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军改革在试错中坚定前行

2016-06-03李抒音

军事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军区司令部体制

李抒音

在地缘政治、社会和经济条件急剧变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想保证军队够用管用,国家就必须考虑并即刻着手进行军事改革。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要能够预知、计划和落实上述变革,以确保武装力量的团结统一并能够继续适应需要。

―英国学者戴维·格里茨

“我国历史上19和20世纪的大规模、根本性的军事改革经验表明,从来都不会一下子实现最理想模式。一些问题不得不反复多次,以寻求所谓的‘最佳结果”。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

―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罗斯军事改革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且常说常新的话题。作为一种常态化军事现象,俄军改革呈现出较强的坚决性、激进性和反复性特征,令人在惊叹感慨之余又时常有眼花缭乱之感。自1992年俄军组建以来的历次改革,无不可以用“大刀阔斧”“伤筋动骨”“脱胎换骨”之类的形容词来描述。尽管如此,俄军改革特别是2008年开启的“新面貌”改革成效依然十分明显。如果说2014年在克里米亚战场上俄军还只是小试牛刀的话,今天俄罗斯大兵在叙利亚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则充分证明,俄军改革取得了成功,改革过程中的不断试错已成为通向成功的重要阶梯。

改革是1992年以来俄军建设的主线

2001年,俄罗斯战略火箭军被降格为兵种

1992年以来的俄军建设史,就是一部军队改革史。军事改革,已成为历任总统关注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历任国防部长的主要工作。这同时也使俄军改革具有了鲜明的阶段性,较强的时代性和个人色彩。概括起来就是,叶利钦时期的改革是“艰难开局、重在裁减”,而2000~2008年普京时期的改革则是“重点推进、理顺上层”,2008~2012年梅德韦杰夫时期的改革可概括为“重塑面貌、基本转型”,“普京3.0”时期的改革则是“深化调整,重在纠偏”。

俄罗斯“中央”一201 5军事演习

叶利钦时期的军事改革既是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军事改革的继续,因为当时的俄罗斯必须完成境外撤军、裁减军队这一系列任务,同时也是一次全新的改革,因为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及面临的安全环境全都变了,军队的使命任务相继发生了变化,军队必须从原来的苏式军事体系向新的军事体系转变,建设一支更加精干高效、便于指挥的新式军队。在这一点上,俄罗斯军政高层达成了共识。但是,这个新式军队应该是什么样?对于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以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以及此后的国防会议秘书巴图林为首的激进改革派认为,既然国家走上了西化的道路,就应该完全按照西方国家的建军模式建设和改革军队。他们的主张遭到了保守派的批评,保守派认为,改革必须立足俄罗斯国情军情,尽量保持苏军传统,保留军区体制和五大军种的结构。在争论中,除了进行裁减外,俄军改革进展不大。1997年后,战略火箭军司令出身的谢尔盖耶夫元帅担任国防部长,在叶利钦的支持下强力推进改革,合并了国土防空军和空军,撤销了陆军总司令部,建立了两个联合军队集团,压缩了中央机关数量,进一步裁减了军队员额。作为一个在政变中上台的领导人,叶利钦时期的军事改革极其困难,既要在军费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大幅裁减军队,又要为确保地位稳固而寻求军方支持。这导致叶利钦推行的改革犹犹豫豫,患得患失。

自2015年9月30日起,俄罗斯对“伊斯兰国”多处设施进行了空袭

普京上任之初就提出了“强国必先强军”的口号。通过打响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确立了强硬形象。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解决了三项任务。他首先纠正了叶利钦时期的不当改革措施。2001年,普京下令把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独立出来,组建为一个新的独立兵种―太空兵,同时将战略火箭军降格为独立兵种,实现了“三军种”“三兵种”的结构。此外,又重新恢复了陆军总司令部,放缓了兵役制度改革的步伐,通过试点一步步推进。第二步,普京着手完善国防领导指挥体制。叶利钦虽然统一了国防领导权,但始终没有理顺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关系。2004年,普京利用国家行政改革的机会,通过修订《国防法》,确立了国防部长对军队的领导地位,总长成为其实质意义上的下属,总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大脑”。在此基础上,俄军决定碰最硬的一块骨头―建立地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2005年,俄军决定建立西部、南部和东部3个地区司令部作为地区性联合指挥机构,并启动了“东部”地区司令部体制试验。但是,在军政和军令两大职能没有分开、军种和军区都不愿意交出作战指挥权的情况下,这次试验没有成功,地区司令部也就没有建成。但毕竟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2008年8月8日的俄格战争暴露了俄军的一系列问题,催生了一场举世闻名的“新面貌”改革。这场改革在国防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军兵种与部队结构、教育训练体制、后勤保障制度、兵役制度等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顺应了世界军事革命的要求。2012年3月,梅德韦杰夫宣布“新面貌”改革基本结束。但随着同年11月谢尔久科夫因国防部腐败案辞职,俄军改革再度重启,进入国防部长绍伊古的“深化调整期”。

绍伊古上任以来,在坚持“联合”大方向不变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国防管理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他主导下,俄军建立了国家防务指挥中心和“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合并组建了空天军,建立了战备突击检查机制等等。不过,绍伊古的这些创新举措究竟是下一任防长继承的遗产还是改革的对象,需要时间来验证。

反复试错是俄军改革的重要途径

有人称俄军是一支“折腾型”的军队,20多年的改革举措令人目不暇接,许多问题反复调整。是当初设计不合理,还是阻力太大推行不下去所导致?如果从唯物辩证法看,反复试错有其合理的一面。

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反复是正常的。特别是对于军事改革这样涉及面广、关联利益多的事物,可能反复的次数更多,发展的道路更漫长。比如,对于建立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这一重大问题,在是否保留军区、总参发挥何种作用等关键性因素上,俄军就经历了20年的试错过程。

早在1992年,俄军高层就提出了取消军区体制、组建地区联合部队司令部的计划,计划按4个战略方向建立4个地区性军队集团,每个方向建立地区部队联合司令部作为常设指挥和管理机关。由于这一方案过于激进,不仅需要撤消军区,还会触动其他强力部门的利益,加之当时俄罗斯政坛动荡,经济形势不佳,因此没有得到俄军高层领导的认可,未能真正付诸实施,最后不了了之。

1997年,改革者汲取上一次改革经验,但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强化军区职能,直接将军区作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赋予军区战役-战略司令部职能。但是,总参不想将战区指挥权下放给军区,军种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绝放弃所掌握的指挥权,而作为大陆军的军区本身也无法承担联合作战指挥的职能。此轮改革的结果只不过是减少了军区数量,调整了军区划分。

到了2005年,改革设计者再次调整了思路,在上次改革方案中取了个折衷方案。既不取消军区,还要组建地区司令部,方法就是在不对现行指挥体制做伤筋动骨调整的前提下,分别成立东部、西部、南部三个地区司令部,并率先在东部进行组建地区司令部的试点。但是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折衷方案只是在做简单的“加法”,而不是改革所需要的“优化重组”,所谓的“地区司令部”只是一个介于总部与军区之间不伦不类的指挥层次,等于凭空多了一级,这就不符合减少指挥环节、提升指挥效率的根本要求。这一改革也不得不中止。

在“新面貌”改革过程中,改革设计者认识到军区体制既不能抛弃,也不能原样不动地使用,因此应该走一条依托军区改造军区的新路子。俄军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调整军区设置,将六个军区合并为四个,并在军区司令部基础上组建联合战略司令部;其次,军种司令部退出作战指挥链,总参和军种原涉及战区层级的指挥权交由军区负责;再次,修改军区条例统一指挥权,从法律上规定联合战略司令部即军区机关对战区辖区范围内陆海空常规力量和其他强力部门部队实施统一指挥。至此,俄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基本建立。

此后,俄军虽建立了国家防务指挥中心,合并了空天军,但没有触动战区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再比如,俄空军编制结构也几经反复。2008年,俄航空兵部队取消师团建制,全部改为基地。原计划建55个,后缩减至33个,最后决定建设7个一级基地、8个二级基地、8个陆航基地。防空部队也全部撤消军师建制,全部编为空天防御旅(13个)。2015年8月,俄军又利用组建合并空天军之机,再度恢复了空军的师团编制。同时,又将原来的军事运输航空兵司令部、远程航空兵司令部、防空反导司令部等改为集团军编制。俄军在部队结构上的反复调整,表明俄军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既符合俄罗斯国情军情,又能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高效、灵活、机动部队。

俄军建立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航空兵编制结构的反复过程表明,世界上没有一步到位的改革,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试错。只要方向正确,出现反复并不可怕。

俄军改革中经常出现反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选择了激进式改革路线。比如,1997~2001年,俄军先撤防空军,后又将战略火箭军降格为兵种,并在从战略火箭军中拆分出来的导弹太空防御兵和军事航天力量基础上组建太空兵,最终实现了从“五军种”向“三军种、三兵种”结构的转变。短短四年实现这一转变,步子不可谓不大,方式不可谓不激进。究其原因,除了俄罗斯人爱走极端的民族性格这一内在因素之外,更在于他们认识到“矫枉过正”中的合理成分和“精打细磨”的不现实成分。“新面貌”改革的主要设计者、俄罗斯前总长马卡罗夫曾坦言,“俄格冲突后,我们需要尽快带领军队走出危机,只能在没有足够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进行彻底改革”。俄军认为,“矫枉过正”中的合理成分在于,对于阻力巨大的军事改革,指望一步步推进只能一事无成,反而会在执行时被打折扣。有时候,先一步到位甚至越位,再进行回调,也是十分必要的。指望“精打细磨”来纠正错误往往行不通。俄罗斯著名的军事专家阿尔巴托夫和德沃尔金就认为,对于军队改革和建设中引发的大量问题必须进行客观评估,必要时彻底改变方向,不是“精打细磨”,而是“重新制定”政策。

实战化训练是俄军改革成果的检验手段

军事改革的目的是提升战斗力,最终目标是建立确保打赢未来战争的军事体系,不是为改革而改革。因此,改革的方向对不对,改革举措是否需要调整,都需经实战化训练的检验。长期以来,俄军实战化训练程度不高,那些本应在训练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发现。

为全面检验“新面貌”改革成果,探索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作战编组,检查条令、教令和军事学术的各项原则,演练各战区和战略方向的作战预案,俄军在年度例行训练框架内,根据预先制定好的作战预案,依次对各战略方向举行大规模战略性演习。

绍伊古上任后,恢复了苏联时期的战备突击检查制度。自他上任以来,俄军在各大战略方向组织了十多次大规模突击战备检查,涉及各军区和所有军兵种部队。其中,仅2013年就举行了6次大规模突击战备检查。这些检查均具有突然性强、规模大、范围广等特点。通过这一系列大规模战备突击检查,以及各军区和各军兵种自己组织的突查,俄军政高层对整个武装力量的战备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从中发现了部队在组织指挥、远程机动、作战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俄军在指挥体制、装备研发、部队编成与结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俄军将这一突击战备检查制度化常态化,上至军区一级,下至部分队级,都要以突击检查的形式对部队进行战备拉动。

战斗力提升是俄军改革的重大收获

2014年12月17日,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总结年度工作时指出,经过调整组织结构、强化军事训练、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俄军整体作战能力比2013年提高了30%。他还自豪地宣布,在一个对于“俄罗斯军队能否在发生军事威胁的情况下保卫我们的国家”问题的独立社会研究过程中,86%的受访俄罗斯人给出了积极的答案。

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俄空天军对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的空袭行动,堪称对“新面貌”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不仅展示了俄军经过艰难改革后建立的高效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还展示了俄军强大的空天作战能力和超强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不负俄军改革20多年的曲折历程。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军区司令部体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特朗普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菲将黄岩岛划入西部军区管辖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美网战司令部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