恋情曝光后,杜丽琳曾对许彦成有过一段内心剖白,她说“我不嫁纨绔公子,不嫁洋场小开,嫁一个有学问、有人品的书生。我自己也争口气,不靠娘家,不靠丈夫。”[27]有理由相信杜丽琳说的都是事实,因为以她的家世及容貌、学历,“据说追求她的人多于孔门成名弟子七十二”,[28]她如有意追求名利权势,在婚姻市场上可说前途无量。可是她却主动“下嫁”书生许彦成,这怎么也算是一种清高的选择。按照姚太太的分析,杜丽琳看重许彦成是可能成为博士的潜力股才嫁给他,可是爱优秀的异性难道不是自然、正当的反应?怎么就是势利呢?

姚太太如此苛评杜丽琳,除了她自负聪明、言语刻毒之外,恐怕还因为嫉妒。在杜丽琳出现之前,姚太太的女儿姚宓是国学专修社无可争议的第一美人[29],突然天上掉下个大学校花、标准美人,留过洋,教养、风度无可挑剔,还拥有一个才华、人品俱佳的丈夫,就像完美的宝钗降临大观园,林黛玉会“悒郁不忿”[30]一样,姚太太替女儿(也许还替年轻时的自己)嫉妒了。对于一个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人,说她俗气、势利总是没有错的,特别是“俗气”,因为一个人很难自证不俗气。

事实上,就像作为黛玉的对手,宝钗不可能品位低一样,姚宓是作者十分喜欢、倾注了不少感情且有自己年轻时影子的人物,她的对手也不可能差,否则便降低了姚宓的品位,这是作者不愿意的。

三、许彦成和杜丽琳的婚姻

关于许、杜二人的婚姻,小说开篇“杜丽琳认为彦成算得是一个模范丈夫”[31],在许、姚发生婚外恋情之前,许、杜也确算是一对和谐、模范的夫妻。

许杜二人的结合是美好肉体吸引的结果,至少在许彦成一方是不无盲目的。《红楼梦》有这样一段:“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32]《洗澡》中许彦成接受杜丽琳求婚的情景是这样的:“她叫彦成打着伞,自己勾着他的胳臂,带他走入校园的幽僻处,一面当笑话般告诉他闰年的规矩,然后就向他倾吐衷情。……她问的时候不免也脉脉含羞。他们俩同在一把伞下紧紧挨着。丽琳不复是画报上的封面女郎,而是一个暖烘烘的人。她大衣领上的皮毛,头上大围巾的绒毛,软软地拂着他的脸颊。……在她的诱导下,谈话渐渐转入谈情的正轨。雪仍在飘,两人越谈越亲密。一个是痴心,一个是诚恳;一个是爱慕,一个是感激。”[33]宝玉从小生长在万花丛中,见惯青春少女的美丽,又早已与黛玉深相契合,却仍忍不住被宝钗美好的肉体所吸引,何况没见过世面、没有恋爱经验的书呆子许彦成。彼时许彦成已届婚龄,正被寡母逼婚,而他还没有心上人,也不明了自己在爱情中到底要什么;这时一个如此美丽又如此多情的女子主动找上来,他不知该如何取舍,于是听从本能的指引,而美好肉体的吸引、青春的冲动就是最强大的本能,许彦成就这样晕晕乎乎地接受了杜的求婚。

不同于薛宝钗与贾宝玉水火不容的人生观、价值观,许、杜二人并没有明显的价值观矛盾。宝玉是主流社会的叛逆者、悲观主义者,宝钗是现实主义者,是传统道德规则的恪守者,这样的性格分歧决定了宝玉绝不可能爱宝钗。反观许彦成和杜丽琳,二人有相对一致的名利观,对权和利比较看得开,是知识分子清高自许的本色;在政治观念和其他人生观念上,杜丽琳虽然是接受过现代思想的新女性,但她“最高的志愿是留学外国,最美的理想是和心爱的人结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34]许彦成学成归国是投奔光明,因为他认为共产党救了中国,杜丽琳没有表示异议,她抱定要与丈夫共进退的信念,与娘家亲人分离,跟随丈夫回国了[35]。与个人幸福相比,其他都不重要;对政治,杜丽琳几乎没有倾向,明哲保身就好。这样现实、平庸的世界观,使她不容易在这方面与许彦成产生冲突。

许彦成和杜丽琳各自在婚姻中尽到了责任。杜丽琳经常施展她杰出的社交才能保护、支持许彦成。比如许彦成为应付寡母要他多生儿子的要求,在国外留学时随口虚构了三个儿子,当母亲来北京、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就自己躲出去,放心地让杜丽琳来善后。在文学研究社成立大会上,许彦成因为不习惯、不认同这种表态的方式,发言低如蚊子哼哼、又结结巴巴、不能自圆其说,杜丽琳就笑着举手,漂亮地收场,帮丈夫把话说圆了[36]。许彦成与姚宓游香山的事被同事姜敏当众说穿,杜丽琳虽然极度怀疑姜敏所说是真的,却很自然地说游山的是许彦成和自己,逼得姜敏急忙改口。许姚恋爱曝光后,文学社商议调整工资,各人忙着为自己摆资格、争利益,“丽琳表示她不如彦成,可是彦成不输余楠”[37],有礼有节地当仁不让,仍然坚定地维护丈夫。而许彦成方面,“杜丽琳认为彦成算得是一个模范丈夫。他忠心——从不拈花惹草;他尊重她,也体贴她,一般总依顺着她。例如他爱听音乐,丽琳爱看电影,他总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陪丽琳看电影。不过他们俩不免有点儿生疏。彦成对她界限分明,从不肯花她的钱;有时也很固执,把她的话只当耳边风。”[38]这段话至少包含三方面信息:一、许彦成对杜丽琳是尊重、负责的;二、杜丽琳对许彦成及婚姻是比较满意的。三、他们夫妻不算十分亲密,许彦成刻意与妻子保持着一定距离。

在发现许姚的婚外恋情后,杜丽琳以她绝佳的个人修养和风度,给他们的婚姻留了最大限度的余地。杜丽琳当面撞见了许彦成和姚宓的婚外恋情,“这时许彦成坐在小书桌上,姚宓坐在对面的小圆凳上,正亲密地说着话儿。她的脸靠在他膝上,他的手搭在她臂上。”杜丽琳受到极大打击,“她站在门口,凝成了一尊铁像。”“她不想和姚宓谈判,这里也不是她和彦成理论的地方,她一声不吭,只对彦成说:‘家里有人找你,姚伯母说,你在这里呢。’”[39]回到家照常去同事家赴宴,事后与许彦成的争吵也非常克制,对姚宓也只是腹诽“好阴险的女孩子!她那套灰布制服下面掩盖的东西太多了!”[40]完全没有出恶声。以生活常识来判断,一个女性(即使是知识女性)在目睹丈夫出轨后还能维持如此体面,这需要怎样的定力和涵养。杜丽琳完全称得上贤淑了,这一点也正与宝钗的“停机德”[41]相对应。然而许彦成却完全不以为然,“他虽然一时心软,说了‘我对不起你’,却觉得他和姚宓够对得起她的。姚宓首先考虑的是别害他辜负丽琳。丽琳却无情无义,只图霸占着他,不像姚宓,为了他,连自身都不顾。所以彦成觉得自己理长,不屑向丽琳解释。”[42]可怜杜丽琳,真是应了薛宝钗的灯谜“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43]

四、许彦成为何弃杜而择姚

“丽琳感到他们中间好像夹着个硬硬的核;彦成的心是包在核里的仁,她摸不着,贴不住。”[44]也许正是这个“核”的存在,才导致许彦成一遇到自己的Miss Right,就对杜丽琳毫不留恋。

杜丽琳的优秀都是世俗层面的,她缺少的是文学艺术的才气,与许彦成缺少精神上的共鸣,而许在姚宓那里找到了这份共鸣。就像宝玉听见黛玉作《葬花吟》便恸倒在山坡上[45],看到黛玉的《桃花诗》便滚下泪来[46],对宝钗的诗艺却始终只是肯定却无共鸣一样,许彦成与姚宓有文学上的默契。杜丽琳天资平平,“杜丽琳比许彦成大一岁而低一班。她是个很要强的学生,十分用功而成绩只在中上之间”[47]。“一年来,一年去,丽琳已经得了一个普通的文学学士学位和一个教育硕士学位。”[48]非常努力的结果不过如此,且得的是教育学硕士[49],文学才华与大学时已有才名、后又游学伦敦大学的许彦成不可同日而语,与“什么书都看过”[50],虽然大学没有毕业,水平却胜过研究生的姚宓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杜丽琳努力用功是为了学位、为了留学,也与许姚二人的爱文学、爱读书不同。当姚宓的论文被人写了批判文章,她凭着批判文的署名“汝南文”三个字,用拆字法一眼看出作者就是同事江滔滔、施妮娜、余楠、姜敏,这份林黛玉式的聪敏、才华,令许彦成十分惊艳、惊喜,而他与妻子杜丽琳就从未有过这样心有灵犀的时刻。杜丽琳缺少的是艺术才华、“诗和远方”。如果没有才气就算俗气,那么姚太太的评价也并不算完全冤枉她。正是这点才华、“诗和远方”,使杜丽琳始终走不进才子许彦成的世界,许执意在他们夫妇家中安置的那个“狗窝”便是明证:他躲在里面读书、写文章,那是他的精神堡垒,凭借这座堡垒,他坚定拒绝了杜丽琳以妻子身份对他的全面收编。许杜的婚姻,正如薛宝钗的判词所说:“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同时也正是文学才华、“诗和远方”,使许与姚惺惺相惜、几乎一见钟情。宝玉与黛玉,许彦成与姚宓,他们的爱情建立在文学共鸣、心灵相通上,这是薛宝钗与杜丽琳们走不进去的。

与姚宓相比,杜丽琳也太过“淑女”,缺少点活泼与性情。《红楼梦》中,黛玉与宝玉在一起的场面多么生动温馨,讲故事、说笑话、吃醋、吵架、赌气、道歉……宝钗与宝玉在一起时就比较“端着”,动不动还会扮演女夫子给宝玉上课。第二十二回,宝玉自以为了悟,填了一支偈子,黛玉见了笑问:“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何等机锋俏皮。而宝钗却大讲六祖慧能的典故,博学则博学,可爱则未必[51]。在《洗澡》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彦成忽见丽琳手提袋里塞着一盒漂亮的巧克力糖,他诧怪说:‘这个干嘛?’‘他家有个女儿啊,只算是送她的。你好意思空手上门吗?’”[52]要知道这是在杜丽琳刚刚撞破了许姚恋情之后回到家里,情绪极大震荡的同时,仍有条不紊地赴余楠家的约,社交礼数一丝不苟,可见淑女的教养早已融入她的血液里,这才是“标准美人”。相比之下,姚宓虽然也自矜身份,却时时流露其小女孩娇憨的一面,比如许彦成给她讲了对母亲虚构三个孩子的事,“姚宓先还忍住不笑,可是她实在忍不住了,跨进她父亲的藏书室,打开窗子,竟不客气地两手抱住肚子大笑起来。在这一刹那间,彦成仿佛眼前拨开了一层翳,也仿佛笼罩着姚宓的一重迷雾忽然消散,他看清了姚宓……原来她是躲藏在自己幻出来的迷雾里,这样来保护自己的。料想她是稚年猝遭家庭的变故,一下子失去依傍,挑起养家奉母的担子,少不得学做大人。彦成觉得满怀怜惜和同情,看着她孩子气的笑容,自己也笑起来。”[53]姚宓率真的大笑,唤起的是许彦成的了解和怜惜。又如许彦成对姚宓说他们夫妇去爬香山,他要爬到顶,丽琳不肯。“姚宓说:‘……我呀,我能一口气冲上一个山头,面不红、心不跳、气不喘!鬼见愁!鬼才愁呢!’她一脸妩媚的孩子气,使彦成一下子减了十多岁年纪。他笑说:‘你吹牛!’”[54]那一刻,许彦成是多么快乐,正是这场谈话,促成了他们爱情的高潮——相约爬香山。通观全书,杜丽琳始终太过在意自己的淑女形象,挥汗爬香山是她不会做的,像姚宓这样畅快说笑、神采飞扬的时刻也是没有的。也许标准的淑女,就不会是一个有趣、可爱的爱人。薛宝钗、杜丽琳,林黛玉、姚宓这两类女子,前者可以在社交中举重若轻、滴水不漏,却在二人世界中显得乏味、没有光彩;后者天性不爱应酬,与人交往要么藏拙如姚宓,要么全不世故如林黛玉,却能在二人世界中收放自如、情趣盎然。评判这两类女子的情商高下不太容易,可是爱人的选择却无比简单:前者显然远不如后者有吸引力。

杜丽琳的完美世故,令不善应酬的许彦成感觉隔膜、敬而远之,远不如姚宓的“藏拙”来得亲切可爱。《红楼梦》里,宝玉挨了父亲的打躺在床上,宝钗手托金创药走来,既劝了宝玉、安慰了袭人,又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献了好,顺带替哥哥薛蟠辩了白(因众人怀疑宝玉挨打是薛蟠告状、挑唆所致),整个过程既高调又完美。而黛玉只把两个眼睛哭得桃儿一般,抽抽噎噎地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吧!”[55]当此际,宝玉的感情天平会倾向谁,不言而喻。杜丽琳也是一个薛宝钗式的社交天才,“在新社会(杜丽琳)却总比彦成抢先一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她从不像彦成那样格格不吐,迟迟不前”[56]。在政治运动中,她非常懂得说话,“洗澡”一次就顺利通过了,做到了余楠这种投机分子都远没能做到的事,令众同事连同许彦成在内都十分佩服。在这次当众“洗澡”中,杜丽琳的表现令人击节称赏:一次是被问到她出走海外的亲人,“丽琳说:问题提得好!都启发她深思。她不敢撒谎,她对自己的亲人,仇恨不起来,足见她的思想感情并没有彻底改变。她只能保证,从此和他们一刀两断,划清界线。也说着流下眼泪——真实的痛泪。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印象,她是舍不得割断,却下了决心,要求站稳立场。”另一次是主席总结后,群众鼓掌,示意她“洗澡”通过,“丽琳在群众的掌声中激动得又流下泪来。这回不是酸楚的苦泪而是感激的热泪。她说,第一次感受到群众的温暖,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希望群众继续关心她、督促她,她也一定努力争求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几个等待“洗澡”的“浴客”没有资格鼓掌欢迎,只无限羡慕地看她过了关。”[57]两次流泪恰到好处,演技简直已经盖过薛宝钗,直追《红楼梦》另一女主人公王熙凤了[58]。许彦成自己不善交际,他更倾向于接受和自己相像的人。他多次说丽琳是“标准的丽琳”、“你的笑是社交的笑,全合标准”[59],可见杜丽琳这些完美的表现,包括她维护他的那些行为,看在他眼里就像宝钗送药,社交性大于亲切性。姚宓少言寡语,在他眼里就是小女孩的“藏拙”,很容易生出亲切感和同情心,并因怜生爱。

杨绛在她的散文《记杨必》中写道:她曾学给我听某女同事背后议论她的话:“杨必没有‘it’”(‘it’指女人吸引男人的“无以名之”的什么东西)[60]。杜丽琳不是不够美、不够优秀,而是她的优点恰巧都不在许彦成期待、欣赏的层面上;她与许彦成缺少宝黛式的性灵呼应、吸引;对于许彦成来说,她是没有“it”的。如果许彦成一直遇不到有“it”、能与他产生精神吸引的女子,他也能与杜丽琳相安无事,可是幸或者不幸,他遇到了,从此“几生修得到,何可一日无”,抛弃杜丽琳、选择姚宓便是无可避免的事。

【注释】

[1] 施蛰存:《北山散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2]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36页。

[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2页。

[4]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54页。

[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178页。

[6]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46页。

[7]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4页。

[8]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30页。

[9]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14页。

[10]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36页。

[11]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412页。

[12]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89页。

[1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2页。

[14]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59页。

[1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3页。

[1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30页。

[17] 杨绛:《漫谈〈红楼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2010年5月17日。

[18]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68页。

[19]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66页。

[20]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75页。

[21]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79页。

[2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351页,惜春奉贾母命要画出大观园的景致、人物,宝钗替她要了画画的材料,其中包括生姜、酱等,黛玉不解,取笑宝钗。

[2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340页。

[24]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55页。

[25]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28页。

[2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26页。

[27]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42页。

[28]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36页。

[29]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29页。

[30]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2页。

[31]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42页。

[3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41页。

[33]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39页。

[34]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408页。

[35]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409页。

[36]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34页。

[37]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440页。

[38]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42页。

[39]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76页。

[40]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84页。

[4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7页。

[42]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84页。

[4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19页。

[44]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43页。

[4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32页。

[4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582页。

[47]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37页。

[48]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41页。

[49] 联系到钱钟书《围城》中写到:“因为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杨绛对杜丽琳的专业安排似乎也暗示着她缺少才华。

[50]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44页。

[5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186页。

[52]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79页。

[53]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59页。

[54]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24页。

[5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277页。

[5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07页。

[57]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413页。

[58] 关于流泪,《红楼梦》中也有一段妙文,第十四回,第115页,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

[59] 《杨绛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48页。

[60] 《杨绛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50页。

施蛰存曾说过:“《洗澡》给我的印象是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1]至于其原因则没有进一步论述。笔者以为,《洗澡》与《红楼梦》的相通之处,多半在于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及爱情内容。

作者简介※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猜你喜欢

势利
“势利”的大脑
“势利”的大 脑
“势利”的大脑
“势利”的大脑
“势利”的大脑
吉光片语
势利人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势利(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从礼貌原则的运用来看袭人的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