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氧化锡掺杂二氧化钛介孔材料的合成及降解直接胡蓝5B

2016-06-05刘元武余新宇陈富偈

山东纺织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二氧化钛介孔光催化

刘元武,余新宇,陈富偈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0)

二氧化锡掺杂二氧化钛介孔材料的合成及降解直接胡蓝5B

刘元武,余新宇,陈富偈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0)

文章以水热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作为硬模板,将按不同质量比掺杂的锡(IV)和二氧化钛通过溶胶-凝胶法包裹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后除去二氧化硅模板得到SnO2/TiO2介孔材料。用SEM对介孔材料进行表征,其平均粒径为4 um,多孔结构。光催化实验表明:合成的介孔材料在紫外光下对直接湖蓝5B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质量比95∶5的SnO2/TiO2对染料的催化效果最好,直接湖蓝5B 60 min的脱色率达98%,并且锡(IV)含量的不同,会导致SnO2/TiO2介孔材料在避光阶段对染料吸附量不同。

纳米二氧化硅;掺杂;二氧化锡/二氧化钛;介孔

1 前言

一直以来,清洁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治理深受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太阳能来优化能源结构也是人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如TiO2(二氧化钛),CdS,WO3,ZnO等,其中TiO2因其无毒、耐化学腐蚀、廉价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1~2]。二氧化钛是一种宽禁带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3],在应用时受到诸如光照波长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光催化效率不高。纳米尺寸的TiO2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对于提高光催化效率有很大帮助[4]。但在实际应用中,纳米二氧化钛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污水处理中,因其尺寸太小,造成光催化剂难以回收。但纳米颗粒的堆积可以使材料形成丰富的介孔结构,介孔材料具有比纳米颗粒更大的比表面积,而且介孔材料的微观尺寸比普通纳米颗粒的尺寸要大,解决了回收难的问题[5]。另外,二氧化锡也是一种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可以在二氧化钛中掺杂二氧化锡,由于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锡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概率,使得二氧化钛表面的羟基和水形成大量的羟基自由基[6~8],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本文正是通过提高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和掺杂改性材料来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试剂

试剂:正硅酸四乙酯、盐酸、正丁醇、硫酸氧钛、四氯化锡、无水碳酸钠、亚甲基蓝、氢氟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Pluronic123(P123)分子量5800(Mn),Aldrich。

仪器:高压反应釜(50 mL)、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4N、高压汞灯175 W、日立高新台式电子显微镜TM3030、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JW-BK200A。

2.2 实验方法

2.2.1 复合材料的合成

纳米二氧化硅硬模板(KIT-6)的制备。参照Ryoo等[9]的方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将212 mL去离子水、5.8 g正丁醇和9.5 mL盐酸混合均匀,得混合溶液A;在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5.8 g P123和混合溶液A,35 ℃下搅拌至澄清;再加入12 g正硅酸四乙酯,于35℃下反应24 h后将悬浊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10℃油浴中,反应2天。然后经过滤、水洗、干燥得白色固体。将白色固体置于马弗炉中,以1.5℃/min的速率加热至500℃,保温1 h,即得到KIT-6。

锡(IV)掺杂二氧化钛介孔材料的合成。将总质量为2.52 g的硫酸氧钛和四氯化锡按不同质量比(100∶0,99∶1,95∶5,90∶10,75∶25,50∶50,25∶75)加入到适量水中,室温下搅拌至溶液澄清。加入0.6 g KIT-6,使其均匀分散于溶液中。调节pH至6,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加热至65℃,反应1 h,室温陈化12 h。沉淀物经离心、水洗、干燥后得白色粉末状固体。将其在马弗炉中以2℃/min的速率加热至500℃,保温1 h。经36 mL 4%氢氟酸洗涤后,干燥即得SnO2/TiO2(上述不同比例的复合物分别用ST-0,ST-1,ST-5,ST-10,ST-25,ST-50,ST-75表示)。

2.2.2 光催化性能测试

取100 mL浓度为50 mg/L的直接湖蓝5B溶液于烧杯中,加入0.05 g的SnO2/TiO2介孔材料,避光条件下搅拌30 min,使其达到吸附平衡,然后以175 W的高压汞灯作为灯源,光源距离液面150 mm,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定时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其在最大吸收波长(nm)处的吸光度。光降解效率以直接湖蓝5B的脱色率表示。表达式为:

D=(A0-At)/A0×100%

式中:At表示溶液在t时刻的最大波长处的吸光度;A0表示光照前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

2.2.3 比表面及孔径测试

取ST-5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80℃下干燥24 h,然后将样品放入样品管,在比表面积孔径测试仪中用氮气进行吸附,测量其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等一系列数据。

3 结果与讨论

3.1 SnO2/TiO2的SEM形貌和结构

图1为二氧化硅和ST-5样品的SEM图片。A为二氧化硅,为一个棒状颗粒,粒径约为0.5 um,长度为2 um~3 um。B为ST-5,平均粒径约为4 um,颗粒分散较为均匀。

根据氮气(N2)吸附-脱附实验,ST-5的比表面积125.97 m2/g,平均孔径为6.523 nm,与比表面积为64.515 m2/g的市售纳米二氧化钛(P25)相比,其比表面积增加了一倍。图2表明,等温吸附曲线为IV型曲线(有介孔结构的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并有滞后环出现,滞后环中两曲线基本平行),出现H1型滞后环(吸附—脱附支基本平行,并且两曲线直立上升或下降,表明孔径高度一致,孔道连通性好),说明其具有介孔,是一个介孔材料。在孔径-孔容微分曲线中,样品的峰高较高,峰宽较窄,说明其孔径大小均匀,且孔的数量较多。

图1 KIT-6(A)和ST-5(B)的SEM图

图2 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A)和孔径-孔容微分曲线(B)

3.2 光催化活性

图3 不同质量锡(IV)掺杂的SnO2/TiO2的脱色率

4 结论

4.1 采用模板法制备SnO2/TiO2,平均粒径约为4 um。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表明,该复合物具有介孔,是介孔材料。

4.2 锡(IV)的掺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染料有促进作用,其中锡(IV)含量为5%~10%时,复合物的光催化效果最佳。

[1] Fujishima A,Rao T N,Tryk D A. Titanium Dioxide Photoc

atalysis[J].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Photochemistry Reviews,2000,1(1):1—21.

[2] 邹学军,董玉瑛,崔玉波,等.N,B,Fe-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2015,61(3):1671—8836.

[3] 陈其凤,史卫梅,姜东,等.可见光响应的镍硅共掺杂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性能[J].化学学报,2010,68(4):301—308.

[4] Kumar S G,Devi L G. Review on Modified TiO2 Photocatalysis under UV/visible Light:Selected Result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n Interfacial Charge Carrier Transfer Dynamics[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2011,115(46):13211—13241.

[5] 李铭,李佑稷,徐鹏,等.介孔二氧化钛/导电碳毡光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36(8):1596—1605.

[6] 张卫华,李晓彤,徐松,等.二氧化钛光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26(2):43—49.

[7] Ohko Y,Ando I,Niwa C,et al.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in Water by TiO2 Photocatalyst[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1,35(11):2365—2368.

[8] 王喜全,赵丹丹,于丽红.石墨烯/二氧化钛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5,33(2):38—42.

[9] Kim T W,Kleitz F,Paul B,et al. MCM-48-like Large Mesoporous Silicas with Tailored Pore Structure:Facile Synthesis Domain in A Ternary Triblock Copolymer-butanolwater Syste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5,127(20):7601—7610.

[10] 颜秀茹,白天,霍明亮,等.核-壳式纳米SnO2/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J].催化学报,2004,25(2):120—124.

《山东纺织科技》2016年总目录

·论 坛·

21世纪海南黎族服饰研究动态

3·44

转杯纺花式纱线的发展与展望

5·41

婴儿纸尿裤面层材料的发展

5·48

噪音污染及吸音材料的发展

5·51

新媒体环境下凉山州彝族传统服饰工艺的传承

6·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江浙服装品牌升级对汉派服装品牌发展的启示

6·38

丝光棉服装产品OEM/ODM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策略

6·46

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进行中式婚礼服装品牌核心价值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与流程分析

6·49

·纺 纱·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及最优化法在转杯纺工艺优化上的应用

2·11

一种羊绒清梳联合机的改进

2·28

络筒工序棉结增长率的控制

2·31

Outlast粘胶纤维与Tencel纤维混纺纱线性能研究

3·4

粘胶纤维/漂白亚麻85/15 11.8 tex赛络紧密纺纱的开发

4·10

基于阻燃面料生产的芳纶纱线生产技术研究

4·51

双胶圈牵伸系统的压力分布函数

5·1

JWF1211梳棉机滤尘管道气流优化研究

5·18

色纺纱与半精纺纱工艺流程的探讨

6·19

·织造·

基于传统织锦分析的装饰织物设计

2·15

防静电织物的开发生产实践

3·10

锦纶/莱卡弹力布的设计与开发

3·17

新型冰凉纤维纺织品的开发

3·27

天丝纺织物生产工艺参数优化

3·30

齐鲁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织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45

导湿透气面料的开发

6·17

·印染整理·

热熔胶膜复合面料固化牢度工艺的研究

1·4

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及艾蒿天然色素染色

1·10

活性染料AEC印花色浆应用研究

1·17

浅析纺织中几种常用的助剂

1·49

活性蓝和超级黑对天丝织物染色工艺研究

2·22

纯棉织物活性染料低盐无盐染色

2·25

超声波处理对聚苯胺羊毛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3·1

靛蓝天然染料对竹炭针织物染色的优化工艺探讨

3·23

浅析形状记忆聚合物在面料后整理中的应用

3·53

还原染料色拔扎染工艺研究

6·11

·针织·

交通工具用立体经编材料的研发

2·19

防水透气抗菌多功能复合面料的开发

3·8

装袖对膊羊毛衫编织工艺研究

3·47

负离子改性聚酯纤维混纺针织物对甲醛作用的研究

4·8

·纤维材料·

微胶囊相变调温纤维的调温性能研究

1·1

水溶性薄荷-PVA纤维的前期制备

1·14

竹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

1·46

静电纺丝制备无机纳米纤维及应用进展

1·52

静电纺丝玉米醇溶蛋白纤维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2·50

高性能阻燃纤维的特性与应用

3·50

一种制造单向永久磁性纤维的方法

3·56

湿热处理后牛奶蛋白纤维的拉伸性能及力学模型研究

4·4

浅谈色纺纱用棉纤维的选择

4·39

水性无溶剂超细纤维干法贴面的探究试验

4·44

一种高吸湿 抗菌 护肤粘胶纤维的可纺丝性初探

4·54

胶原蛋白提取及其纺丝工艺研究现状

5·54

精氨酸改性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BSA亲和吸附性能研究

6·1

聚乙烯亚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胆红素吸附性能研究

6·6

·仪器与检测·

几种植物源抗菌粘胶纤维性能的对比研究

1·19

热处理对腈纶基牛奶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

1·22

再生蛋白粘胶纤维的蠕变性能分析

2·1

羽绒耗氧量测试的不确定度评定

2·33

羽毛绒成分分析中主要问题探讨

2·37

纺织品淋雨渗透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3·14

铜氨纤维与莱赛尔纤维的定性方法探讨

3·32

HPLC-DAD检测皮革中甲醛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3·35

医用非织造布及毛巾吸水性能检测仪测试技术研究

4·25

浅析纺织品除臭性能的测定

4·28

基于灰度关联分析的毛型制服面料服用性能与力学性能关联性的评价

4·46

薄型丝织物缝口纰裂与其物理性能的关系

5·9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超标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5·24

织物折皱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

6·25

木桨纤维溶解过程分析及溶液表观粘度测试

6·28

·服装服饰·

皮革面料服装的分割线研究

1·25

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在服装品牌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1·29

废置服装再设计方法探究

1·32

织物的静态悬垂性与服装廓形的相关性研究

2·8

针织面料服装的缺陷机理研究

2·42

波西米亚风格在品牌服装中的审美体现

2·45

新艺术运动下欧洲女性服饰的变革

2·48

女西服两片袖袖山吃势疵病的分析与研究

3·41

多层复合棉布口罩的款式设计

4·32

面料与粘合衬配伍性研究

4·36

女式智能助眠唤醒睡衣的功能性设计

5·13

一种翻领模板的手工制作过程解析

5·21

浅析运动装设计中时尚性与功能性的结合

5·27

"现代汉服"款式结构特征研究

5·30

合体装腰腰头制版方法探讨

6·23

浅析女装中传统中西式元素的融合

6·32

·计算机应用·

青岛市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实践问题探讨

1·36

基于粒子系统的纹织颗粒泥地的仿真探讨

1·39

基于eMTM婚纱定制新模式的研究与实现

1·43

纤维识别中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28

成纱强力预测模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13

"大数据"下存货清查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4·41

数字化服装设计的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

5·35

特殊体型服装网络平台构建的分析

5·39

2.5D结构筒状立体机织物细观分析及建模

6·41

·其他·

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1·7

非织造布复合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2·4

电致动介电高弹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2·53

可降解聚乳酸膜的研究开发

3·20

人字型挡水板与W型挡水板的性能对比研究

4·1

针刺机推杆的密封方法

4·16

PU方块印花地毯翘曲问题解决方法

4·18

非织造布梳理机漏底加工工艺的优化

4·23

碳纳米管/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乙烯复合板的吸波性能研究

5·5

玻璃纤维/聚苯硫醚复合烟气除尘滤料制备

6·14

击剑运动中影响重剑步法的因素研究

6·52

二氧化锡掺杂二氧化钛介孔材料的合成及降解直接胡蓝5B

6·54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of Direct Sky Blue 5B by Tin Oxide Doped Mesoporous Titanium Dioxide

LiuYuanwu,YuXinyu,ChenFuji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 430200,China)

The silica nanoparticles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as a hard template, different mass ratio of doped tin and titanium oxide were wrapped in the surface of SiO2by sol-gel method.Thenthe SnO2/TiO2mesoporous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removing the silica template. The SnO2/TiO2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the material was a porous structure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about 4 um. Photocatalytic experiment shows that in the mesoporous materials, the mesoporous material have better catalytic degradation effect on direct sky blue 5B, the mass ratio for SnO2/TiO2of 95∶5 had the best effect on the dye, in 60 minute,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of direct sky blue 5B is 98 percent. With different Sn(IV) content, adsorbance capacity of the SnO2/TiO2is differ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ucifuge.

nano silicon dioxide; doping; two tin oxide/titanium dioxide; mesoporous

2016-07-27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5310)

刘元武(1996—),男,湖北安陆人,学士。

TS101.3

B

1009-3028(2016)06-0054-03

猜你喜欢

二氧化钛介孔光催化
单分散TiO2/SrTiO3亚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新型介孔碳对DMF吸脱附性能的研究
BiOBr1-xIx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铁掺杂二氧化钛的结构及其可见或紫外光下对有机物催化降解的行为探析
有序介孔材料HMS的合成改性及应用新发展
二氧化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在清洁能源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在有机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具有大孔-介孔的分级孔结构碳——合成及其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Nd/ZnO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