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旬“扶贫大使”:在奉献中收获快乐

2016-06-05陈永江

金秋 2016年3期
关键词:村民农村孩子

文/陈永江

九旬“扶贫大使”:在奉献中收获快乐

文/陈永江

77岁,荣获辽宁省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79岁,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80岁,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他,就是丛子文老人。1985年6月离休以来,他常年活跃在大连市的农村,30年来,他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被山区群众敬仰为“扶贫大使”。如今,92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乡村……

“别忘那些穷困的孩子,帮帮他们”

丛老离休后做了报社的编外记者。1997年的夏天,他到农村桥子小学采访时,校长苦着脸说:“你看我们学校,别说门窗桌椅穷凑合,全校几百名学生连个足球、篮球、排球都没有,想开个运动会,连100元都拿不出来。孩子们为了买书本,不得不拣破烂去卖……”

望着千疮百孔的校舍、摇摇晃晃的桌椅,丛子文心情十分沉重。这一晚,他失眠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急匆匆返回城里,直接去找电影院总经理孙军。孙总是丛老采访过的一位老朋友,他让丛老向全体职工讲述了桥子小学的真情实景,职工听后解囊相助,凑了3000多元钱,捐出了850册图书,并购买了一些笔、本、足球、篮球、排球等文体用品。孙总经理用自己的钱买了一台风琴,替换下了学校那台惟一的跑调漏风的旧琴。丛老也把自己珍藏多年的365本图书全部捐出来,帮助学校建起了第一个图书室。

从那以后,每次下乡,丛老都带着记事本,了解贫困学生和需要捐助对象的情况,然后回城内广泛宣传,以极大的热忱和韧性一次次找企业家,机关事业单位,学校街道,希望得到帮助。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忘那些穷困的孩子,帮帮他们!”

丛老用自己的行动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为了解决北关小学的困难,丛老找到了体育用品商场于总经理。于总年近八旬,极富爱心,一次就送去了500多个书包和30多套球衣、球鞋,还帮助学校组建了山村小学第一支足球队。这些年来,丛老在市内拜访了上百家单位和个人,促成数十家单位与农村65名贫困学生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

“帮助贫困村民,是我的责任”

丛老年事已高,常常靠着顽强的毅力,行走在村村屯屯,他说:“不要阻止我,帮助贫困村民,是我的责任!”

在北关村走访时,他意外看见52岁双腿截肢的妇女刘云香,用双膝爬行到河边洗衣服。丛老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从村民那里打听到残疾女的情况,在采访本上记下了“刘云香”三个字。村民告诉他,村里还有一位残疾人叫王立荣,66岁,独身一人,生活更艰难。丛老立刻找到王立荣家,实地查看后很是震惊,嘴里不住地叨念“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啊!”

丛老急匆匆回到城里,几番争取“化缘”了两台轮椅。轮椅送到村里当天,因为一场车祸而在地上爬行了整整10年的刘云香,双手抱着还未沾过泥土的车轮,感动地失声痛哭!第二天正逢光明山镇大集,残疾女头一遭坐着轮椅去赶集,成了全镇一大新闻。当王立荣第一次坐着轮椅走出家门时,她拉着丛老的手激动地说:“我在炕上待了整整45年,每天只能通过小窗户来看外面的世界,我以为这辈子只能这么过下去了,是您给我带来了希望……”

丛老心里时时惦记着有困难的村民。在走访时看到谁家没有糊墙纸,他一定捎一捆报纸给他;谁家苹果卖不出去,他就帮着联系找销路;谁家缺少被子,他一定送一床。这几年,由他募集的衣物等各种物资光是送给北关村的就有3卡车之多。

平时下乡,丛老便把募集来的衣物装进编织袋,坐长途汽车带过去。老伴实在放心不下,就夫唱妇随,手提肩扛,跟着吃了不少苦。有一次,老两口往农村送物资,下车时下起大雨。他们扛着两大编织袋衣服在雨中艰难行走。走了好远好远,才看到村口有十几位村民正冒雨等在那里迎接他们。此时的丛老,浑身像散了架似的,打着冷颤。大家把丛老扶上热炕,盖上被子,并端来姜糖水,可他还是发起了高烧,挂上了吊瓶。

为了帮助老百姓早日富起来,从根本上扶贫,丛老想方设法为果农“淘弄”优良果树种苗,请著名果树专家为果农上课。2000年以来,他自办一份《致富信息》小报,除收集全国各地报刊上的有关农民致富信息外,还把农村一大批致富典型的经验做法及时翻印,传递给村民。很多农民看到他办的致富小报后,盖食用菌大棚、开发荒山、创办鸡场、狗场、羊场、兔场、猪场、果园、花卉苗圃、大棚基地,很快奔上富裕之路。

“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

丛老在努力搞物质扶贫、科技扶贫的同时,也在想精神扶贫、文化扶贫这个课题。他说:“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

有一次,丛老下乡采访时发现,一户村民家正在办丧事,请来的吹鼓手吸引了很多人,一些村民的反应竟然是“好听”“好看”。这使丛老陷入了沉思,他感到“三农”问题绝不仅是改善物质条件和提高收入,还包括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精神上的扶贫更重要。他听说城里一家单位模特队要找个地方去演出,便赶忙与单位领导联系。在他的努力下,大客车载着20多名歌手和模特浩浩荡荡开进鲁风村。

听说城里演出队下乡,附近七里八村的老老少少像赶大集一样,把演出场地挤了个水泄不通,争着一睹模特风采。连聚赌的、算命的都被吸引到“T”台前。

关心山里的孩子,丛老同样十分注重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了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年国庆节期间,丛老策划了“山里娃金秋进城”观光活动,他领着孩子们看海、看广场、看动物。农村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大老虎、第一次坐上了电梯、第一次进了大酒店……看着孩子们纯洁的笑脸,丛老的眼睛湿润了。

丛老还自编《红色革命歌曲的故事选编》,送到农村孩子手中。谈起编书初衷,丛老说,自己平日里去图书馆就喜欢读一些老报纸、旧书刊,收集那些老革命故事。“我就想啊,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和了解红色歌曲和红色故事的机会变少了,编本《红色革命歌曲的故事选编》给他们读读,也能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党光荣历史,了解歌曲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丛老还说,“这次的《红色革命歌曲的故事选编》只是一小部分,现在我已经着手收集资料准备再编写第二、三分册。除此之外,还要编写一本《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到时候再以同样的方式寄给农村的中小学校,让新时期的孩子们也能牢记那个红色的年代。”

“我什么也不图,只图农村会更好”

丛老无私奉献爱心,却拒绝别人的任何报答。这几年,每年都有农村学校、村民给他送土特产品、鸡蛋、粽子等,他一概拒收。

有名干部为了感谢丛老帮助乡亲们建成了编花厂,特意买了一条大梭鱼送给他,对丛老说:“丛老,我们农村没有什么好东西送您,这条鱼您别嫌少就收下吧!”丛老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东西我不能要。”

某小学校长为了感谢丛老对学校扶贫做出的贡献,送给他一袋自家收获的花生,丛老不收,校长把编织袋撂下就跑,弄得丛老挺上火,最后还是由房东出面“调解”,以“退货”告终。

逢年过节,丛老的案头就堆满了孩子们从大山里寄来的用烟盒、包装纸做成的贺卡,祝福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丛老从来没哭过,但是摸着这一件件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卡片,他流泪了。

奉献是快乐的。如今92岁的丛子文,依然不肯歇脚,他说:“我要克服各种困难,用奉献精神、博爱情怀,去实现晚年的追求。”

猜你喜欢

村民农村孩子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