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恒的纠结与孤独

2016-06-03张引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孤独野草鲁迅

张引

摘 要:鲁迅的《野草》随处弥漫着一种纠结与孤独的情绪,这种情绪几乎贯穿于他整个的创作过程中。仔细分析这种情绪并梳理那段时间鲁迅的思想转变,对于理解《野草》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鲁迅;《野草》;纠结;孤独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1

《野草》是鲁迅笔下最晦涩也最难以把握的一部作品,其新奇的意象、独特的语言、象征技巧的使用都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达到真正的现代‘非通俗化的效果”[1]106。而隐藏在这些“形式试验”背后的,却是鲁迅对其灵魂最深入的剖析。通读《野草》随处可见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后所产生的纠结与孤独的情绪。这种永恒的纠结与孤独几乎一直伴随着他《野草》的写作。这两种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也成为了理解《野草》的关键所在。

纠结,毫无疑问,从创作的伊始,这种情绪就伴随着他。甚至可以说《野草》就是鲁迅思想纠结的产物。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低潮以及私人生活的不顺,让他萌发了剖析自己的念头,陷入心灵危机的鲁迅需要把他苦闷的感情转化为艺术;另一方面,他又用复杂的意象和语言去掩饰自己,似乎“不愿让读者一目了然”[2]110。这种“最深入的自剖和最用力的掩饰结合在一起”[2]110,促成了《野草》这个最“纠结”的文本。

他纠结于希望和失望之间,这是鲁迅最大的纠结。《影的告别》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纠结”的集中阐释。“影子”作为鲁迅内心痛苦的拟人形象,“彷徨于明暗之间,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3]165。鲁迅对于他曾经批判过的传统历史早已不再留恋,而对于如今的社会改革同样也不抱有什么希望。他自然是不会回到“地狱”般的旧时代,但对“将来的黄金世界”却同样不屑一顾。这种希望和失望的纠结使得他滑落到一个“虚无”的境地,“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4]20,他自己也知道,他的确是陷入了由于纠结所带来的虚无之中去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里,这种虚无感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在《求乞者》中,“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来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3]168。“无所为”成了虚无者的“行动指南”,因为陷入虚无感的人会“迅速失去行动的热情,牺牲也罢,反对也罢,都没有意义,人生只剩下一个词:无聊”[2]83。于是我就能理解《复仇》那样的作品所蕴含的意义:面对那些无可救药的无聊看客,唯有什么都不做,“也不拥抱,也不杀戮”,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以无聊来对抗无聊,这本身是否也意味着一种人生的无聊呢?

但随着1925年新年《希望》的发表,鲁迅的虚无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他不再“无所为”,而是“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3]178;他引用裴多菲那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否定希望之后又以否定绝望来肯定希望。他在《自选集·自序》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头,就给我提笔的力量”[5]455。于是鲁迅还提出“大时代”、“中间物”这样的新名词来“缓解历史虚无主义情绪的重压”[2]91,来试图说服自己现在的黑暗也是将来光明的一部分,他还是甘愿做一个牺牲者,一块“踏脚石”;他就像《死火》中的“我”一样,从冰谷中拯救出“被冻得要死”的“死火”,却不惜与大石车同归于尽。在后期《野草》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是要有所行动了。《过客》中那个虽知前方是坟,“于他没什么好处”但还是向前走去的过客;《这样的战士》中,即使“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但还是举起了投枪的战士,都是鲁迅希望的寄托。只不过此时的希望虽然已不再是“五四”时最初的希望,而是经历过失败、悲观、甚至虚无,明明知道自己终要牺牲却还是要战斗下去的希望。

与纠结相伴的是鲁迅永恒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从他在铁屋中发出第一声呐喊到开始《野草》的创作,一直挥之不去。这孤独既是在“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对立中产生的,也源于鲁迅作为启蒙者身份认同感的严重缺失。

在《影的告别》中,从影子对黑暗与光明的抉择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自己身份定位的模糊;他对于自己启蒙者的身份和价值也产生了很深的怀疑。作为一个启蒙者,他致力于开启民智,但到头来却像《复仇(其二)》中的耶稣一样,被钉在十字架上,忍受着路人的戏弄和责骂;作为青年导师,他曾热情地培育青年人,却遭到他们在反叛后掷来的敌意与冷骂,如同《颓败线的颤动》里的母亲一样,被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所厌恶与嫌弃。他就像那个孤独的战士,独自承受着四面八方的攻击却又无所依靠。孤独产生于认同感的缺失,缺乏认同和理解的鲁迅势必要通过写作来重新定位自己,以求摆脱孤独。如此看来,《野草》是他摆脱孤独的一次文学尝试,更是他灵魂剖析的一封深刻的自白书。

参考文献:

[1]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M].湖南:岳麓书社,1999.

[2]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3] 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 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 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孤独野草鲁迅
小心野草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鲁迅,好可爱一爹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鲁迅《自嘲》句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