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消费主义视角解读《欢乐之家》

2016-06-03蒋赟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异化

摘 要:《欢乐之家》是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小说的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美国社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消费的异化和膨胀的欲望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危机,本文旨在从消费主义的视角揭示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异化,分析解读主人公莉莉·芭特的悲剧成因,

关键词:《欢乐之家》;消费主义;异化

作者简介:蒋赟(1989.7-),女,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2

一、引言

伊迪丝·华顿(1862-1937),美国著名女作家,她出生在纽约市上流社会的名门望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自1880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到1937年离世,伊迪丝·华顿一共创作了四十余部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华顿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本世纪初最杰出的和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女作家,其小说《天真时代》于1920年获普利策奖,1923年她荣获耶鲁大学颁发的文学博士荣誉学位,1924年又被授予国家艺术与文学学会金质奖章。在美国女作家中,华顿是最早获得这些荣誉的。”(赵慧珍,史菊鸿,151)

《欢乐之家》是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之作,被认为是美国版的黄金剩女心灵史,小说的主人公莉莉·芭特年纪轻轻却家道中落,父母早逝。莉莉从此寄居在古板寡居的姑妈家,依靠姑妈不定时的金钱救济来维持自己上流社会高昂的生活开支,为了继续留在上流社会的“欢乐之家”,摆脱贫穷和寄人篱下的生活,美貌的莉莉从18岁就开始在上流社会寻找自己的金龟婿。然而已经29岁的莉莉仍是孑然一身,欲加入豪门而不得,在她30岁前后的几年中,她急于寻求归宿,先后有四个合适的结婚人选,却因种种原因一再错过机遇,最后莉莉遭人陷害而沦落到社会底层,在贫困和孤独中郁郁而终。

二、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首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强国,科技革命使美国的工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大规模生产,生产的商品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了剩余问题,刺激消费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也为消费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同时,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文化意识形态也是消费主义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消费主义提倡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或自我价值。“‘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人们超过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欲求为特征的消费模式,也是随着这种消费模式全面渗透到社会发展各方面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张文伟,104) 消费主义过度强调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费主义要求人们,不要把消费只看做日常生活的一个必要环节,而要将其当做人生根本意义之所在。人生的根本意义就是消费,消费就是我们‘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的根本途径。”(卢风,35)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是物质主义的,它认为只有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感性欲望的满足对人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象征。本文以消费主义为的研究视角,分别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关系两方面来分析探讨主人公莉莉·芭特人生悲剧的原因,揭示消费主义对人类身心的摧残,警示人们正确对待消费,走出消费主义的误区。

三、消费主义影响下,莉莉与他人的关系的异化

3.1.消费主义下畸形的爱情与婚姻观

莉莉·芭特和塞尔登之间的感情纠葛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莉莉无法摆脱物欲和金钱的诱惑。衣服,首饰,地位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像莉莉这样的女人来说太重要了,直接影响到她的社交生活和地位,进而影响她的婚姻。她在塞尔登的公寓这样说道:“衣服就是人的背景,人的包装,它不会直接带来成功,却是成功的一部分。谁会喜欢邋遢的女人?社会要求我们,只要还有口气儿在,就得讲究穿戴,打扮得漂亮。要是我们自己撑不起场面了,就一定得找个伴了。”(11) 当时美国社会横行的消费主义对莉莉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塞尔登是一名律师,只是被上流社会接纳却不是上流社会的有钱人,他的条件与莉莉渴望的“金龟婿”相差甚远,于是莉莉和塞尔登一直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二人关系暧昧,让人捉摸不透。

当莉莉·芭特发现自己对塞尔登有好感的时候,她不愿过多地感受这份感情的悸动,而是现实果断地主动斩断自己的情丝,当离开塞尔登居住的公寓,坐上火车遇到格莱斯先生,莉莉马上从短暂的情迷中回到现实,开始抓住这次机遇并一步步地接近葛莱斯,“莉莉对他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因为年轻的葛莱斯先生一朝驾临,纽约的母亲们顿时心胸激荡;而若是没有母亲能替自己操心,待嫁的孤女只好自己留意。”

3.2.消费主义下冷漠的亲情

莉莉的母亲芭特夫人“以花小钱办大事而著称,在她和她的熟人们看来,人要能过上高于实际财力的阔气生活,那才叫厉害。”(29)在莉莉的记忆中,母亲经常严厉地责问自己的丈夫,而“芭特先生对于妻子要求的拒绝总会沦为无力的声辩,最后只好发电报到巴黎额外订购一两套服装,或者打电话给珠宝商,请对方把芭特夫人早晨看上的绿松宝石手镯送到家里来。”(29)母亲的生活态度对莉莉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莉莉同母亲一样痛恨“猪一样的生活”,母女两人追求奢华的生活,对消费从来不考虑金钱问题,父亲为家庭生计奔波,和家人很少交流,母亲对父亲甚少提及,除了在消费付钱的时候会想到他。父亲破产后,家庭没有经济收入,生活一下子周转不灵,父亲也因常年的工作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对他妻子来说,他已经无足轻重:从他无法履行挣钱义务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是个死人了。她坐在他病榻边的样子就像一个等候晚点火车的旅客,暂时的等待是为了重新的开始。”(32)母亲冷酷无情,对丈夫的病痛视若无睹,莉莉则是惊慌失措,根本不知道怎么用行动表达关怀,只会袖手旁观,俨然是一个缺失爱的教育而可悲的“温室花朵”。“父亲最终撒手人寰,莉莉感到如释重负。”

3.3消费主义下伪善的友情

在莉莉生存的上流社会,唯一一位让她称之为朋友的就是朱蒂·特雷诺。朱蒂是一位已婚的有钱阔太太,她喜欢热闹,尤其热衷于举办各种宴会,她经常会邀请莉莉来参加宴会,为莉莉提供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也让莉莉享有上流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满足和虚荣。莉莉为了表达谢意会协助她举办宴会,两人在没有金钱利益的冲突下也培养出友谊之情,但是随着莉莉不堪重负的金钱债务逐日剧增,为了维系自己奢侈的物质生活,莉莉无奈之下,在隐瞒朱蒂的情况下,向朱蒂的丈夫格斯求救,希望格斯能帮助她做金融投资买卖,以缓解自己的经济危机。然而这一切后来都被朱蒂知道,她邀请莉莉参加宴会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甚至中断了联系。莉莉知道自己碰触到了朱蒂的底线—金钱,朱蒂虽然不会因为嫉妒莉莉的美貌或是故意利用莉莉,但是朱蒂十分在意金钱,就算她不介意格斯对莉莉的非分之想,“她也会因为丈夫的钱包而吃醋”(235)。莉莉内心看重的友情在金钱面前脆弱不堪,最后和朱蒂的见面只是逢场作戏,朱蒂敷衍的问候让莉莉意识到友谊的终结。

在莉莉被上流社会排挤之后,贫穷又乐观单纯的格尔蒂·法里希成为了莉莉唯一的朋友,但是两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完全不契合,没有共同的语言,即使最后莉莉努力维持生活而加入工人阶级,她也无法完全融入格尔蒂生活的世界,无法适应女工的生活。格尔蒂为莉莉想办法摆脱困境,和费雪夫人一起去找朱蒂寻求帮忙,结果一无所获,朱蒂反倒因此事大为恼火,费雪夫人心直口快地向莉莉说道:“我刚请她给你个机会,她就火了,提起你跟格斯借钱的事。我还没有见过她发这么大的火”(291)。莉莉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精神恍惚不定,在残酷的现实中仍然幻想着,期许着华丽的,五光十色,充斥着物质享受的上流社会,对格尔蒂共患难的友谊之情,对塞尔登的关爱之情也总是后知后觉。

四、消费主义影响下,莉莉与自身的关系的异化

莉莉穿梭于上流社会的各种宴会和娱乐活动,享受奢侈的物质生活,而自己也成了上流社会有钱人觊觎的美丽尤物,供男性视觉消费的商品。在消费社会里,一切都成了消费品,在男性为主体的社会里,女人也被异化为男人的消费品,拥有双重消费身份。

罗斯戴尔先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犹太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一直不被上流社会接纳,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可,他主动登门拜访,邀请莉莉小姐光临剧院,坐在他的包厢里看一场歌剧,以展示自己和莉莉之间的非同一般的关系,借此博得世人的关注。起初莉莉迫于无奈答应了罗斯戴尔的请求,可是后来莉莉因为人群瞩目下的虚荣和得意而忘记了罗斯戴尔邀请她的真正意图。“莉莉向来乐于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美貌,今晚更是因为穿上了华贵的新衣服,自觉仪态万千。”(120)莉莉的美貌使她在各种社交场合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让莉莉沉迷其中,享受它给自己带来的各种福利,而且为周围的男性群体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莉莉自身也异化为消费商品被人欣赏评价。在威利·布莱夫妇举办的一场大型活动中,莉莉·芭特惊艳的舞台秀让台下所有的人叹为观止,尤其是男性观众,被莉莉的天生丽质和淡雅脱俗的打扮所折服,对她的美貌流连忘返,而在演出结束后,大出风头的莉莉成为有钱人们调侃亵渎的世间尤物,“她敢打扮成这副样子,够胆量!不过,我的天,这真是完美的线条,全身上下!我猜她故意让我们看见”(139)。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被边缘化,女性的尊严被践踏,从而沦为男性金钱物欲控制下的玩物。

五、结语

消费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分析解读《欢乐之家》中具体展现的消费主义,及其引发的爱情、亲情、友情和自我关系的异化,对当下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处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追求更加精致的,舒适的物质生活,消费主义也在国内不断的膨胀和滋长,为了减少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地提倡适度的消费观念,加强勤俭适宜的消费意识,逐渐提高消费者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慧珍,史菊鸿. 一朵早泄的百合花--《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悲剧原因探析[J]. 兰州大学学报, 1999(4).

[2]张文伟. 美国“消费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8(1)

[3]姚建平. 消费认同[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

[4]卢风. 论消费主义价值观[J].道德与文明, 2002(6).

[5]崔美凌,杨彦. 《欢乐之家》中的女性消费解析[J]. 短篇小说, 2013(11).

[6]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M]. (王小可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异化
Film review:WALL·E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抵御消费主义的最佳手段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在当代历史记录者大会上的演讲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