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奥斯卡评审机制的历史
2016-06-03吴策力
吴策力
以《荒野猎人》问鼎2016年第88届奥斯卡影帝之后的21天之后,著名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来到中国参加首映式——一个被好多影评人称之为“最混乱的活动”的现场。据参加人士透露,所有问题都是片方自己写好发给记者的,说不按这个问小李(中国网友对莱昂纳多的亲切称呼)团队“不高兴”。
小李子中国之行高不高兴我们不知道,但过去20年,奥斯卡评审机制却屡次让他失望。
于是,我们想谈谈这个评审机制。
有26万粉丝的中国某影评人曾在新浪微博上发过一条:
最后话唠扫个盲:每年一到颁奖季评委老头老太们就在家里收碟,都是片商寄给他们免费看的参考DVDSCR(影片的预览光碟)。当然他们看的未压制效果好些,但是水印版权声明啥的一个也没少。每年几百部参评影片,这些评委也都是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看看,最后凭印象投票而已。这就是奥斯卡,其实他们还没有我们用心呢。
有网友马上反驳他说,奥斯卡评委会会员可以凭证件在他们附近的电影院免费观看所有的电影,此话不假。但是美国每年诞生的新电影太多了,“你要是每年每天不吃不喝没有自己时间天天在那看电影,换做是你,受得了吗?”
请原谅以网络资源的方式引入这个话题,但事实很明显,在一个互联网时代,奥斯卡的全部都是摆在面前的——不仅仅对于学院会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评委”),也对所有人。
其实以上两位的说法都没有错。奥斯卡金像奖的全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知道了提名影片后,评委既可以去商业影院观看,也可以去指定影院带一名客人免费凭卡观看。片商也的确会寄送录影或DVD。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前执行总监布鲁斯·戴维斯曾表示,洛杉矶以外的地区,包括洛杉矶郊区,影院的工作人员可能并不知道学院会员卡这回事,因此奉劝会员们不妨等着影碟寄来。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机构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中选拔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
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巨大影响的来源。
六千人中大多数就是在“引荐”和“互推”中成为会员的,前一年得到提名的演员有可能被接纳,但这是比较特殊的。一般情况下是两名现任会员推荐,但仍然需要委员会审核通过。
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年度规则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 2016年的全部规则,在奥斯卡官方网站中明文出示给大众。
投票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提名入围阶段和终评投票阶段。评委在提名阶段在参选的影片里选出入围影片,在终评阶段评选出23个分项奖以及含金最高的最佳影片奖。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名入围时采用的是“偏好投票制 ”(Preferential Voting)。这是从美国的政治选举中借鉴过来的,节约时间和财力。意思是你可以按照排序投多个(比如5个)候选人或电影,把你最认可的候选排第一,次之排第二,再次排第三……如何决定谁会入围?首先要看获得了多少第一名选票, 入围者必须至少获得5% 的第一名选票。有些年份或许只有6部或7部影片获得了5%以上的选票。
终评投票阶段则是只能投一票。一旦提名结果公布,电影公司的公关就开始做投票宣传了,但他们能做的其实只是寄影片。实际上,学院希望每年提名公开后,会员(评委)只是去影院看电影,然后投票。但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
如果你是一名会员,发现不太可能看完全部的影片,你会怎么选择?
“通过网络了解大众呼声比较高的年度电影?”
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大众的口味亦决定了“奥斯卡之饵”,评委不乏有故作阳春白雪之举。
2014年,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了《为奴十二年》,后来传出有两名评审委员在根本没有观看过影片的情况下就投票给该片,于是“投票不公平”的反对声浪随之四起。在美国著名时尚杂志《名利场》办的奥斯卡颁奖礼后的派对上,公关人员也曾透露,一位女性评委没看该片就投了票。
实际上,学院要求评委如果没有看过某一类别的影片,就不投票。他们甚至提倡如果认为对某一领域并不是特别熟悉,也不投票。比如一个演员可能说:“我不能分辨什么是好的录音”,那学院方面所希望的就是不要在该奖项投票,留作空白好了。不同类别的奖项,最后的投票数不一样,但从1935年就开始计票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不会透露这些票是谁投的,或谁没有投。
1999年《莎翁情史》和《拯救大兵瑞恩》PK,后者在1998年秋季“旺销”,人人都觉得奥斯卡唾手可得。但在提名公布之后,《莎翁情史》的制片方哈维·韦恩斯坦发动了强大攻势,每天媒体上都是《莎翁情史》的宣传,然后它真的赢了。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买来的”奥斯卡。
但在业内看来,评委们的确更喜欢《莎翁情史》。奥斯卡规则的开头,总会列出一个“注意事项”以警告协会成员谨防不正当的拉票活动。但是,大众和评委的口味是有差别的,有时候正常的选择看起来像被公关公司操纵了一样。
网络时代给奥斯卡带来的有程序上的便捷,继英国影视艺术学院(BAFTA)开了电子投票的先河,奥斯卡也决定启用电子票,这可以节省几周的时间。
与奥斯卡相比,其它普通电影节的评委人数并不多,存在 “利益交换”现象的几率不会比奥斯卡低——“我把最佳演员投给你,你把最佳导演奖投给我”。但奥斯卡的投票体制,使自己成为了电影评选体制中最独特的存在。尽管在网络时代一名电影爱好者的确有可能比奥斯卡评委看的影片还要多,但奥斯卡仍然是电影的最佳决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