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荷塘月色

2016-06-03张玉玮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拟人朱自清

作者简介:张玉玮,女,198l年2月出生,本科,二级教师,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单位:河北省临城县临城镇学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1

《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先生是我国十分著名的散文诗人,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深的影响,朱自清先生于1919年开始进行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其笔下有着数百篇名闻天下的文学作品,著名的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荷塘月色》等等,其抒写的文学名著有很多都被收录到了中小学生的课本中去,这足以体现了其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和对我国学生文学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态度严谨,治学认真”一直都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优良品质,五四运动时期,朱自清先生在大量积极的,进步的思想的熏陶下,开始了其创作的高潮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从那时开始,它便将自己的写作方向放到了散文领域,通过反复的琢磨和创作,为世人带来了许多的优秀作品。朱自清在散文写作中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诗文特色,成功的实现了散文与诗文的结合,将诗文中的意境写作法成功的应用到了散文中去,实现了情景的高度融合以及情感的合理抒发,为中国的散文创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荷塘月色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代表散文,其中鲜明的体现了其散文与诗文结合的写作风格,情景结合的重要特点,这也是我国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代表篇目。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中旬,当时中国文学史一篇迷茫,朱自清先生和其他文学家一样,面对污秽的社会十分迷茫,但是他并没有消沉下去,将自己的满腔愤怒发泄在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用笔墨向世界作出了反抗,在历史上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本文就全面的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特点,描绘场景,以及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所抒发的强烈情感。

收录到语文教材中的《荷塘月色》经过了一定的删减,共有八个自然段,第一段描述了写作的背景,交代了朱自清本人在傍晚走向荷塘的原因,也交代了作者这几天的心情为“颇不宁静”为下文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做出了铺垫,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自然的引出了下文的叙述,文章的第二段便开始描写荷塘,在这里采用了由四周到中心的手法,先从荷塘的周边环境写起,首先描写小路,并点明这条小路不但白天走的人少,而且夜晚更加寂寞,这句话不但写出了荷塘环境的偏僻,幽静,也寓情于景,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空虚,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昏暗心态。接着作者描写了荷塘周围的草木,远离月光的幽暗景象,进一步表达了环境的孤僻和内心的孤独,在段落的结尾,作者以月光很淡,但却很好做结,采用了设问的手法,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为什么会觉得淡却很好呢?由此自然的引出了下文的叙述。文章的第三段与第二段紧密相接,交代了今晚觉得荷塘很好的具体原因,与上文的设问相互呼应,也表达了自己在荷塘中所发出的万般感叹。第三段对作者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来描绘作者的情感和心态,首先作者走路的姿势是“背着手踱着”,这一细节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作者当时的淡然心态,后来又描写自己仿佛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抒发了自己脱离世俗,远离纷扰的喜悦心态,也表达出了自己内心对这一环境的渴望之情,渴望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同时作者在描绘这些的时候都加了一些“像”,“好像”等字眼,也表达了这些景象和想法的虚幻,飘渺,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虚假状态,更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对现实世界的残酷现实的反抗,

四、五、六三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其中第四段重点描写荷塘,用了拟人,比喻等各种修辞,例如,作者描写荷叶的时候,用“亭亭”的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荷叶的优美姿态,又将微风吹动下的荷叶比作舞女裙,用了比喻的手法,展现了荷叶在风中摇摆的魅力姿态,生动形象,引人关注。再如又将荷花上的露珠比作明珠和星星,展现了荷花的光泽,又以歌声做比喻,用通感的手法传神的描绘美景。第五段主要描写月色,作者将月色与实景结合,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月色的悠然,空灵。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静态的月光写“活”,突出月光的美妙。

第六段有开始描绘月光下荷塘的景象,通过利用许多叠词,将树木的层次感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描写树木时作者写道“乍看一团烟雾”此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描绘了树木的整体形态也体现了作者此刻的心情。然后作者由近及远,又描写了周围的远山,衬托出荷塘的幽静,接着,作者叙述树缝里有灯光闯进,再次拟人,将灯光作为闯入者,打扰了作者观光宁静,幽暗的风景,这一修辞用的恰到好处,描写了灯光突然照进的形态,也体现了现实生活在此刻逐渐逼进,把作者从想象的世界抽离出来,最后作者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与开头的心境巧妙呼应。

七、八两个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段,这两个自然段很好的承接了上文,总结全文情感,表达了作者渴望脱离现实,进入幻想中社会的复杂心境。段落通过“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自然的将笔墨转入到了江南采莲,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妻已熟睡好久,总结全文,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这次游荷塘时间之长,也是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社会的一笔,表达了现实不能逃避,虚拟的永远只是虚拟的,也表达了作者敢于回到现实世界接受挑战的勇气,首尾呼应,很好的结束全文的描述。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娓娓谈来,如叙家常,倍觉亲切。其中巧妙的比喻,拟人,对之等修辞生动形象,像是一颗颗明星,熠熠照人,使满篇生辉,又不露丝毫雕琢的痕迹,确实是大家手笔。这篇散文给我们打开了一篇有声有色的画卷,展现了一个虚幻又美妙的场景。从画卷中隐约可见地向我们走来的是一位志行高洁、注重操守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形象。综观朱自清曲折艰辛的一生,重读这篇《荷塘月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作品的社会意义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解读《荷塘月色》散文下的民族风采[J]. 芒种. 2012(04)

[2] 邢雯芝. 小议《荷塘月色》中被忽略的两句话[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02)

[3] 何静. 《荷塘月色》的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D]. 四川师范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拟人朱自清
荷塘月色
匆匆
作品:荷塘月色
清芬正气朱自清
荷塘月色
拟人句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