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师即研究者” 让自然地理模拟实验根植课堂
2016-06-04黄莉敏
卢 娟,黄莉敏,颜 慧,黄 渊
(湖北科技学院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践行“教师即研究者” 让自然地理模拟实验根植课堂
卢娟,黄莉敏,颜慧,黄渊
(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摘要:对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地理模拟实验教学时代已经到来。加强地理模拟实验研究,践行“教师即研究者”,将地理模拟实验研究成果应用并根植课堂教学,有其鲜活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诉求:地理课程标准的引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效突破重难点、成就新的课程资源、助推探究教学务“实”而“探”。
关键词:“教师即研究者”;自然地理;模拟实验
教师这一词在历史的沉淀中越来越被赋予丰富的内涵,随语境既可指一份职业,又可用作称谓。在英国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享誉之前,教师还只是世人眼里的“教书匠”:机械、呆板、按部就班地重复着灌输知识的工作。随着斯滕豪斯“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提出,中学教师拥有了教学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但后一身份还未受到教师们的足够重视。教、研相长,力行研究是新时期中学教师的重要专业实践和成长使命,也是国家提升和培养教师能力的重要方向。
一、推行高密度利好政策:践行“教师即研究者”
“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的明确要求吹响了我国教师教育创新的号角。在此指导下,近几年来教育部密集发布了多项政策和教师基本规范,来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水平,践行“教师即研究者”。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学前、小学、中学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都定位了“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课程目标,以此引领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对做一名合格中学教师提出了要“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能力为重的理念,要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专业能力。专业标准的出台,从国家层面上划定了作为一个合格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研究教学的能力,对教学进行研究已赫然上升到教师义务和规范的范畴。
2012年教育部还出台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对“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要求培训后受训者“能够提出好的地理问题,合理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撰写高质量的地理科教研论文……了解更多教研方法,提高教研的能力”;对“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要求培训后受训者能“建立教学研究的意识,能够从教学中提出研究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就研究主题设计初步的研究计划,撰写地理教学教研论文”;对“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要求培训后受训者能“基本掌握地理教学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国培计划”高中地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则要求培训后受训者“形成在主题范筹内开展省域教学研究与培训的能力”。
二、追寻地理教学研究轨迹:模拟实验教学时代俨然到来
1.地理模拟实验概念
地理模拟实验是指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将不可想像的地理现象可视化,不可理喻的地理原理探究化,它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由于地理现象产生的复杂性、发生的空间和时间的大尺度,因此中学地理实验主要是基于模拟实验的教学,我们通常简称为地理实验。
2.英美日教材编写的地理模拟实验教学取向
“重视地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际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注重在教材和教学实践中编写和进行实验及其探究性教学。例如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使用简单的仪器直接观测和记录天气”、“在室外进行测量,并画出一张精美的剖面图”。美国不仅在地理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地理实验的要求,还以不同的载体来呈现地理实验,特别是美国高中主流教材《科学探索者》、《科学发现者》中设计了大量的地理模拟实验,除教材之外,美国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地球科学实验手册》,供教师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日本《 高中课程标准 (理科编)》中《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大自然的事物和现象中,对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历史及宇宙的结构进行观察、实验等,使学生理解原理和规律,培养地学的考察能力。”[1]在此意见的指导下,教材内容中设计了很多涉及观察、实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过程,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发展。
3.国内地理模拟实验研究时代俨然到来
国内有关地理模拟实验的研究,以“地理”、实验”作关键词从重庆维普和中国知网搜索引擎上可追溯到1989年。统计1989年-2014年26年间共有文献149篇,如下表。
时间段(年)总篇数中学(篇)大学(篇)涉实验方案(篇)纯说理文章(篇)1989-2000431312001-20106254834282011-2014837765924总篇数149134159653
从表中可看出:
(1)从1989年至2014年,关于地理模拟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年均增长较快,1989-2000年段,平均每年0.4篇;2001-2010年段,平均每年6篇;2011-2014年段,平均每年20.7篇。
(2)149篇文献中,以研究中学地理模拟实验及实验教学为主。
(3)涉有实验方案的文献共计96篇,纯说理的文献53篇。
通过对以上表中数据变化及原始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中学地理教师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地理模拟实验的创设与教学研究。
其二,自2001年地理新课改以来,研究成果快速增长,尤其是2011年出现增长速度的一个拐点,以至于2011-2014年4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为前10年年均的3.3倍,很显然,一个地理模拟实验研究与实验教学探索的时代俨然到来。
其三,理论层面研究主要从地理模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原则、改革路径、存在的问题等作出了阐释,反映在大学、中外比较教育文献及部分中学有关地理模拟实验的研究文献中。
其四,在涉有实验方案的文献中,一些方案的科学性与操作性有待论证与实践的检验;实验方案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知识点,且文献中有关实验的案例重复率非常高,地理模拟实验研究和开发的空间较大。
三、将地理模拟实验根植课堂:理论与诉求
加强地理模拟实验研究,践行“教师即研究者”,将地理模拟实验研究成果应用并根植课堂,迎接实验教学时代的到来,有其鲜活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诉求。
1.地理课程标准的引领
义务教育、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开展地理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的理念,在课程标准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个模块的诸多地方浓墨重笔地对进行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下面仅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冰山一角为例:
地理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对课程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师生观、高考命题等起着引领与导向作用,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地理课标中对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视,既定了地理模拟实验教学应当由观念转变为一种常规的教学实践[2],根植于中学地理课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学与中学一线教师共同投身于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2.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在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此阶段学生具有图式功能特征,抽象思维较强,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和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3]。初、高中学生处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形式运算阶段,基于地理模拟实验的探究性教学是通过“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方案-收集资料-验证假设-迁移运用”这一探究程序与过程来完成的,而地理模拟实验为这一学习过程给予了一个新的刺激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能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把刺激——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知识的同化,从而解释现象背后隐藏的地理原理,实现假设的验证、问题的解决和图式的变化。
3.有效突破自然地理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知识具有地域结构的宏观性、时空组合的宽广性、地理环境的客体性和地理知识的原理性等特征[4],学生难以进行长时空、大尺度的观察和深入体验自然地理事物的全貌及形成过程,离学生的生活感知范围甚远,从而形成学习上的障碍和教学上的难点。地理模拟实验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清晰再现地理过程,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知识化难为易,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最近发展区”,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地理模拟实验这种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的作用能有效地突破自然地理教学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成就新的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则建议“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发地理模拟实验及实验教学,是成就新的课程资源,对地理教学具有多种功效:其一,研究开发的地理模拟实验教具、仪器具有媒介特征,是保障教学目标高效完成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可多次、重复利用;其二,开发的地理模拟实验可制作成为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地理课程教学的素材性资源;其三,建立地理模拟实验及实验教学素材库,实行网络资源共享,成为信息化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模拟实验方案、实验教学视频、实验教学微课、实验教学论坛等,使之成为广大中学一线教师学习、模仿、利用、研讨的窗口,为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提供多样化资源,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重要平台。
5.助推探究教学务“实”而“探”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亮点,探究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形成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模拟实验为什么是用“替代对象”而不是用真正的“实验对象”?哪样的条件符合替代对象?实验为什么这么设计?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蕴意着什么?实验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现象背后的机理和内因是什么?等等,这些疑问滋生着学生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欲望,此时何以解惑?唯有探究!地理模拟实验操作的可重复性、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性、实验现象视觉冲击的震憾性、探究困顿下实验场景脑中即时再现的循循善诱、或实验视频的回放追溯与泊停等成为探究教学的活水与润滑剂,助推探究教学的高效实现。基于地理模拟实验的探究教学体现务“实”而“探”,走出了常规的“念想-讲授式”探究,实现了探究教学的升华与变革。
四、深修实验教学内功:凝练“思想家+研究者+实践者”
国外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中学地理教师也很乐于应用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的地理模拟实验教学耀眼于少数教师的优质课、竞赛课、示范课中,成为决战制胜课堂的重要法宝,但实验内容开发的系统性、已有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实验过程中的探究性、实验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的高效性与开放性等研究内容尚需要每个地理教师践行“教师即研究者”,不辱成长使命积极参与研究。盲从的“拿来主义”阻碍高水平实验教学的游刃有余,只有亲历亲为的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创新,享受过程的美好。
进行教学研究已成为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使命。让地理模拟实验教学根植课堂,不仅需要对实验教学的力行研究,还要深修内功,从理论的视角提炼自己的实验实践教学经验和思想,将自己凝练成为“思想家+研究者+实践者”。因此,我们应时刻警醒自己:虽足够优秀但离出色还差一步,那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参考文献:
[1]曾苏清.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11).
[2]黄莉敏.地理模拟实验教学:从观念走向常规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黄莉敏.自然地理知识表征内涵及教学难度突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通信地址:437100 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湖北科技学院资环学院。
通讯作者:黄莉敏(1969-),女,湖北潜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hlmwbb@163.com。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中自然地理模拟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训”(201410927016);
*收稿日期:2015-12-09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2-0088-03
湖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自然地理学》进行模拟实验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研究”(2014-XB-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