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柳叶湖唐诗墙序

2016-06-03梁衡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唐诗三百诗心常德

梁衡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只有诗歌是最集中表现人的情绪,并通过意境和韵律给人以美感的,实际上它已经包涵了绘画和音乐。如果说文学是“人学”,诗就是“人学”中的情感学、灵魂学和审美学。黑格尔说,是艺术这双慈祥的手把人从蒙昧中解脱出来。诗歌艺术是物质人与精神人的最后分野。读诗可以修补人的心灵,完善人格,让懦者勇,恶者善,躁者静,浮者安。诗歌使人去丑、去鄙、去粗、去俗、去愚。可以振精神,化世风。一个没有读过诗的人,还没有受到文化的洗礼,就像一块没有冶炼的矿石,一粒没有发芽的种子。一个没有优秀诗歌遗产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不会有显著的位置。文如饭,诗如酒;文如人,诗如心。诗之于人是灵魂,是思想,是美感。人比动物只多了一点,就是思想与情感,因此也多了一样本事,写诗、读诗。不少家长盼子成才,家里再穷也要买一架钢琴,其实不如备一本唐诗更现实。

常德柳叶湖,为国内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北望武陵,南接洞庭,山光秀丽,烟水茫茫,南来北往,游人如织。虽处闹市而幽静,是仙境却在人间。向来景为诗之魂,教人心动;诗为景之眼,给山水增辉。这里人文深厚,诗风绵长。当年屈原见放,曾在湖边行吟。唐孟浩然、王昌龄、刘禹锡、司空图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刘禹锡更是在这里一住十年,他的《竹枝词》《陋室铭》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据统计现版《唐诗三百首》共收入七十七位诗人,其中到过或写到常德的诗人就有十六位。可见常德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唐诗为中国古典诗歌之最,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做完”。今主政者,着眼于全民文化之养成,传承经典,寓教于乐,重刻《唐诗三百首》于湖边,使游人徜徉于山水之美时,顺便临风品读,凭栏遐想,诗心唐韵,山高水长。不亦快哉?此主持者之初衷。

常德诗墙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发。一是经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二是经典需要传播,要经常请出来擦拭擦拭,以重放光亮;三是经典要回归生活,反哺民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对当政者来讲,传承经典是一种文化自觉,它不如办一台歌舞那样轰动;也不如上一个项目立见政绩。但是它埋下了文化的种子,如湖边插柳,会长久地荫护后人。当年唐朝人写了那么多好诗,如果没有以后的代代传播,特别是清朝人精编成一本《唐诗300首》,也许早已散佚不存。今天我们把它刻在墙上,这又是一种薪火再续。历史的发展常会起伏跌宕,我们曾经文革动乱,焚书毁文;后又重商崇官,追眼前之利,好虚荣之名。当此时代交替,人心浮躁,经典渐远,文化淡忘之时,主政者立诗墙于碧水之岸;振诗心于名利之世,诚为一大善事。湖水荡荡,杨柳依依,这面诗墙就是立于精神世界中的一根定海神针。当游人信步湖畔时,偶一回首,读到了这墙上哪一首诗或者哪一句话,或许会心有所悟,点亮他的人生。

猜你喜欢

唐诗三百诗心常德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扶琴》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诗心依旧(节选)
菊品与诗心——论欧阳修十年迁谪期的菊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