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化”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
2016-06-05王丽燕
王丽燕 张 杰
日本“少子化”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
王丽燕 张 杰
近年来日本人口的“少子化”,导致了大学生源的不足,由此各私立大学为争夺生源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日本大学弹性化招生制度,则成了各私立大学利用降低入学标准来争夺生源的战略手段。日本灵活多样的大学招生选拔办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但是在“少子化”的影响下,也暴露出种种缺失更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大学招生;日本“少子化”
日本近年来在“少子化”的影响下,大学招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减,这使得许多私立大学面临招不到足够学生的困境,为了摆脱严峻的生源危机,各私立大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日本大学招生办法灵活多样,因此各私立大学利用降低入学标准争夺生源。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学力低下”、“学力危机”、“学力崩溃”等现象,大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已成为社会所注目的重要课题。[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学报考人数也出现了连年递减,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同时出现。本文对日本大学招生制度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最新动向进行深入探讨,对其利弊得失进行客观分析,以期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有所借鉴。
1 日本大学招生制度的弹性化
众所周知,日本是典型的学历社会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扭转偏重学历的风潮,纠正倾斜的应试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开始加大对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
1.1 全国性考试和各大学单独选拔并存的考试体系
日本经过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多次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现行的全国性“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和各大学“个别学力选拔”二者并存的考试体系。
“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又称为“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是由文部省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本次考试是基础性知识认定考试,其目的在于帮助各大学判定考生对高中教育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此次考试在每年的1月下旬进行,考生在参加完“第一次考试”后,再参加由各大学单独举行的“个别学力选拔”。[2]
“个别学力选拔”是在参照“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成绩的基础上,考生参加由各大学自行主持并决定录取的入学选拔。本次选拔主要考查考生的学业水平和专业知识,是对学生个性和适应能力的测定。若部分学校或专业有特殊要求时,还要根据该校的规定对考生进行是否具备相应实际能力的考核。考试内容由各大学及各专业自主决定,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此次选拔各大学实施的时间略有不同,考生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志愿报考多所大学。各大学的个别选拔形式多样,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即“一般入学选拔”、“推荐入学”和“AO入学”。[3]
“一般入学选拔”是国立大学录取新生的主要方式,它是以学力考试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侧重点的选拔新生方法。“推荐入学”是私立大学招生的重要方式,是以调查书、推荐信等资料为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部分学校还要进行面试或小论文的考试,来作为考查学生学力水平的参考,更多的学校则是选择完全免除对学生的学力考试。“AO入学”是指由各大学设立的专门负责招生机构组织实施的录取新生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提交入学志愿申请书、自我推荐信,然后到大学去面试和体验教学等形式来考察学生,一般能获得正式申请资格的学生都有极大被录取的可能性。[4]
1.2 “AO入学”
“AO入学”是日本大学招生制度弹性化改革的典型代表,“AO入学”于1990年首先在私立大学导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咨询报告中肯定了“AO入学”的做法,同时强调“AO入学”作为大学招生的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考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申请,各大学在选拔学生中要明确对其今后学习能力、适应性的要求,采用多元化、弹性化的评价方式。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AO入学”迅速在全国得以广泛展开。
“AO入学”时间由各大学自主决定,主要集中在5月至11月。由于各大学考试时间不同,若考生某一大学落榜后,还可以继续参加其他大学的“AO入学”选拔,这就增加了学生被录取的机会。虽然“AO入学”选拔方式因大学而异,并无统一的模式,但是从整体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论文考察型(选拔型)。首先,学生向志愿大学提交小论文和2 000~3 000字的入学志愿申请书,学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筛选,选拔合格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通过面试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等进行全面考察。此类型重点选拔有强烈学习意愿、升学目的明确的考生。
第二,面试型(对话型)。这种方式是日本“AO入学”的主流。在学生正式提交志愿书申请前,学校先要进行一到两次面试,然后学生提交志愿理由书、自我简介等获得正式面试机会,学校通过面试中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人生规划、入学动机等。此类型尤其重视考察学生和学校双方的默契,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尽可能给予录取。
图1 “AO入学”选拔实施的步骤
第三,体验型。要求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在体验大学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之后,提交体验报告书,大学根据学生体验入学时的表现,以及体验报告书的质量来选拔学生。此类型着重录取能够适应校园文化、活跃学校气氛的学生。[5]
综上所述,日本大学招生制度赋予了各大学极大的自主权,不仅各大学在单独招生中拥有选择考试科目和命题的决定权,就是其考生是否必须参加“入学中心考试”以及如何利用考试科目,均由各大学自行决定。[6]日本大学招生制度中的“AO入学”改变了“分数主义”的学力观,强调以多元化的视角,重点考察学生对今后课程是否感兴趣,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习惯,以及是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AO入学”注重通过多样化的选拔方法,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全面评价。“AO入学”侧重面试,为大学和考生提供双向、灵活的选择机会。
2 日本大学招生所面临的困境
图2是2000—2050年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预测。由此图可看出,近年来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预测今后人口总数还将持续下降,并且高龄化和“少子化”还将逐年加剧。现在日本社会各领域都能感受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目前这一现象也正影响着整个教育体制。就高等教育而言,随着出生率的持续低迷,造成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明显减少。日本在“少子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源不足,大学招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规模大、名气响的国立、公立大学和地位显赫的一流私立大学,依然保持强劲的“人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另一方面许多规模相对较小的私立大学,则面临着无法填满学额的窘境。
日本有700余所大学,其中私立大学约占80%。为数庞大的私立大学从创办到发展,在经营上一直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私立大学不仅要相互竞争,还要同国立、公立大学展开竞争。各类高等院校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着争夺生源而展开的。日本人口的“少子化”,更加剧了各大学间业已存在的竞争。
根据日本私立学校振兴会对大学招生状况的统计,大量的私立大学陷入无法招到足够学生的困境,而且生源危机越演越烈。2010年在全国595所私立大学中,招不满学生的大学数达到266所,占私立大学总数的45%。由于受到生源紧缺的冲击,有的私立大学甚至被迫关闭,这无疑给日本高等教育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少子化”影响下,日本大学为了摆脱严峻的生源危机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各私立大学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各种办法吸引学生报考他们的学校。
图2 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预测
2.1 “AO入学”人数的增多
据统计,日本1999年只有13所私立大学采取“AO入学”,从2000年开始一些国立、公立大学也引入这种选拔方式,2000年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共75所采取了“AO入学”。随后又有许多大学纷纷效仿,2001年猛增至207所,2005年达到401所,2006年继续扩大到425所,2007年升至454所。随着实施“AO入学”大学数量的增多,“AO入学”人数也在不断増加。图3是2004—2013年日本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AO入学”人数占全体入学人数比例的变化。
图32004 —2013年日本“AO入学”人数占全体入学人数的比例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日本“AO入学”人数呈现连年递增趋势,其中私立大学的人数增长幅度最大。分析日本“AO入学”人数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多数考生在选择志望大学时,为了能够稳妥地把握住升学的主动权,必然会向考试难度较低、容易入学的大学方面倾斜,因此不用参加学力考试,甚至连高中推荐信都不用,申请即可入学的“AO入学”方式,就成了考生决定志愿大学的首选。其次,私立大学也恰恰迎合了考生们的这种心理,特别是那些难以招到足够数量学生的私立大学,为了在争夺生源中处于优势地位,利用“AO入学”降低入学标准的要求,以此来作为招揽考生的重要手段。
2.2 入学标准的大幅度降低
图4是2013年度日本各类大学招生选拔状况,由此可以看出:在该年度66万考生中,15万考生未参加“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在61万入学者中,经推荐入学和“AO入学”升入大学的学生达到27万人,占总人数的44%;只有33万人参加了各大学的“一般入学选拔”,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新生没有参加各大学组织的单独学力考试,就升入大学了。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初衷是力图通过两次考试的相互补充,达到统一性和多元化的有机结合,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灵活地选拔学生。但是在“少子化”影响下,日本大学招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如果各大学增加考试难度就意味着会减少报考人数,因而许多私立大学招生的主导权发生了由大学向学生的转移。如图5所示,现在除了学费低廉的国公立大学和极少数颇有名气的私立大学,依然采用学力考试选拔新生外,绝大多数私立大学都在放弃对考生进行学力考试的要求。日本在“少子化”背景下,把大学招生水准设定得过低,使得现在的大学招生考试已经逐渐变得“空洞无味”。
图4 2013年日本各类大学招生状况
图5 日本大学招生的变化
2.3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
日本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使得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不会计算小数和分数的大学生”的出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日本许多学者以私立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多次学习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在私立大学里,有近1/5以上的大学生,居然连简单的小学数学题也不会计算。[7]甚至在名牌私立大学的经济学部里,也有连小数和分数题都不会做的学生,以至于教师无法用数学理论来分析和讲授经济现象。[8]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所做的《国公私立大学课程改革状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自主学习热情低,逻辑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弱,写作能力差和词汇量少,基础科目理解不够等现象严重。致使约六成的大学生需要“回炉”,需要先补习高中课程,否则大学课程就无法进行,因此现在面向大学新生开设补习高中教育课程的大学越来越多。此外,其他一些数据也可以证明,日本大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下降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学力危机”“学力崩溃”的现象,成为日本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此可见,日本在“少子化”影响下,各私立大学为了积极拓展生源,在“综合能力选拔”的旗号下,只通过“AO入学”以及“面试、小论文”的方式来招揽新生,致使在大学入学者中参加“大学入学中心考试”人数不断减少的同时,未参加过各大学单独举行的“个别学力选拔”的学生数量明显増多。这使招生的主导权发生了从大学向考生方面的转移,原本意义的升学实力竞争考试已经不复存在。
3 思考和启示
日本弹性化大学招生制度的实施,确实纠正了偏重学力考试的风潮,使得过热的考试竞争趋于降温,可是在“少子化”的影响下,也暴露出许多与改革初衷相违背的弊端。
第一,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宗旨在于力图通过两次考试的相互补充,达到统一性和多元化的有机结合。但是日本在大学招生中实行全面开放、自由竞争的模式,赋予了各大学极大的自主权,这就为各大学放弃“共同第一考试”、不举行单独考试等做法提供了方便。其结果使得两次考试非但没能充分发挥出各自应有的职能,反而成了各私立大学利用淡化入学标准来争夺生源的战略手段。
第二,“AO入学”以多元化的视角,重视对学生特殊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考查,弥补了学力考试过于偏重分数而忽视综合素质能力的不足,使得大学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升学动机、实践经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但是“AO入学”主要通过志愿申请书、论文、面试来考察学生,而且各大学没有统一模式,录取标准和评价内容完全由各大学和各学部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灵活制定,这虽然有利于大学能够选拔到符合于本学科发展特点的合格人才,但是也容易导致主观因素过大,评判结果有失公允。
第三,日本在“少子化”的影响下,接受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不断减少,导致了大学招生开始面临生源不足的危机,为了确保获得足够的生源,私立大学积极采用“AO入学”方式来吸引考生。这种“重量轻质”的弹性化招生办法,不仅未能达到以考促学的教育效果,反而伤及了整个教育体制,给高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学生学习意愿减退、竞争能力明显削弱。[9]挖掘导致日本大学生“学力低下”的深层根源,可以说与“AO入学”人数的增多息息相关。
第四,大学招生考试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是帮助各大学考察学生对高中阶段所学内容的全面掌握程度,客观地判断和衡量他们的学业实力,从而有效地为大学选拔合格的专业人才。日本在“少子化”背景下,私立大学实施的“小论文、面试”和完全免除入学考试录取新生,这种“轻描淡写”的招生办法,不仅缺乏权威性和区分度,难以甄别出考生的真实能力水平,更不利于为大学输送优秀的人才。[10]日本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恰恰暴露出大学弹性化招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第五,大学招生考试不仅是人才选拔的手段,也是连接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应通过升学考试使考生对高中阶段所学内容的掌握加以巩固,并达到同后续大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顺利衔接。现在日本大学生入学后的学业基础功底薄弱,突显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接续上的疏漏,由于知识面残缺,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和消极对待的态度,造成了学业能力和学习质量普遍下降的后果。
从世界各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实施的现状来看,单纯依据考试成绩作为入学选拔标准的国家已经很少,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采取综合评价评定的方法选拔新生。构建“双向选择、多次考试、综合评价”的招生制度体系是我国高校招生选拔的发展方向。高考是保障高校生源质量的必要手段,如何能够严格把住高等教育入口的质量关,又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已是一项亟待解决迫在眉睫的任务。分析日本大学招生实施的现状,探讨其中蕴藏的规律,可为我国在高考体制改革过程中,注重客观的全面性、避免单纯的片面性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1]西村和雄,等.小数ができない大学生[M].東京: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2000.
[2]王丽燕.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改革及其发展趋势述评[J].教育科学,2008(4).
[3]王丽燕.日本大学招生多样化的新动向[J].世界教育信息,2008(3).
[4]北村校之,森田信.高校教育と大学入試:「AO入試」の10年を振り返る[J].東北大学高等教育開発推進センター,2008(8).
[5]山岸みどり.北海道大学AO入試[J].大学入試研究,2011(7).
[6]荒井克弘.大学の全入时代の選抜[J].大学入試センター,2013(12).
[7]岡部恒治,等.分数ができない大学生:21世紀の日本が危ない[M].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2000.
[8]荒井克弘.学生は高校で何を学んでくるのか[M].東京:大学入試センター,2010.
[9]山崎博敏.学力を高める:検証された学習効果[J].メディアパル,2011(4).
[10]佐々木隆生.大学入試の終焉:高大接続テストによる再生[M].東京:北海大学出版社,2012.
An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College Admissions Brought by the Baby Bust of Japan
WANG Liyan&ZHANG Jie
In recent years,the baby bust of Japan has caused the insufficient enrolment in universities,and the private universities have launched a fierce competition to win more students.The flexible admission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n Japan has become a strategic means of the private universities to compete for students by lowing the standards of admission.So for the variable and flexible selection methods of college admission in Japan,w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os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aby bust these deficiencies are more worthy of being taken as warmings.
Examination and Enrolment System Reform;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College Admission;The Baby Bust of Japan
G405
A
1005-8427(2016)01-0052-7
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辽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路径研究”(编号:L15BGL021)的成果之一。
王丽燕,女,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辽宁大连 116622)
张 杰,女,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辽宁大连 1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