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就曼德拉去世发表的电视讲话的文体分析

2016-06-03项云霞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7期

摘 要:本文旨在对奥巴马就曼德拉去世所发表的电视讲话进行文体分析,揭示本篇演讲稿在词汇、句子方面的文体特征,从而使读者 好地理解这一演讲。

关键词 : 奥巴马电视讲话;词汇特征;句子特征

作者简介:项云霞(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2013级研究生,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1

一、引言

南非首位黑人总统和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当地时间12月5日晚间在其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平静去世。 这位享誉全球的伟大人物的逝世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于5日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悼念这位世界英雄。本文以奥巴马就曼德拉去世发表的电视讲话为文本,从文体学角度的词汇特征,句法层面对其分析。

二、词汇分析

针对不同的语言形式,选择与之对应的词汇是相当重要的。曼德拉的逝世是一件极其严肃重大的全球事件,因此和日常会话相比,奥巴马侧重于使用结构复杂的书面语。

1 难词分析

在这篇共有588词的文章中,三音节及以上单词总量为29,如influential,courageous, and profoundly等。难度系数为8.5。选择难度较低,通俗易懂的词汇,能广泛的传递他的思想和主张。 除此之外,不难发现在这些难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为抽象名词和品质形容词。通过对抽象名词和品质形容词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演讲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而且也使其非常符合正式的场合。

2 人称代词的分析

人称代词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意义,这篇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称代词为his,he.这篇文章中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如下:

以上数据中,“I”虽然显示的为14次,实际上其中有6次“I”的出现是奥巴马引用的曼德拉的原话。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人称代词(he, his,him)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此片悼念曼德拉的文章中,第三人称的频繁使用,更能表现奥巴马对于曼德拉所建功绩的高度评价及对其逝世的万分悲恸。 除此之外使用频率较多的词为第一人称代词(I,me, we)。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有利于拉近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与其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上的呼应。

三、句法分析

1 句子长度

奥巴马此篇演讲稿共有29句,单词总量为588,平均句长为20.3个单词。长句子的使用是政治演讲中在句子层面上一个显著的文体特征,这篇演讲也不例外。这样,不仅使演讲包含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而且提升了语言表达的正式程度和标准程度。

2 句子时态

在这篇演讲中,奥巴马一共用了四种时态,它们分别是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其中一般将来时一共使用3次,现在完成时5次,一般现在时32次,一般过去时26次。可以看出使用频率最高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的使用主要用于表达曼德拉对于当今世界及演说者本人的影响。曼德拉的宽容博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一般过去时的频繁使用主要是为了缅怀曼德拉所建立的不朽功绩,对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3 句子结构

句式的变化错综复杂,一切应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此篇演讲稿中,既有简单句,也有并列句和复合句。其中并列句和复合句的使用最为频繁。并列句以此句为例,

And Nelson Mandela lived for that ideal, and he made it real.

“并列句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紧密的联系起来,先后贯通,畅达自如,给人一种舒展平稳的感觉。”(秦秀白,1986)此句,衔接流畅自然,风格朴实大方,充分表达了奥巴马对曼德拉的敬仰之情。

除了较多的并列句,此篇演讲稿使用最多的为复合句以此句来分析,

And we have lost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urageous, and profoundly good human beings that any of us will share time with on this earth.

在复合句里,从句所表达的概念是对主句意义的补充、解释、或限定,其结构可以无限的扩展。在此句中,复合句的使用更一步加深了曼德拉的伟大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奥巴马对曼德拉逝世的叹息。

四、总结

奥巴马此次发表的悼念曼德拉的电视讲话,回顾了曼德拉由囚徒变为总统的不平凡的生命历程,生平为人类民主,和平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巨大影响并鼓励世界人民以曼德拉为榜样。 在词汇选择上,为了使演讲更加庄严正式,奥巴马选用了一些较难的词汇。在句子层面上,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句长相对较长和结构相对复杂的句子来提高演讲的正式程度和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较多地使用现在时和过去时。

参考文献:

[1]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 .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60-83.

[2]范家材. 英语修辞赏析[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