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衣衫传家远

2016-06-04言一

中华手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家西厢记顾客

言一

“不是‘日子,是‘子曰。”开店7年来,宋连生用牌匾刻写的店名老是被顾客认错,这让他感到有些无奈:“刻在牌匾上的字,落款在左边,要从右往左读,这是常识嘛!”不过,让他稍感欣慰的是,不少顾客都因这块独特的招牌而走进店里看看。这家位于浦东上海湾130坊的中装店,虽然面积很小,但派头很大,宋连生在店门上贴了张条幅,上书“为往圣继绝学”。而他也留长发,穿长衫,看起来就像是从传统中走来的一样。

“非主流”裁缝

虽然年纪不大,但宋连生却很宅,几乎每天都待在他的小店里,而且还是“低头一族”。不过,他低头不是玩手机,而是穿针引线缝衣服,有时连客人进店也浑然不觉。宋连生从不使用缝纫机,他嫌机缝留下的针脚太规整,显得呆板,而手缝的针脚则充满变化。“虚实相间,更有想象空间。”

店里的中装大多采用平面剪裁,左右对称,挂在宋连生自制的红色祥云龙门衣架上,两个衣袖撑开连成一条水平的直线,中间部分则顺直垂下,显得端正大气,充满仪式感。“中装和西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平面裁剪,后者是立体裁剪。”宋连生说,平面剪裁制作的服装方便穿着的人抬起胳膊,随心所欲地做事。“同样一件长衫,拿把扇子是书生,扇子一抖,下摆一撩,拉开架势,就是黄飞鸿。”宋连生边说边比划。

“子曰”中装的目标客户是40~50岁的男性,宋连生为他们取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经济学家”,意为经世济用、治学齐家之人。他认为,这些人穿衣更注重细节,体现个人的情趣和审美。如何打动他们?宋连生想到了中装上容易被人忽略的纽扣。有意思的是,他从不在市场上买纽扣,每一颗都靠自己手工磨制。青花瓷、寿山石、玉石、菩提子、琉璃……不同材质的纽扣缝在不同颜色的面料上,效果非常好。比如他先用留青竹刻技艺雕刻的王维名句“明月松间照”,再做成方扣,一扣一字,恰好五颗,缝在一袭象牙白的长衫上,点缀得恰到好处;又如把旧瓷片切割打磨成五角硬币大小的圆扣,光滑透亮的白瓷上生出几笔青花竹叶或粉彩桃花,缝在藏青色的外套上,画龙点睛。“很有中国传统特色,而且讲得出故事,多好玩。”

缝衣服缝累了,宋连生就拿过药碾,抓起一把中药碾起来。原来,他正在配制一种香粉,方子来源于一本古香谱,据记载是南唐李后主宫廷里使用的熏衣香。“很多顾客把衣服买回家,但是没有好的熏衣香,香水是外国人的东西,樟脑丸的味道不好闻,这种古法制作的熏衣香正合适。”遇到聊到投缘的顾客,宋连生就送一小包。“比打折有意义多了。”

治木为印

对于做中装,宋连生常笑自己是半路出家,还是“三无人物”——没有家传、没有师承、没有门派,走到今天全凭对中装的一腔热爱。

到上海之前,宋连生在广州工作。那时候,中装刚露出复兴的势头。宋连生从小喜读《论语》,爱听戏曲,对中装很感兴趣,也打算置办一件。然而,逛了一圈后,他发现市面上的中装要么太守旧刻板,要么“创新”得莫名其妙,且布料全为机器印染,难入他的法眼。“既然不满意,干脆自己做。”宋连生说,就好比美食家找不到满意的餐馆,只好自已开一家。

宋连生学过机械制图,画服装设计图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但他认为既然要做传统的中装,就应该使用传统工艺来印染布料上的图案。怎么染,宋连生毫无头绪,直到在一本书中看到了“夹缬”技艺——在两块雕板上镂空刻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的图案,将布料夹在雕板中间,放入染缸染色。说干就干,宋连生买回刻刀,找来两块梨木,开始雕刻起来。

作为尝试,宋连生刻了一个门神,把它印在T恤上,效果还不错。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心里产生:把古本《西厢记》中的24幅插画都刻出来。《西厢记》插画是夹缬常用的图样,但历经数代传承,纹样已经失去原有风貌。宋连生找来学者张琴所著的《蓝花布上的昆曲》,以书中整理的《西厢记》图样为底本,再使用绘图软件加以调整。例如原图是方砖铺地,填满龟背纹样的画面,宋连生仅在画面下半部保留背景,上半部留白,并配合花卉图样,创作出人物站在庭院地面上的立体效果。修改六七稿后,图样才最终确定下来。雕刻出样版后,宋连生反复试染,再修改细节,如今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块印版试印了14次才觉得满意。前后共花了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全套《西厢记》夹缬雕版才最后定版。

宋连生把《西厢记》插画印在面料上,做成各式服装,很受顾客喜欢。他又用整套雕版印染出《百子被》——24幅插图上的人物刚好100个,美好的寓意让它非常适合作为礼物赠给新婚夫妻。“虽然学手艺的过程很辛苦,但传统工艺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仍有着广阔的市场,值得尝试。”宋连生说。他还制作了一些很精致的配件,如发簪、耳坠、挂坠等,搭配在衣服上,十分相配。

“学手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一直保持着最原始、最淳朴的心性。”宋连生说,在上海待了多年,他见惯了创业者的起起落落,但内心依然很平静。有空他就磨刀。“磨刀,亦是磨心。”

技艺传家

虽然如今“子曰”中装的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也从最初一件800元涨到如今三四千元,但宋连生并不想做大产量,仍然把重点放在手工、花纹、配色上,力求做得更精更细。他也不太执着于款式设计,而是要回归传统,遵循前人沉淀下来的审美,在此基础上增加现代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混搭风格。“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宋连生为何取“子曰”作为品牌名?“要共性,不要个性。”他说,西方设计师做一个品牌,通常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但东方文化追求共性,自古以来有名的商号往往都有文化共通性,拥有大家都能理解的情怀。“子曰”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始,有内涵,很朴素,容易被记住和传播。

“在技艺的传承上,中西方也不同。”宋连生感叹,西方人在书中介绍工艺时,描述得十分精准;而中国人讲究手感,对技艺精髓往往“留一手”。刚做中装时,宋连生照着书本按部就班,但衣襟就是连不上,不知反复琢磨了多少回,才摸透其中的窍门。“前人模糊的记录,会给工艺的传承造成人为的障碍。”有感于此,每当在中装上结合了一种传统手工艺,宋连生都会通过文字和影像将工艺流程详细记录下来,袖口团花、镂空图案等细节还会有特写。顾客在看了这些资料后,对于购买的衣服也有更多的了解,往往更加喜爱。

近些年,宋连生在手艺路上越走越宽,除了中装,还玩起了箱包、玉器、茶器、年画……并且都玩出了新花样。不过,对传统素材的运用他却一直坚持着。印染采用传统戏曲人物图案,刻《心经》临摹赵孟頫的书法,绣牡丹参照古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传统的东西既然能流传下来,必定符合群体的审美观,不要刻意为创新去改变,直接拿来用就是。”对传统文化,宋连生很是自信。并且,他十分看重图案中包含的美学和生存智慧。“家里备一套中式服装,摆几件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物件,把背后的故事告诉孩子,比整天讲那些大道理有用得多。”宋连生坚信,手艺的传承蕴含着可以传家的道理和智慧,让人受益终生,就像他写的那副对联:印染裁缝,践行忠厚传家久;针剪线尺,勤读诗书继世长。

猜你喜欢

传家西厢记顾客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常熟南张书种家族
以诚传家 继往开来——BOSIC四川站综述之二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
让顾客自己做菜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