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劳动力本土化就业的经济效益
2016-06-04汪尧
汪尧
摘 要:毕节地区拥有大量的劳动力,但在毕节试验区不断推进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毕节的发展竟然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劳动力已经成为制约试验区发展的掣肘。本文通过对毕节本地劳动力的特性和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研究,并探索其形成原因和解决机制。
关键词:劳动力;本土化;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86-2
1 毕节试验区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原因
首先,试验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上不断发展,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建设,比如织毕等铁路的修建、毕威等高速公路的修建、飞雄机场的建设、双山新区的开发等等,试验区的磅礴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参与。
其次,由于毕节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发达,而人们也不宁愿被束缚在土地上面。所以长期作为劳务输出的地区,很多人宁愿外出到浙江、广东等地从事工作。在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在家乡的就是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不能成为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支柱。
2 毕节试验区劳动力本土化就业的必然性
首先,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使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各种产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纷纷破产,劳动力面临失业的困境。作为以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毕节,外出务工劳动力面临失业的压力,就业的何去何从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要务。
其次,西部大开发的十五年以来,在多数地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人均收入增加了,人口素质提高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的发展很滞后,比如毕节。毕节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外面的投资,更离不开本地劳动力的积极参与。
3 提高毕节试验区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一,从政府层面,主要以战略规划、统筹资源和社会服务为主。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在调整整体的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的同时,也着重优化劳务输出经济以及鼓励外出劳务人员回乡创业。这种“内外”兼顾的政策支持,为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更具体的说,毕节政府设定了更明晰的创业政策、劳动力权益维护机制等。在毕节地区内,现已形成常态化的外出就业和转移就业培训机制,为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做出了极佳的示范。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基层的劳动力培训和管理以及资金支持仍然是缺乏的。
第二,从企业层面,不断的招商引资,丰富毕节本地的资金流动和创造就业机会,是毕节政府的重要举措。企业和政府也从中获得双赢,一部分是出于战略布局,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公益角度;引入外市、外省、外国企业来毕节投资,为当地解决了大量就业的问题,促使当地经济繁荣起来。在2015年,恒大投30亿帮扶毕节,将会建立一系列的教育基础设施,这种公益性的企业措施,会为毕节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第三,从个人层面,毕节劳动力返乡创业会极大的促进资金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对于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毕节地区劳动力基数大,劳动力转移慢,创业观念落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缺乏;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政府、企业等组织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个人素质,会在创业和投资领域,为个人创造很多机遇。
以上三个层面,相互配合,搭建一个稳定的架构,成为毕节地区改善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
4 毕节劳动力本土化就业的解决方案
4.1 出台一系列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缺乏法律和政策知识。但是凭借劳务输出,在外磨练,很多农民工成为专业人才,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具有创业的基础条件。
政府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固有的创业支持政策,使之形成系列化,并且重点加强政策宣传,让政策出台,也能让政策上台,真正让农民工知道有创业支持政策的存在。
从资源分配上来讲,政策可以简化农民工创业的成本,成为构建农民工创业大环境的先行条件。通过完善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可以使其劳力和财力价值充分得以发挥,形成极好的社会效益。
4.2 提升基层的宣传、指导和管理能力
基层建设一向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部分,劳动力素质能否有效提升,劳动力能否有效组织,劳动力创业能否有实质发展,都是离不开基层的宣传、指导和管理的。
基层的基本功能应是全面的。毕节试验区很多基层条件并不好,应该逐步发展健全。能将政策法规和行业态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基层做宣传,对有兴趣创业和回乡就业的劳动力能为其搭建桥梁,对于走出毕节和返乡创业的人员也应有详尽的数据。
这样的基层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的现实依据,为劳动力提供对口的项目服务,形成良性循环,也会充分疏导劳动力到合适的位置发展。
4.3 增加市县的劳动力培训、创业资金支持
增加劳动力培训的质量和数量,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更有利于劳动者参加工作的信心和能力,以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投入工作。毕节试验区存在很多贫困地区,想要更多的收入,必须有劳动能力的支撑。因而增强劳动力培训,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收入。劳动力创造的经济价值越大,其收入就越高,资金流动到毕节后的消费面就不至于太差;消费范围的增加也会为毕节的经济创造更多推力。
在创业上,不少劳动力存在资金部分短缺的问题,因为毕节地区很多市县资金有限没能形成有效的资金支持面,不利于推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可以从政策、相应的费用减免入手为创业的劳动力减轻负担。
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联合企业创立基金,形成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可以为毕节招商,为本地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也可以依靠企业充足的资金为劳动力提供财力支持。这项机制的建设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会使劳动力的财力发生质变,从拘泥于“消费”“补贴家用”完成到“创业”“增加社会效益”的转变。
4.4 形成健全的劳动力输出和返乡创业服务机制
因为毕节还没形成强大的产业体系消化本地的庞大剩余劳动力,因而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收入和增加毕节经济效益是极其可行的。
吸引劳动力返乡则是一种变向的“招商引资”,让劳动力的资金成为毕节的发展推动力。
这两部分结合后,一进一出的状态恰恰是平衡的,健全这方面的机制,让机制落到实处,高效运转是很有必要的。
4.5 建立劳动力创业支持团队
对于劳动力的创业支持主要在于具体的创业项目上。劳动力虽然能力有待提升,可是很多劳动力工有强烈的创业欲望,面对资金筹备、抓住机遇、市场分析和定位等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
这些阻力不有效的解决,就会降低劳动力的创业动力。通过基层建设完善基本的劳动力管理,通过其他的支持团队建设,形成专业的创业辅导队伍,能为劳动力创业解决具体的方向和支持问题。
这种队伍的建设十分有利于劳动力了解行业走势,形成精准判断,从而为创业成功打下基础,也让劳动力创造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地拓展。
4.6 加大毕节职业院校的投入
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针对性强,能够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加大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高等医科学校、毕节工业学校等职业学院的投入力度,有助于针对性地培养毕节试验区需要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素质。
总之,改变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劳动力的素质,而农民工是毕节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需要首先关注的对象。作为经济系统建设的一部分,应该结合因时制宜的发展战略、充满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构建和足够支撑的创业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奋进。从教育入手夯实劳动力的孩童教育,在现阶段也针对劳动力的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务培训,保持住毕节本身的劳务输出经济地位,也为劳动力返乡创业创造条件。唯有改善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该主体创造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徐霞辉.毕节试验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J].乌蒙论坛,2006,04:30-33.
[2] 常近时.毕节试验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实现“三化”的首要命题[J].乌蒙论坛,2015,05:6-9.
[3] 郭怀亮.贵州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4] 本报记者刘燎.劳务经济为毕节开发扶贫增添活力[N].毕节日报,2015-04-16001.
[5] 邓琴,寇咏梅,刘雷,邵技新.毕节试验区外出农民工的素质与收入差异的现状调查[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19.
[6] 甘祖军.追寻农民工回流的脚步[N].毕节日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