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
2016-06-03母芮娜
母芮娜
摘 要:妓女这一职业,虽为儒道大家所不齿,却依然随着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发展。受封建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更不用说靠倚楼卖笑生活的妓女,其地位低下可想而知。自由对于他们而言,是高山之花,连远远看一眼都是奢望。
关键词:妓女;不自由;情感;归宿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1
“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按 《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则一闾为二十五家。管仲设女闾七百,为一万七千五百家。管仲设女闾,等于后世之有花捐也。……”我国古代娼妓制度便自“女闾”开其端,自此以后,生生不息。
一、青青章台柳,河边女校书
三教九流里,妓女是属于下九流的一类。人们在谈及她们时,总带有一种隐晦而暧昧的态度。也许有人会说她们比寻常女性要自由得多:她们能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她们可以在男性圈子里来去自如,接触到当时的先进思想;还可以自由的选择客人。那么,这些女孩子真的自由吗?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她们是能接受文化教育,还是能更多地接触男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们身份所致。她们被迫学习才艺,抬高身价;像一些三四等的妓女,是没有机会接触这些的。八大胡同里,鸨母甚至还纵容这些妓女的小性子,有性格才好卖。一个连“小性子”都是由别人来圈限的人,实在可悲。
古代的妓女同样也有一二三等之分。高级妓女,像薛涛,可以选择客人;低级妓女无法选择。而所谓高级妓女和低级妓女,不过是高级玩物和低级玩物的区分。一种接触的是上流社会,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玩物;一种接触的是各色人等,成为“没身份、没地位”的人的玩物。高级妓女不能拒绝高级客人,低级妓女不能拒绝所有客人。这种不赋予她们为一个“人”的权利的等级之分,实在是让人悲叹。
从薛涛过后,便有了“女校书”;自柳氏过后,便有了“章台柳”。这种特别的、针对于这一个群体的称呼,如同习俗一般延续下来。他们都指向了历史灰尘里那一道道窈窕的身影。
二、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
“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望江南·敦煌曲子词》),短短几句道尽了自己沦落风尘的辛酸与悲哀。意中人就在眼前,爱而不能,求而不得,是古代妓女内心的写照。
古代因贞洁牌坊而悲惨一生的女性不在少数,而妓女们似乎在这件事上拥有很大的自由:她们不必受三从四德的束缚。没有贞节牌坊要守。她们可以和男子花前月下,没有家族家规。但是“性自由”不等于“自由”,这种“自由”是极为片面的。我们无法准确知道一个妓女一生中到底取悦了多少位男性,但究其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谋生。这种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肉体的行为,完全是建立在不自由之上的。
三、长恨此生非我有
妓女是出卖自己的身体的,一旦成为妓女就不能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要根据客人的需要来逢迎。在客人眼里,妓女是他们的玩物、消遣泄欲的对象,是供他们炫耀的附属品,妓女的身体所行使的完全是别人的意愿。
大多数青楼女子人身都是被禁锢的。她们活动范围仅是自己的闺房和鸨母允许的地方。有名气的妓女若接了请帖去赴宴,走的流程也是极为严格。她们鲜少有能够和普通妇女一样去集市享受人间烟火。绝大多数时候她们都是被困在小小一方章台里,唯有柳树枝头探出墙。待到人老珠黄,有的是被鸨母转卖给当地地痞,有的是由一等妓女沦落至二等、三等妓女,由此过完悲惨一生。有的妓女甚至都等不到自己人老珠黄的那一天。也只能感叹一句“长恨此生非我有”。
四、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
有位妓女写过一首《叙怀》诗: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处用人伦。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任你名属教坊第一部,妆成每叫秋娘妒,最终还是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
青楼生活并不被正道所认同,而被视为一种异类的存在,妓女心中的自卑、屈辱,那种羞耻感是挥之不去的。艳帜高张的鱼玄机,也曾写下“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句子。漂浮不定的妓女如雨打萍般茫然无措。她们羡慕寻常人家女子,渴望做一个“三从四德”的妇女。看似是自己心甘情愿跳进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可实际上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女性,寻常妇女永远能比妓女获得更大的自由,即是在自我的情感支配上。
因此笔者认为,妓女最大的不自由,是自我情感支配的不自由。无论柳如是董小宛等人,亦或是梁红玉,色艺双绝,有情有义,巾帼不让须眉,一身傲骨铮铮。可她们最大了也就是“名妓”,“八艳”。从她们被打上“妓女”这个标签开始,便昭告了她们的身体不属于自己、情感不属于自己了。自由于她们而言,是高山之花,连远远看一眼都是奢望。
参考文献:
[1] 岳永逸. 眼泪与欢笑:唐代教坊艺人的生活[J]. 2009, 3.
[2] 邬长明. 东北伪满时期中国妓女透视[D]. 吉林大学, 2005.
[3] 黄华童. 中国古代妓女题材文学初探[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1988,(3):73-77.
[4] 张杰. 红颜长恨——看“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J]. 语文学刊, 2011, (17):14-15.
[5] 赵志凡. 简评《中国妓女生活史》[J]. 求索, 1991, (3):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