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先平:肿瘤治疗,1/3的成功几率在患者手里

2016-06-03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癌症肿瘤患者

专家:程先平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安徽省健康素养巡讲专家(肿瘤预防领域唯一专家),知名肿瘤专家,安徽省肿瘤内科学分会秘书长,安徽省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全身各部位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制订、个体化治疗实施、全身热疗及微创肿瘤消融术、生物免疫治疗等。在立足肿瘤临床诊疗的同时,他更多地关注肿瘤预防领域的研究,在肿瘤相关的环境影响、饮食调理、微量元素的防癌干预研究以及慢性病和亚健康促进领域,其研究走在国内的前列。

肿瘤之于患者,不仅仅是身上的一块赘肉,更是心头的一根钉子:拔出来吧,痛!留着吧,担心要命!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程先平主任告诉大家:不必害怕,肿瘤不仅有治好的可能,而且,其中有1/3的成功几率,是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

肿瘤自述:别把我跟癌症直接划等号

我叫肿瘤,就是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多表现为包块、肿块),通俗点说,就是在人体内新长出来的非正常的东西,就像是在不良环境下长出来的异类分子。但包块并不一定都是我们肿瘤,比如某些炎症也可能形成炎性包块,外伤也可能形成血肿或水肿包块,它们是“赝品”,可别认错喽!

很多人提起我的名字又恨又怕,说我跟癌症是一回事,这可冤枉我了!就像人分好人和坏人一样,肿瘤也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而癌症,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癌症的英文名是cancer,这个词的本义是“螃蟹”,螃蟹有很多脚,而且喜欢张牙舞爪,看上去横行霸道、极具侵犯性,跟癌症的特征真的很相像呢!

有时你会在CT、磁共振、B超等影像学检查报告中发现“占位性病变”的字样,你可能会猜疑,这是我的别名吗?

当然不是,它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有肿块,这个肿块有很大可能是肿瘤(良性、恶性都有可能),但也不排除是炎症导致的炎性包块、脓肿,出血后形成的血肿。“占位性病变”到底是什么东西,必须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本质上它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你不能说某个人得了“占位病”。而我,肿瘤,很明确,就是一种疾病。

医用射线会不会诱发新的肿瘤?

肿瘤的“生命力”让人感觉恐惧,记者认识的一个患者,脑部简直就是肿瘤的乐园,你方唱罢我登场——先是患了垂体瘤,手术治疗20年后复发,再用伽马刀治疗。7年后,患者出现头疼、视力下降等症状,一检查,这回不是垂体瘤,而是患了脑膜瘤……有医生接诊时,皱着眉头说:“唉,伽马刀不好随便做啊。”这令人疑窦顿生,难道伽马刀在治疗肿瘤时,会刺激到正常细胞,诱发新的肿瘤?

程先平说,这个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有的肿瘤患者经过放疗好了之后,又得了白血病。我有一位女性患者,12岁的时候因患霍杰金氏淋巴瘤接受过‘斗篷野照射——这是淋巴瘤放射治疗中的一种照射野,它照射的范围包括颈部、双侧锁骨上下、双侧腋窝及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画出来的形状很像一个斗篷,所以被称为‘斗蓬野。结果在30多岁时,这位患者患上了乳腺粉刺癌。

“不过,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心。射线的确可能导致肿瘤,但与散射线、低能量、长期接触有关,而医用射线是有目的的、高能量、短期应用的,且作用于有限部位,所以诱发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这和接受治疗的个体敏感性也有关。另外,医用射线导致相关肿瘤,有着特殊的诊断标准。

“医用射线主要分为X线和γ线两种,X线用于放疗,而γ线就是俗称的伽马刀,这是肿瘤局部治疗的重要方式。大约有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包括复发后治疗)中会用到放射线治疗,其治疗效果是确切的。可以这么说,放疗联合化疗、生物免疫技术等,可能会治愈大部分肿瘤。”

相对于射线治疗,传统的开刀手术是不是更安全一点?“也不一定,开刀一般用于早期的、没有转移的肿瘤,若用在晚期患者,反而可能促进癌细胞转移。

“正确的做法是,肿瘤病人一收进来,就进行多学科会诊,确定综合治疗的顺序,手术、放化疗、热疗、介入、免疫疗法等,要不要采用,哪种先用哪种后用,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严格的评估。不同的肿瘤,治疗方法不一样。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的时期,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合理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体检为什么常常检查不出肿瘤?

在采访的过程中,程先平先后接到两个患者的电话,咨询的内容相近,都是说自己体检时身体正常,怎么一段时间后查出了肿瘤?难道体检是哄人的,其实查不出大病?还是说,体检时要给自己做个PET-CT来排查肿瘤?

程先平耐心地解释,体检是要有目地的。目前医疗性体检都是针对大众健康的基础性检查项目,像血常规、尿常规、胸透、心电图、腹部彩超等,这些检查能够基本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能筛查出部分疾病,但不能做到将疾病一网打尽。至于PET-CT,并不是常规体检项目,且对人体有一定影响,故不建议采用。

正确的体检方式,应是医生先询问患者,调查病史、目前健康状况、家族有无遗传性疾病、以及有无饮食嗜好和特定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然后针对性确立检查项目。

原则上,体检应该是“1+X”,即普通体检加一个或多个有针对性的专项体检。那么,如何判断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专项体检呢?

“这要分三种情况。一,既往有某种病史或某种家族病史的,例如家族中乳腺癌高发,就要重点排查乳腺癌。二,有某种不良生活方式,或生活在某种疾病高发区,例如嗜好咸食辣味的,要重点检查一下胃;江苏启东是肝癌高发区,这里的居民体检时,肝部检查就是这个‘X。三,已有症状出现。比如长期便血,就要针对肛肠做个专项体检。”

另外,癌症是有潜伏期的,现在没查出癌症因子,并不意味着几年内都是安全的。多数癌症的潜伏期是2~10年,所以医生会建议40岁之后的人每年体检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治疗肿瘤,患者自身的作用不亚于医生

在急于治愈肿瘤的患者和家属中间,流传着种种“秘笈”:肿瘤怕饿,别吃东西,肿瘤就会由于缺乏营养而“饿死”!肿瘤喜甜,甜食吃得越多,肿瘤长得越快!

听上去,肿瘤像个馋嘴的孩子,只要别给它可口的食物,它就蹦跶不起来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程先平主任说,肿瘤的营养来源是多样的,不同的肿瘤“胃口”略有差别,但一般并不嗜甜,而可能会跟某些氨基酸有关。肿瘤科医生往往会告诉患者,你该吃什么还吃什么,但含有氨基酸的营养品不建议服用,因为你搞不清哪种氨基酸会成为肿瘤的养料。

当然,肿瘤患者适当的“忌口”还是必要的,比如有消化道肿瘤的不能多吃盐;而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肿瘤的,应当严格控制糖类摄入,否则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

至于说到肿瘤会被“饿”死,就更无稽了!不吃有营养的东西,首先“饿”到的不是肿瘤,而是人体免疫力。“我们重视人体抵抗力,祛邪一定要先扶正。肿瘤发病和人体环境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人体的抵抗力,抵抗力越弱,越容易被肿瘤侵袭。”

有不少人被确诊为患肿瘤后放弃了治疗,而是放松心情游山玩水或回归质朴生活,结果病情得到了控制,这令很多人产生了一种感觉:肿瘤可以不治而愈,甚至有人说,被治死的人比得肿瘤而死的人都要多。对此,程先平是如何看待的?

“不可否认,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确实有患者的癌肿能够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不增大,甚至消失,但绝不能因此抛弃肿瘤的规范治疗。我们提倡的是,在治疗期间,肿瘤诊治规范化,患者生活日常化;而在康复期间,更强调调动患者本身的抵抗力,这时候你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可以游山玩水,放松心情。

“在医院去世并不意味着是‘治死的,很多患者是死于癌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长期的慢性消耗。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重点并不是消灭癌症,而是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什么叫死于治疗呢?开刀一月内去世,或者在放疗、化疗过程中死去,才可能被认定为死于治疗。随着循证医学、基因精准检测技术的发展,肿瘤的科学治疗水平提高,由治疗带来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此外,并没有数据显示死于治疗的比直接死于癌症的人多。

“肿瘤的治疗可以说是‘三分天下。首先是肿瘤的特性,包括恶性程度,是否容易转移等。恶性程度轻的、不容易转移的,治愈率高。其次是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包括我们前面说过的,采用哪些治疗手段,按什么顺序等。科学的治疗方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痛苦的方式帮助患者康复。最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患者自身。患者对治疗的接受、配合程度,患者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疗的效果。”

基因检测,把肿瘤扼杀于萌芽中

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茱莉做了BRCA1/2乳腺癌基因检测后,发现自己是先天性BRCA1基因缺陷者,乳腺癌的终生患病风险高达65%,便做了全乳腺切除和再造的手术,并呼吁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主动采取措施。现在,这类所谓的精准检测在安徽也能做了。

据程先平介绍,现有技术已进入肿瘤治疗的精准时代,可以对相当多肿瘤做基因水平检测与筛查,来判断被检者患某种肿瘤的易感基因是否存在,以决策科学的防癌策略,如食管癌、肺癌、胃癌、肠癌、卵巢癌等,甚至可以检测病人的全基因谱、预测心脏病等疾病的发作风险。安徽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目前面向全省开展精准基因检测,并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开设防癌咨询门诊,指导科学防癌,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前往咨询。

小贴士:

手机、电脑辐射能否致癌?

程先平说,手机、电脑的辐射肯定会伤害人体健康,会影响视力、并对神经调节、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但其与癌症的关系并不明确,仍存在争议。

猜你喜欢

癌症肿瘤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ceRNA与肿瘤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