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干臣:历史无法湮没的英勇干将

2016-06-03毛峥嵘

军事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安庆黄埔军校学生

毛峥嵘

彭干臣,1899年出生于安徽省英山县(今属湖北省),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党我军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曾担任卫戍司令兼政委、公安局局长职务,并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他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统战工作和武装斗争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彭干臣烈士的生平事迹却长期湮没无闻,后在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他的英名终于见诸于世。1950年,周恩来总理致英山县的一位烈士父亲的信中写道:“彭干臣先后同学,亦为国牺牲。”1956年夏,当陈赓大将把彭干臣之子彭伟光送到中南海紫光阁时,周恩来把他从头到脚审视一遍,对邓颖超说:“是的,他是彭干臣的儿子。”邓颖超则满怀深情地对伟光说:“你爸爸在上海与我们一块做秘密工作,他是一个机智乐观、干起事不顾一切艰难的人。对于他的牺牲,我们是很悲痛的。今天见到你,我和你周伯伯非常高兴。这样,对我们失去的战友彭干臣烈士有所交待了。”

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学生运动的骨干

彭干臣为数不多的照片

1919年夏,刚满20岁的彭干臣考取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彭干臣进入安庆一师读书,经过了“五四”运动革命洗礼的安庆,马克思主更进一步传播,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安庆一师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贫民和农民家庭,他们最容易接受爱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安庆一师,就成了安徽学生运动的“大本营”。

进步刊物《新青年》封面

彭干臣进校不久,就参加了安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宣传队,进行抵制日货的宣传和斗争。他同班同学濮德治是陈独秀的表弟,经常接到陈独秀寄来的《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彭干臣将其视为珍宝,每本必读。1920年,北京高师毕业生的刘若良来安庆一师任教,随身带来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创造》等进步刊物,放在自己的客厅里,供学生自由阅读,彭干臣抓紧一切时间,认真研读。同年,恽代英应邀来安庆讲演,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彭干臣等青年学生影响很大。这年5月,安庆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唯物史观浅说》《共产党宣言》等书也在安庆流传。彭干臣在马克思主义的哺育下,迅速成长为安庆学生运动骨干分子。

“二七惨案”中林祥谦英勇就义

1921年4月,蔡晓舟主持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立大会,彭干臣、舒传贤、许继慎等40多名青年,首批加入了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组织建立后,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加强对学生运动的领导。彭干臣等团员在安庆一师学生宿舍内,秘密办了一个图书馆,传阅马列书籍和进步刊物,并举办了《春社》《评论报》等地下刊物,宣传革命真理,鼓励青年学生投身革命斗争。不久,在安庆就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六二”运动。彭干臣等在“六二”运动中起了骨干作用。

黄埔军校原址

“六二”运动使彭干臣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他曾在姜高琦烈士墓地的血衣亭内题词:“干,革命的精神是干!是要彻底的干!”表现了他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同年秋,安庆各界人民又进行了反对贿选安徽三届省议会的斗争。

彭干臣在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中表现积极,得到同学们的信任,于1922年秋被选为省学联委员。

“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

1923年当“二七惨案”的消息传到安庆后,以安徽省学生总会为主乡联合教职员联合会、商会等组成安徽各界“二七惨案后援会”,在黄家操场召开有数千名学生参加的大会,发表了宣言。会后示威游行,组织募捐,派蔡晓舟、彭干臣和濮清泉,带了2000元大洋到武汉去慰问,还印发了《二七惨案特刊》。

1923年春,陈独秀派柯庆施带着他的亲笔信到安庆,具体负责安庆的建团和建党工作。同年6月13日,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重新召开成立大会,参加者柯庆施、濮德治、彭干臣、许继慎等20人左右,将安庆团组织正式定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支部,直属上海团中央领导。会上,大家推举柯庆施为书记。

1923年冬,安庆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发展到50人左右。陈独秀认为在安庆建党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写信给柯庆施,指出可以在安庆建党。当年12月,中共安庆党组织在安庆市北门孝子坊万安局一号濮家老屋召开成立大会。同时还成立了一师党支部,彭干臣任党支部书记。

从东征战役中一路走来替代叶挺代理卫戍司令

1924年4月,安庆党组织选送彭干臣等6位党员,报考黄埔军官学校,结果彭干臣、许继慎、杨溥泉、姚光鼎4人被录取。

5月后,彭干臣进黄埔军官学校学习,编在一期二队。是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的重要成员,是当时黄埔军校中主要的革命活动分子。在黄埔军校,他学习了“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进化论”和军事课等十几门课程。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他经常给一些同学、同乡同志和朋友写信,介绍黄埔军校的学习、战斗生活,热情动员他们报考。在彭干臣和其他几位黄埔学生的影响下,安庆、英山等地的中共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革命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仅英山县被录取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就有31人。

1924年12月中旬,黄埔军校一期学生毕业,当时正值第三期学生入学和教导团成立之际,军校留下彭干臣担任教导一团的党代表。这时,黄埔军校内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左派势力同国民党右派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彭干臣是蒋先云同志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之一。

1925年2月上旬,黄埔军校教导团出发参加第一次东征。彭干臣等各级党代表,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入伍不久的新兵积极进行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他们以师示表,先身士卒,3月18日,黄埔军校教导一团和总预备队在周恩来同志率领下,夜晚秘密迫近五华县城,驻城之敌仍未探觉,岗哨出城即被缴械,并利用俘虏假称回城运弹叫开城门,我军遂一拥而入。彭干臣和连长陈赓率领全连士兵勇猛冲杀,在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彭干臣等以墙为垒向敌攻击,敌人负隅顽抗,彭干臣的一个手指被敌弹击断。他全然不顾,率领战士向敌猛攻,追杀残敌,直至战斗胜利。彭干臣在东征中屡立战功连连晋级。后来彭干臣的一位同学,为他断了手指而惋惜,他爽朗地说:“革命诚非易,断指何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5月,东征军回师广州以后,党中央决定派彭干臣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6月上旬,他来到上海,等候出发,在滞留上海期间,党派他参加了上海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

10月彭干臣从上海出发赴苏,11月到达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全称“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与彭干臣同班学习的有朱德、曾涌泉、刘鼎、涂作潮等70多人。彭干臣虚心好学,没有架子,虽然他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但常与同班工人出身、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同学交谈,讨论问题时观点鲜明,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上军事课时由云南讲武堂出身的朱德和由黄埔军校出身的彭干臣对其他学员进行辅导,往往是苏联教员讲一分钟,翻译的人讲半分钟,解释的人则要讲十几分钟。朱德、彭干臣就是起解释辅导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助教。在军事训练和演习时,他们也常给学员们做示范动作,具体指导。

彭干臣在东方大学学习期间,还和同学们共同翻译了马列主义著作,争取苏联华侨的工作。1926年秋,北伐战争迅猛发展,党提前调彭干臣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在铁军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的著名战役中,彭干臣向叶挺建议组织共产党员“敢死队”冲锋陷阵。在战斗中彭干臣腰部负伤,仍不下火线,荣立战功。

1927年3月上旬,彭干臣受中央军委之命化名率一批军事干部密赴上海,参加周恩来等同志发动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周恩来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保证起义的胜利,还通过律师李次山等为起义筹集了一笔钱款。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彭干臣慎密地保护了周恩来的安全,5月下旬,周恩来在彭干臣等的保护下抵达武汉。

周恩来称赞他是“出色的将才经理”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党指示彭干臣率一批中共党员和革命同志,由武昌的东湖转移出城,分散隐蔽。彭干臣回到他的故乡英山。并与在英山的共产党员姜镜堂等举行秘密会议,商定尽快地把英山县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命同志联络起来,想尽一切办法发展英山党的组织,组织农民运动,与反动派展开斗争。

不久,中央又密令他潜赴南昌,协助周恩来筹划武装起义。起义的当天,接任南昌公安局长,兼任卫戍司令。接管南昌市公安局后,立即集合原公安局的管官和消防队队员,进行整编。第二天清早,随贺龙将军的警卫团出发南征。

南昌起义失败后,彭干臣几经周折,1927年12月到达上海,藏身在李次山家。1928年,中央委派中央军委委员彭干臣协助军委书记周恩来工作,同年,李次山将其义女江鲜云介绍与彭干臣成婚。

1929年夏天,党中央决定在上海秘密举办军委系统的军政干部训练班,选定彭干臣主持该训练班的具体事务,并同其妻江鲜云一起掩护训练班。训练班由当时担任军委书记、组织部长的周恩来直接领导,由周恩来、李立三、项英等任教员,讲授党建设和军事斗争等课程,共办了3期。学员训练结束后,大部分派往苏区,担任各级领导工作,如红军的高级将领蔡申熙和他的爱人,就是在这里学习后,又派往苏区工作的。

彭干臣在主持中央军委军政干部训练班一年期间,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未出任何事故。周恩来因此称赞他是一位“出色的将才经理”。

1930年5月,第三期训练班结束。半个多月后,党中央指派彭干臣担任满洲军委书记,去东北组织武装斗争。9月,东北党组织内部出了叛徒,敌特竭力追捕彭干臣等同志。得到消息后,彭干臣于10月上旬乘车取道大连,返回上海。鉴于彭干臣等同志在东北已经暴露,中央决定他们两人暂留上海。

之后,中央军委委派彭干臣任中共顺直军委书记。到达天津后,彭干臣在天津千方百计恢复、发展顺直省的地下武装,但当时“白色恐怖”非常严重,工作很难开展。由于叛徒的出卖,1931年2月,中共顺直省委遭到大破坏,省委书记和许多党员被捕。是年4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科”的行动科长顾顺章在武汉叛变,在这种情况下,彭干臣在天津德外工作就更加困难,中央军委遂令彭干臣离开天津密返上海。1932年2月,彭干臣离沪,赶赴赣东北苏区。

与方志敏率部长征壮烈牺牲

彭干臣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先任红十军参谋处长,后又改任彭杨军校教育长、校长等职。彭杨军校的学员由红军部队和地方党组织选派,1932年以前每期3个月,1933年以后每期6个月,学员180名左右,毕业后到部队任连长或连指导员。文武全才的彭干臣,为赣东北红军培养了几百名军事干部,在横峰县曾有“小小葛原镇,大大军干校”的民谣。

彭干臣在彭杨军校任职时,把自己名字最后一字“臣”改为“成”(彭干成)含意是干什么要立志干成功。彭干臣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经常找战士促膝谈心,问寒问暖。他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使学员深受启迪和鼓舞。

正当彭干臣为培养红军干部大展才智之时,党内肃反扩大化的寒流向他袭来,赣东北苏区的中央代表曾洪易,竭力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大搞肃反扩大化,对曾在白区工作过的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处处怀疑,迫害尤为严重,彭干臣成了所谓“理所当然的肃反对象”。1933年9月,曾洪易以召集彭杨军校校长彭干臣和政委舒冀开会为名,把彭、舒二人囚禁起来横加诬陷、迫害。舒冀同志含冤致死,彭干臣被长期囚禁,直到1934年秋,刘鼎在路过某村庄时还亲眼目睹彭干臣被单独囚禁。

1934年11月,方志敏受中央指示率领红七军与红十军合编的红军第10军团转战于浙赣、皖赣边境,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建立苏维埃根据地,吸引敌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并准备组织抗日先遣队出师北上,这时曾洪易见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即认为中国革命失败难免,在部队和干部中到处散布悲观失望情绪,动摇军心。方志敏等对此十分气愤,即将曾洪易的错误电告中央,并在大部队出征前夕,对曾洪易的悲观失望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斗争,为了加强抗日先遣队的力量,方志敏重新启用了彭干臣等在肃反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干部。彭干臣受命后,立即奔赴前线,协同方志敏等率抗日先遣队北上。半月之内,部队沿皖赣边出击一路胜利挺进,威震一时。

1935年1月,红军第10军团在上饶、德兴间怀玉山地区不幸陷敌重重包围。红军广大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予敌以很大杀伤,但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多数人被围困在崇山峻岭之中,坚持斗争。时值严冬,风雪交加,许多指战员几天粒米未尝,多以草根充饥,饥寒交迫,苦不堪言。最终,方志敏因叛徒出卖被俘,彭干臣也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6岁。

、 责任编辑:彭振忠

猜你喜欢

安庆黄埔军校学生
鱼殇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拖拉机司机的“网络艳遇”
赶不走的学生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学生写话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捐精捐出抚养官司,被判担责几多恩怨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