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瑟夫·洛克:发现古纳西王国

2016-06-03绿衣

看历史 2016年5期
关键词:贡嘎亚丁木里

绿衣

约瑟夫·洛克度过的是不折不扣的探险家一生,他曾顺着一根竹绳滑过浪花飞溅的湄公河;曾冒着暴风雪在山峰中穿行;曾与木里土司对坐聊天;亦曾乘坐飞机冲过虎跳峡。但他又不仅仅是个探险家,他被称为“西方纳西学之父”,研究东巴文化20多年,发表了几十种相关论著。

1884年,一个男孩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六年后这个孩子的母亲离世。13岁时,这个男孩在维也纳图书馆里第一次接触到汉语,就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开始自学汉语,他就是约瑟夫·洛克。

1905年,21岁的洛克从奥地利移民美国,定居夏威夷。他喜爱植物学,在不到12年的时间里,他自学成才,从植物采集员成为植物学家,还建立了当地第一所植物标本馆。

但亚洲始终是他心中的强力磁石,1920年,洛克离开夏威夷,启程前往亚洲进行探险考察。洛克的植物探索旅程启航于泰国、缅甸和印度阿萨姆地区,最初旨在找寻大风子树。但在他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后,中国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更是强烈地吸引着他。

1922年2月,洛克受美国农业部派遣,来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他的这次旅途,由曼谷到丽江,进入中国西南角的纳西族、彝族、藏族聚居的地区。当时的美国农业部的大卫·费乐德告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洛克正在云南考察,《国家地理》杂志于是同意为洛克此次在云南的探险活动提供经费。在《国家地理》杂志的资助下,短短几个月内洛克就收集了60000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标本和60件哺乳动物标本,令人大为惊叹。

这次旅行开启了他的中国探险生涯,从此,约瑟夫·洛克受聘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冠上头衔“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云 南省探险队长”——其实所谓的考察队也只有他一人而已。从1924年到1935年,洛克用9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和大量的黑白和彩色照片,将这个神秘国度展示给世界……

进入木里

洛克来到中国时,中国西南已经被许多来自西方的“植物猎人”探索过——威尔逊、弗雷斯特、金敦·沃德都在这里盘旋数十年,送回许多标本,因此洛克带回的标本虽多,却罕有珍稀品种。

为此,洛克将考察重心放到了文化考察上。1924、1928、1929年,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三次经永宁(泸沽湖地区)进入被他称为“古佛教王国”的木里。木里位于四川省西南端,北邻稻城、理塘,西连云南的中甸、丽江,东靠九龙,南壤盐源。“木里”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当时木里境内有18座喇嘛寺,规模最大的是木里大寺。对于洛克而言,木里的文化内涵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样,景色壮观。

洛克第一次到木里是1924年春。他从丽江起程,渡金沙江经永宁,沿泸沽湖到凹拉坪等地,越西林山到达木里大寺。洛克在木里大寺停留了三天,拜访了刚继位不久的新土司项此称扎巴,并赠送给土司步枪一支、子弹250枚。木里土司回赠了一个金碗、两个如来佛像和一张豹子皮。在这里,洛克为土司和九世活佛拍照,还拍了大寺和佛像。1925年洛克撰写了《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一文,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1925年4月号。

初探木里只是到达木里大寺,未能深入,洛克感到并不满足,因此1928年3月,约瑟夫·洛克带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成员由丽江方向第二次来到木里,并请求木里王帮助他到稻城贡嘎岭那片雄伟的山脉进行考察。

这次他给木里王秘书赠送了一枚两美元的金币,还告诉他,他们为木里王准备了珍贵的礼物。木里王最后允许他经过自己的地盘去四川境内的其他部落,还给贡嘎岭匪首德拉什松彭写了封亲笔信,信中措辞强硬,声明一支美国考察队要到贡嘎日松贡布(稻城地区)周围科考探险。他要求并命令所有的土匪都不得打扰他们。不久德拉什松彭回信,同意洛克一行前来考察,并保证他们的安全。

于是,1928年6月13日,洛克一行带着36匹骡子和马,还有21名随从,离开木里,跋山涉水,进入了亚丁境地。他在亚丁境内待了十几天。对境内的三座雪峰都一一进行了观察,他在日记里描述道:“夜幕降临了,我坐在帐篷前面,面对着藏民们称为夏那多吉(夏诺多吉)的巨大的山峦。此时云己散去了,雷神的光彩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像是一只巨型蝙蝠的翅膀……”,“剑日色峰外形像是一个巨大宝座,好像是供活佛坐在上面沉思用的——它真像是藏族神话中天神的椅子……在我面前的晴朗的天空衬托下面,耸立着举世无双的央迈勇雪峰,它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雪山。”

1929年洛克先生第二次进入亚丁,又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考察。年末,他打算再次探访亚丁贡嘎岭山脉。但这次贡嘎岭匪首不同意了,称如果洛克胆敢再次踏进他的地盘,他便不会听从木里王的意见,将对他们进行抢劫,并杀死他们。他的理由是洛克一行惹怒了神山,因为,就在他们两次对雪山进行考察不久以后,“神山发怒了”,大量巨大的冰雹打坏了地里的青稞。

在这种情况下,木里王劝阻洛克不要涉险,洛克接受了劝告。这样,贡嘎岭地区再一次关闭了。回到美国之后,洛克一直到临终前都抱持着赴亚丁考察的愿望。实际上,此前洛克两次进入亚丁境内,已经搜集了当地许多不知名的动植物标本,绘制出地图,还为美国《国家地理》撰写了《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一文,此文长达65页,有76张图片,其中彩照有43幅。

至此,洛克成为历史第一个到亚丁境内进行探险的西方人,也是首位在亚丁境内采集动植物标本、绘制地图、用彩色胶片和纪实文章将亚丁境内的物产和文化记载下来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亚丁的照片和文章为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长篇冒险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素材。这本小说与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出版文章迅速交融,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掀起了波澜,并使“香格里拉”一词传遍全世界,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从木里穿越到贡嘎岭地区的这条线路,也被后人称为“洛克线”。

发现纳西

自1929年开始,洛克转移了关注的焦点,开始以较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纳西族东巴仪式、经文、历史、语言、文化和文献资料。研究伊始,洛克请求《国家地理》杂志资助对纳西东巴文献的研究,但该杂志所关心的更多的是读者的兴趣和文章图片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对看上去有些枯燥无味的文献分析不感兴趣,拒绝了洛克的请求。此时,洛克与美国农业部、哈佛植物园的合作关系也宣告结束。

于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洛克基本上失去了外界的所有经济支持,他变卖了家产,带上用来养老的所有积蓄重返中国西南,投入对纳西文化的研究。中国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雪嵩村成为了洛克考察纳西文化最初的落脚点。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昆明、丽江,为寻找纳西族相关资料,也不断在中国境内旅行,漫游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有时候也回欧洲和美国。

他初次来到丽江时对这个小城并不以为然,他这样描述道:“一片土砌的小房子,还有一个集市,如此而已”,而后他在这里租下一个上下两层楼的院子,洛克写道“村落刚好就在雪山山脚。由于它距离雪山近,所以当我勘察云南西北部和西康时,它总是我的总部所在地。”这个院子里长满了野花野草,站在院中,抬头便能望到玉龙雪山,或许这是他眼里的唯一亮点。玉龙雪山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它有十三个雪峰,峰上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洛克在文章中如此记述:“(扇子陡)是最高峰,高耸于整个丽江坝子上,因为它的有皱折的表面,即顶峰下铺开的雪山山脊,像一把直竖着的打开的扇子。”

玉龙雪山还被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赋予了更多的东西。“丽江雪山依然代表着一个神灵,这个神灵不是一个本地神,而是源于遥远的北方,即西藏东部的草地区域,纳西人是在汉朝末期从那里南迁到丽江来,然后把‘三多神作为山神和纳西移民的保护神。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三多神在丽江是个外来的神,是与纳西人一起来的一个移居者。”洛克这样写道。

从雪嵩村出发,洛克带着他的纳西族助手们探访了以丽江为中心的所有纳西族居住的地域,足迹遍及云南西北部及西康边境的各个角落,并在纳西僧人的帮助下,他开始翻译由象形文字写成的、讲述纳西族历史的纳西古书。他最终完成了两部有关纳西历史的著作,还编有一本厚达1094页的纳西文字典。

在丽江这段时期,洛克还探索了金沙江和虎跳峡。金沙江水从石鼓镇急转向北流,勇敢地闯入到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穿山削岩,劈出了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险的大峡谷——虎跳峡。1924年春天,洛克和他的探险队进入了虎跳峡(当时被称为阿昌果峡谷)。洛克走完了虎跳峡全程,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照完了几十个胶卷。峡谷随时被水雾笼罩,在拍摄峡内江面最窄部分的照片时,只看见许多瀑布高挂,而最窄部分虎跳滩掩藏在悬崖之下,镜头无法把江和峡谷的最高悬崖摄进同一张照片里,无法看清江流突奔窜入巨大深壑的景象。

探险家被这种神奇的造化之功所折服,却遗憾于无法触及虎跳峡震撼人心的最深处。直到1936年2月3日,洛克租用了中国航空公司名为“昆明号”的一架飞机,早晨7时45分从昆明机场起飞,上午9时30分,飞机靠近了玉龙雪山。飞近峡口的时候,洛克在笔记中这样描述:“飞机被风刮得和山壁非常接近,可怕的金沙江似乎要张口把我们吞掉。风猛烈得怕人,我们的两边有冰盖着的山峰,绝壁也把我们包围起来。3658米的下面奔流着金沙江。我们似乎是被关在巨岩的监狱和它最深的阴影里。峡谷里暴风狂啸,飞机在暴风中像张纸一样地震动着,狂风把我们的飞机吹往哈巴主峰,我真怕飞机翅膀会撞到盖着冰的峭壁。”

这是有史以来飞进虎跳峡峡谷上空的第一架飞机。只有洛克这样疯狂的探险家,才能做出如此举动。

离开中国

洛克深知,在社会剧烈变化的年代里,保存式微文化的研究是如此迫切和必要。但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虽然令他自己激动,也令他耗尽心血,甚至在经济上陷于破产的边缘,他常常感到绝望,洛克常常在日记写道:“今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甚至他时常想到自杀,为了防止自杀,他曾要求美国住昆明领事保罗·迈勒帮他保管手枪。

1949年,丽江解放。洛克离开了中国。这次,他带走多年收集的全部文物文献——其中包括洛克停留在中国的27年间,收集的8000多本东巴经书。此时的他为研究纳西文化已经倾家荡产,晚年的他只有靠朋友们接济生活,为了能使专著出版,他不得不先后变卖最后的“财产”——数千卷东巴经书。这些书后来分别收藏在欧美的各大图书馆。

1945年,哈佛大学曾以重金买下其东巴经书,洛克离开中国后,哈佛大学出资为洛克出版其巨著《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不久后,洛克又卖给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二千多卷东巴经书。后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指令西柏林国立图书馆以高价悉数购入。

1947年洛克撰写的《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在经历重重的劫难后终于出版,在该书的前言中,洛克深情地写道:“当我在这部书中描述纳西人的领域时,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么美丽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中。”

20世纪50年代,洛克在夏威夷病重住院期间,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重返丽江完成我的工作。我宁可死在玉龙雪山鲜花灿烂的原野上,而不愿躺在这冷冰冰的病床上。”

1962年12月5日,洛克终于在夏威夷走完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在他活着的时候和逝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人类学方面的成就并未被美国人类学界的主流所接受,在他的墓碑上只刻着这样简单的几行字:

约瑟夫·F·洛克博士

植物学家 探险家1884—1962

百年前,西方人的中国漫游”系列结语

瑟夫·洛克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个人物。过去的九个月里,我们用九个人物描摹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日本探险家对中国的探寻。从白髯飘飘的丁韪良的笔下;从飘在长江上的小船里的立德夫人眼里;从莫理循、那爱德和方苏雅镜头下;从乔装打扮裹着皮袍、涂着煤灰的大卫··妮儿眼里;从鸟居龙藏的皇皇著作里;从约瑟夫·洛克的文字里;我们认识了异域目光中的中国。

这些外国旅行者带着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考察装备,从现代植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建筑学的角度在观察中国,并将其传递给国人与外面的世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地理、植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新发现”。

这些旅行者接触到了许许多多中国人,旅行者的所作所为影响和触动了中国人。尽管可能影响有限,但也为那个激变时期,中国社会变革增加了一点点变量。而纵观古今,中国虽疆域庞大,中国人也并非固步自封,吝于前往外域探索,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国人对整个世界探寻,看看历史上的中国人,脚步踏到哪里,又有什么样的视野。这里的“整个世界”,亦包含故土在内,因为只有了解了故土,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猜你喜欢

贡嘎亚丁木里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生态木里 绿色未来
窥探贡嘎曲德寺壁画中的藏族民俗元素及艺术表现——以贡嘎曲德寺壁画《母虎故事》为例
乔亚丁国画作品选
白龙驹
秋天在哪里
赵津摄影作品 稻城亚丁
「亚丁,」香格里拉之魂
日照贡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