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木类教改与创新
2016-06-04任莉
任莉
摘 要:土木工程类专业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高校教育方面,应意识到培养土木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要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和预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各方面来逐一实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土木类;应用型;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129-2
0 引言
作为土木类学生培养,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社会服务、就业竞争力,以及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能力。
1 土木类专业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需求逐步扩大,高素质人才紧缺。为响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土木专业每年招收比例逐渐扩大,那么如何培养好一群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站在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战略高度,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人才意识”,培育“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系文化。落实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和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为宗旨,继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服务。
立足特色,锐意改革,创新模式。发展目标改革和创新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逐步形成土木类专业教学实践特色和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注重实践,协调配合,大胆创新。细致分析各专业课程的衔接及协调配合,清理课程和授课内容,简繁结合,抓住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关键问题,有的放矢地讲授理论知识,认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结合与课程相关软件的应用,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明确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各课程学生需要达到的动手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社会真实的工作场境,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
统筹规划,总揽全局,整体推进。发展与建设规划既要统筹规划、总揽全局,又要坚持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要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强系能力、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强专业建设、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以及校企合作等重点工作,做到周密安排、分阶段实施教学中心、实践基地、工作室等建设,全力培养社会需求的π型人才,整体推进系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发展专业建设举措与创新
土木工程类专业众多,在确立培养“T型人才”和“π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上,正需要完善与迈向成熟。当前,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软硬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文化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明确目标和举措,需要教师队伍的努力。
2.1 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总定位是:复合应用型的T型和π型高级人才,实现毕业生“进可以应聘到单位上班,退可以自主创业”的目标。
毕业生能设计中低层建筑,能从事建筑工程的咨询、施工、监理、造价和基本管理工作。
2.2 社会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
根据调研,本专业人才需求远未饱和,特别是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1亿人在城镇落户的目标,将带动土木工程人才的持续求,其中π型高级人才更是社会需求的热门人才。
主要需求的单位是:政府机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机电安装和装饰企业。
主要需求的行业是: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机电安装和装饰工程。
主要需求的职业是:以上单位、行业的工程设计、工程招标代理、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评估、土地评估、土地登记代理、工程造价和咨询等。
2.3 修订和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核心课程的课时;结合土木类专业的特色和实际,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确保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模拟训练等实践课时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
2.4 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
针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抓住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关键环节,有的放矢地讲授理论知识,详细讲解实际应用需要的理论知识,简单讲解实际应用中不常用的理论知识,一带而过实践中无用的理论知识;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认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整合到理论教学中(更改成实践课时),结合实践和软件应用,重新编写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各课程学生需要达到的动手能力目标;实施“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满怀信心地走向工作岗位;由此逐步形成土木类专业的教学实践特色,把土木类专业建设成为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科系。
认真思考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既要考核理论内容,也要考核实践、实操能力,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但不同专业相同的课程考核方式应相同。不一定采用单一的笔试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有:笔试、实操、设计、论文、作品等,也可以多种方式相组合,明确两种考核方式以上的分数比例,计算出总分。
师资配备以老、中、青相结合,由于土木类专业实践性强,因此应配备一半以上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具有国家注册师资格的中、高级人才任教大家一起进步。
教学任务安排上,核心课程由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职称老师任教,其它课程也以各位教师的特长课程安排,务求高质量教学。教师的课时安排上,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备课、科研、参与社会实践、备考和休息。
师资培训上,实行内训和外训结合。内训即系内部教师培训,除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和促进外,拟安排特长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实现跨专业融合。外训可安排教师外出参加专业论坛、学术交流、师资培训等,拓宽教师的接触面和视野。
2.5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需要加大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力度,建立配套的教学、实践和育人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分为认知型、验证型和实战型三大类。认知型属相关学科的实践,验证型属本专业所用工程材料、施工质量检验检测的实践,实战型是必须掌握的专业实践。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相融合,全面开展实践教学。各教研室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各类工作室: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房地产评估等,工作室与企业对接,相关教师带领大三、大四学生帮助企业完成实际工作,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构建共同育人平台。
2.6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
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增加相关课程设置,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由教师组成的“双创”指导组,系团总支、学生会应设立相应的“双创”机构,调动学生的“双创”积极性,发动学生调研自己家乡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创新创业规划和项目,系团总支、学生会可定期开展“双创”项目比赛,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分类指导,由此引导学生投身到“双创”热潮之中,形成土木专业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
3 总结
健全和完善实训室、教学中心、工作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励教师主动作为,自主创新地开展工作。
营造教师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的良好环境,发挥教师参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改革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对接社会企业,到企业进行培训转变成为双师型人才。
土木各专业教研室要认真分析各专业课程的衔接及协调配合,清理课程内容,紧密结合项目和案例进行教学,认真做到理论与实践、软件应用相结合促使学生需要达到的动手能力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韦文联.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教学研究,2013(02).
[2] 丁功慈,李素麦.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
[3] 杨光.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