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打拼18年替“天堂儿子”还清巨债
2016-06-05惠之
文/惠之
老母打拼18年替“天堂儿子”还清巨债
文/惠之
18年前,浙江浦江农妇张凤英的儿子,因患白血病去世,留下办厂所欠25万元债务及相关利息。尽管没有法律上偿还的义务,但母亲坚持一笔笔整理欠账,用种地、养猪、饲禽挣来的“血汗钱”,“蚂蚁搬家”,一点点归还,直至还清儿子全部欠债。她说,有时觉得很累,但只要我活着,就不能欠人家一分钱。众人尊称她“诚信奶奶”,2015年8月20日,69岁的张凤英高票入选“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
惟一儿子去世留下巨债25万元
张凤英人生辛酸要从1990年说起。那年6月,她的丈夫患肝癌撒手人寰。擦干泪水,张凤英独自撑起患难的家庭。儿子严平迪为替母亲分忧,借钱开了家小服装厂,常年在石家庄等地做服装生意。那几年,因为生产的服装没有紧跟潮流亏了钱,儿子的精神倍受折磨。然而让张凤英没想到的是,刚刚从丧夫之痛中走出的她,又将面遭噩运。1995年5月的一天,严平迪回家时,张凤英发现他人很消瘦,肚子胀鼓鼓的。张凤英马上觉得不对劲,她催促儿子赶紧去医院检查。医院诊断结果,严平迪竟患的是白血病!
医院治疗三个月,医生无奈地劝说张凤英,“白血病就是血癌,你儿子已经晚期,再治疗也没什么意义。”张凤英流泪带儿子回了家。一年半后,在张凤英声嘶力竭的痛哭中儿子离开了她,年仅32岁。
儿子去世,留下40多张借条,数额最大的4万,最少的2000元,主要是儿子办厂亏损和治病所欠,负债25万,这些钱多是向亲友和村民所借。之后,不断有债主上门要债。“那段时间,家里天天有人吵。”媳妇受不了债主逼债,带着5岁女儿不辞而别。张凤英叹息一声,没有怨她,反而说:“媳妇年纪轻,不能耽误她的前程,儿子的债我来扛!”她一个个上门核对,向债主说:“我虽不识字,但我认识儿子的字迹,只要儿子写的欠条,我都认,一定还,只是时间长短而已,请谅解。”望着张凤英坚毅的目光,债主们露出疑惑神色,心里直嘀咕:你一个老太婆拿什么还债?但此后,再没一个人上门逼债。
“儿子去世时,最牵挂的就是所欠债务,我当时下决心替他还。”张凤英说,周边有好心人曾悄悄劝她,儿子没了,他欠的债务可以不还,法律上你没这义务。张凤英却一脸认真:“做人要讲信用,那些借钱给儿子的乡亲挣钱也不容易,不还,我心里一辈子都不安。”
儿子刚去世那几年,张凤英两个女儿尚未出嫁。姐妹俩辛辛苦苦做车工赚来的钱全被母亲拿来还债。两个女儿出嫁后,家境也不是很好,还债的重担就全压在张凤英身上。25万元巨债,还有约定利息,对一个农村老太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开始还债那年,张凤英已年过半百,她既没技术又没文化,体力精力都有限。拿什么偿还儿子债务?经过考虑,张凤英决定通过种稻谷、养猪还债。“只要尽心还,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儿子的债总有一天能还清!”张凤英暗暗发誓。
种地养猪踏上漫长还债路
开始张凤英家只有2亩承包田,她就向村里农田闲置的村民租田种粮。1999年上半年,她租种的水稻面积有21亩,成为村里最大的“种粮大户”。每年一到插秧季,张凤英凌晨3时起床,匆匆扒上几口水泡饭,带着干粮小跑到田头,插秧一直忙到天黑。她开始插秧比其他村民早一周,插完秧却要晚十多天。邻居王仙红说起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便泪眼婆娑。一天晚上,她远远看到一个黑影蠕动,腰几乎弯成90度,走近一看,发现原来张凤英插了10多个小时秧苗,腰一下子竟直不起来了。王仙红连忙将她扶进屋里,帮她揉腰捶背……
张凤英将收获稻谷碾成米,随后卖米还债。这些年,村里办厂、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增多,闲置田越来越多,她就向村民租田种稻谷,村民则是象征性收点租费,张凤英很是感激。到2012年她稻谷种植面积扩展到30亩,年近七旬的张凤英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除了种田,她还养鸡鸭,每年总要养上100多只家禽,拿到市场上去卖。替子还债,对张凤英来说确实艰难,但她不怕。一个农村老太,凭着一股坚强信念,一点一滴地努力着。
村长傅正山感叹:“这30亩农田基本是张凤英一人种,年轻人种两三亩都嫌累,她这么大年纪还种那么多,这辛苦钱赚得太不容易。”“我身体好,睡一会力气又来了,就慢慢做慢慢还。身体有时会太累,但我想好了,即便累死累活也要干。还清一笔钱,就能拿回一张欠条!”张凤英善良朴质的话,把“诚信”两字演绎到淋漓尽致。
仅种粮,赚不了多少钱。2005年开始,为了尽快还债,张凤英向亲友借钱硬是造了个猪圈。当年8月,一批刚买来的小猪不停地咳嗽,之后接二连三地发病死去。看着死去的猪,张凤英急得直跺脚。
无奈之下,张凤英找到浦江县畜牧兽医局,兽医王潮迪立即放下手头事,当天下午就赶来为老人查看原因。谁知张凤英坐上王潮迪的车,竟一时想不起自己家的猪圈在哪里,自己是哪个村人了。车转来转去转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猪圈,直到她在车上看到一个同村村民,记忆才恢复。张凤英说,“那段时间为了观察猪的病情,深夜二三点还在猪圈,实在太累,没想到会出现短暂失忆。”
望着疲惫不堪的张凤英,兽医王潮迪眼睛突然变得潮湿,他动情地说:“张大妈,您这么劳累挣钱,何苦呢?”当了解到她是为偿还儿子欠债才如此拼命,王潮迪惊呆了!世上真有这样的诚信母亲,替去世的儿子还债?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王潮迪说打死他也不信。感动之下,他当即决定,免费为张凤英病猪“出诊”,今后与张凤英结对,指导她养猪。
为了喂好上百头猪,张凤英干脆在猪圈旁搭了小床,一睡就是七八年。“这么多猪,就怕半夜出个什么事,睡在边上,我心里踏实。”张凤英说,那张不到一米宽的小床,其实就是块木板,她在床上搭了蚊帐,“这蚊帐夏天防蚊子,冬天能挡点风。”
每天不停劳作,吃饭成了张凤英最容易忘记的事。“早上起来一干活就没时间吃,忙了也就忘记了饿。”她说,经常是下午一两点,早饭午饭一起吃,晚上八九点,或更晚才吃晚饭。因为长期劳作和饮食不规律,老人的身体开始有些吃不消。但她从没喊过一声苦。
48张欠条与收条
提起张凤英替子还债,永丰村的傅继泉既感动又惭愧。他说,20年前,他也借给张凤英儿子2万元钱,当时上诉了法院。经法院调解,张凤英和她儿媳妇各还一万。
就是这一万元钱,张凤英还了10年。“她喂鸡卖鸭凑几百元,卖头猪凑几百元,最难的时候就拿大米抵,一百斤、两三百斤……”傅继泉说,张凤英年纪大,儿媳妇离家出走,一开始他以为法院调解的钱肯定拿不回来了。“可没想到张凤英不仅还清了一万元,还用这次卖米的钱,把当年媳妇剩下的1万块钱也补上了。”那天,张凤英把厚厚一叠现金交给他时,傅继泉哆嗦着嘴巴说不出话,他决定不要张凤英的一万元钱,因原先上诉法院的事他至今后悔。可几经推搡,他拗不过善良的老人,傅继泉只得收下。“听说所有债务都快还完了,我既佩服,又为她高兴。”傅继泉说着眼眶泛红。
村民钟芝珍,当年借给张凤英儿子3万元。“她儿子去世,我压根没想过钱能要回来,也没上门要,哪知张凤英每年都还上二三千块,我一直说你这么辛苦,钱不用还,可她不依。”2014年12月3日下午,钟芝珍握着张凤英留有余温的最后一笔还款2000元现金,她目送张凤英离开。望着如此善良,背脊佝偻的老人,钟芝珍直抹泪水。
其间,有好心人对张凤英说,儿子都死了,子债不还,别人不会把你怎么样。而她却说:“借钱还债,天经地义,儿死债不烂,我有钱赚来一定要还的!”刚开始,张凤英都按欠条上写的利息和本钱还,一笔从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借的2万元钱,经人转手再借给她儿子,最后还本付息高达4万元。对有的债主本钱还不起,她就先还利息。村民很同情张凤英处境,都和她说,本钱还掉就好了,利息不必勉强。“像你这种情况,一个老人种田养猪,风里去雨里来,替子还钱多不容易。”一些债主纷纷放弃利息。
张凤英替子还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坊间邻里。2013年晚稻收割时,村民傅红伟听说张凤英老人的稻谷收割好还没运回家,二话不说借了邻居家的电动自行车,一个下午帮老人把5000多斤稻谷从田里运到晒场上……做饲料生意的老板得知张凤英扩大养猪规模,主动把饲料赊给她,最多时饲料欠款达10万元,但他从不向老人催账,每次都是张凤英卖了猪,再还饲料款。老板说:“张大娘儿子的债都还,说明她厚道、守信,我敬佩她,只要她有钱,我相信她肯定会还的。”
每年收完稻子,张凤英独自一人在路边翻晒,有时晚上她也睡在稻谷上,大伙看着既敬佩又心酸。2014年张凤英30亩稻田种了晚作单季稻,收割后她连续晒了40多天。为了看管放在村民屋檐下的3万多斤稻谷,张凤英在稻谷堆上睡了一个多月。“进入11月,晚上室外气温低,睡在稻谷上盖了被子还是感觉有点冷。”老人说,当她晚上席地而睡时,常常会思念儿子,“他很孝顺,要是不出事,我一定会过得很好。”正是这份想念,成了她坚持还债的动力。
谷子晒干,张凤英碾了2万多斤大米,因为年纪大,没精力拿到集市上卖。浦江电视台随即播报这一消息,接着有网友在论坛发帖。“老太卖米还债”立即在网络上疯传,很多人纷纷赶往浦江张凤英家买米。2014年11月26日和27日两天卖出去几千斤。“光是27日感恩节那天,短短三个半小时就卖掉4000多斤大米。”数着大把钞票的张凤英笑逐颜开。到12月底她家中还剩8000多斤大米。“这8000斤大米卖掉,估计儿子的债可以还清了!”张凤英喜滋滋地说。
一张张借条,陆续回到张凤英手中。而在这些欠条和收条上,很多都注明了分次还的数目与日期。张凤英说,一张欠条的钱一次性还不出,她就分次还。这些年,老人节衣缩食,把一分分、一元元艰辛攒起来的钱,每凑足一定数目就拿去还债。到2014年底,张凤英已收回45张借条,还掉约24万元本金和利息。每当夜深人静,看着一张张收回来的借条叠得越来越厚,她心里感到特别舒坦。
2015年春节刚过,张凤英家的电话被打爆,“都是来买米的,有杭州的,义乌的,永康的……这两天一天要接20多个电话,全都是来买米的,但米已经卖完,真对不住大家。”张凤英布满沧桑的脸膛露出菊花瓣的笑容,也闪着一丝尴尬。原来,12月底时她家还存有8000多斤大米,这件事经金华日报官方微信平台和金华新闻客户端报道扩散后,热心的金华市民都表示想要购买,仅一周时间,几十个客户直接开车到浦江,将她家中8000斤大米一抢而空。
2015年3月,张凤英将卖米得来的钱,把儿子欠债的剩余部分全部还清,回收最后3张欠条。年近70的张凤英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豪。她笑得满面春风:“心中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18年来,张凤英不仅还清了儿子所欠的25万本金,还付了4万元利息,一共替儿子偿还29万元债务。张凤英替子还债震撼和感动着浙江大地。她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道德模范”“最美浙江人物”,荣入“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