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背景下文科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A大学R学院为例

2016-06-03

关键词:就业现状理工科文科

张 娜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理工科背景下文科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A大学R学院为例

张娜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为更好解决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热点和难题,主要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以A大学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基础文科专业为例,通过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分析,试图提出理工科院校促进文科就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理工科;文科;就业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乃至国家民生的重要关注热点与难点,而作为理工科院校背景下的文科专业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那么理工科背景下的文科就业现状究竟如何呢?本文主要以A大学R学院为例,通过对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连续三届的151名本科生的调查跟踪统计,分析其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促进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难题的对策。

一、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

根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届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文科类专业普遍垫后[1]。就业率可以从量的层面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国家和各高校评价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指标。A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医、文、经、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成绩显著:2010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5.2%,年底就业率96.6%;2011年这两项指标分别是95.84%,96.97%;2012年初次就业率95.49%,年底就业率96.43%(数据来源学校就业报告统计)。而A大学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08年第一次招收本科生,每次仅招收一个行政班级40人,属于大法学方向。政治学专业到今年已经连续毕业三届毕业生,2012届到2013届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4%,86%,低于学校的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可见,相比学校其它热门工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就业意向

就业意向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有力反应。笔者对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从2009级到2011级连续三届的115名学生进行了就业意向统计,结果如下:40%的同学选择了考研,且有上升趋势,2011级高达46.1%;20%左右的同学选择公务员,亦有上升趋势;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仅有30%左右,基层项目随着选调生要求的提高和入党指标的下降,到2011年仅有2.6%。此意向统计图大致可以看出政治学专业选择考研和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稳定职业的同学占了70%左右,就业观念较为保守和陈旧,需进一步的引导和端正就业观。

图1 R学院2009~2011级学生就业意向统计图

(三)毕业去向

毕业去向方面,恰恰和就业意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对2008级和2009级连续2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毕业去向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首先看2008级:58.3%同学去了公司就业,其中国企仅占13.9%;13.9%同学研究生继续深造;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分别占11.1%和2.8%;2008级由于选调生仍在校内选拔,R学院作为学校的文科学院表现突出,占了2个选调席位,加上村官,基层项目占到8.4%。再看2009级:公司就业上升至60.5%,其中国企占到15.8%;升学占10.5%;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分别占5.3%、7.9%;基层项目由于选调的竞争和要求加大仅占2.6%。

图2 2008级毕业去向统计图

图3 2009级毕业去向统计图

从以上两届统计可以明晰60%左右的同学毕业去向是公司,且基本以非公有制和私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所占比较不多,其次是升学,而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政治学专业向往的职业所占比例加起来仅有14%不到。

二、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就业期望过高,就业意向单一

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的综合体现,是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2]。从对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连续三届就业意向的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文科生对考研、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等传统“铁饭碗”职业极其向往,占到70%以上,且此比例有年年上升的趋势,据个别访谈调查显示,甚至有极少数同学存在“必考公务员,必当公务员”的豪言壮志。而据毕业去向调查显示,恰恰与意向形成强烈对比,传统职业去向仅有15%不到,且比例趋稳。事实上,从专业设置上看,文科专业似乎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的考试竞争中占有优势,但是在就业市场的大环境下,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每年对大学生的需求总体上处于不变的趋势,而且选调生等基层项目亦有竞争越来越大的势态。如果文科专业的学生抱着如此陈旧、保守的就业期望,就业意向的单一,势必会把自己的就业道路逼到一个死胡同,文科专业的学生亟待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二)专业针对不强,岗位需求较少

较工科应用型专业,文科专业在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皆有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职业针对性不强、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譬如A大学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事实上是政治学和行政学两个专业的结合体,而在学科门类上属于法学一级学科,毕业授法学学士,但是相对于法律专业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如此综合的文科专业定位,使得政治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直接对口的职业和岗位,同学们在寻找就业岗位时存在迷惑和盲目性。不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只好去公司从事文秘、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等专业岗位。正是由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专业认可度不高,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岗位需求量极少,极少数公司甚至以专业为由直接将毕业生拒之门外,极大地打击了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加剧了文科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压力。

(三)性别差异明显,就业指导不足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存在性别歧视。事实上,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和面试上仍钟情于男生,女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群体”。而文科专业女生比例又远远高于男生,据统计,到2014年,A大学R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女生和男生比例高达1:0.54,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相比之下,每年截止到6月份派遣前,未就业的同学女生比例高达99%以上,可见就业性别差异问题突出。在就业过程中,许多优秀的女毕业生因为性别问题常常遭受打击,难以实现自主就业。作为理工科为主的院校,许多用人单位是冲着学校的老牌工科优势专业而来,对文科相关专业并不是特别重视,只是顺带招聘而已。而在就业指导方面,单靠学院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远远不足,辅导员多数比较年轻,社会工作经验尚有不足,且许多并不是学院本专业对口出身,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在就业观念的教育影响上有时严重不一致,文科学生思维活跃,部分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和话语亦存在半信半疑的态度,而就业指导课的学分和课时有限,很多同学不够重视,因此,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的人员力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老师和力量,全方位多方面一致性对文科专业学生加强具有针对的就业指导。

三、促进理工科院校文科就业对策思考

(一)国家和政府层面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和政府自2002年来不断出台新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工作的改革力度。如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通知》等[3]。但是,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推广力度有待考究。特别是针对基础文科就业状况“难上加难”的形势,应该重点加以改革:第一,国家教育部在专业审批方面应把好入口关,特别是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的专业,对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培养计划必须严加审核。通常高校负责报送专业审批的老师并不是就业工作一线负责人,他们只管招生而考虑就业的因素较少,学生一年一年的招,到大四就业任务皆压在学院辅导员的身上,与申报专业的老师并无太大关联。第二,国家和政府应出台相关调控政策敦促相关企业消除专业、性别、学校等方面的就业歧视。不少文科专业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学校不是“985”或者“211”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排挤是极为不公平的。国家和企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徒有虚名的“名牌效应”或者“专业效应”。第三,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和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落实实施力度。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基础文科专业、女大学生等就业中“困难群体”积极、自主、有效就业,实现文科生的社会价值的有力实现。政府应针对文科就业形势难上加难的现状加大对文科就业岗位的扶持,特别是国企和企事业单位。在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基础文科专业(如中文、哲学、历史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有记者调查发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基础文科毕业生因所学专业应用性不强、供需矛盾突出、用人单位认识偏差等原因等而沦为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成为了就业市场上“冷馒头”,甚至出现了“我学文科我无奈,工作找得好失败”的慨叹[4]。

(二)学校和学院层面

一般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普遍的关注度不够,知名度不高,部分起点较晚的文科专业甚至在本校都难以知晓,如此更何谈去就业市场与其他高校其他专业竞争就业岗位。因而,理工科院校首先应加大对本校“弱势专业”的重点推荐和扶持,提高本校文科专业的社会尤其是就业市场的认可度。如此,文科专业的学生才能在短期内获得就业竞争的机会,如果社会的普遍认同度比较低,相关企业自然倾向于综合类或者文科类大学的文科专业。其次,学校应改进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各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一个重大的弊端,亦是高校文科专业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乃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单向传授和学习,与市场需求脱节,多数文科生未有实践操作技能。而现有的高等教育以课堂传授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文科专业,几乎到大四才有实习的机会,而且多为自主实习为主。作为以工科见长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工科优势,为文科毕业生寻找出路。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应充分利用工科发展的优势,在注重人文素质提高的同时,多补充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既有专业特色又有广博的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就能得到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拓宽职业空间[5]。第三,学校和学院层面应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调查显示,就业观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毕业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的主体多为一线辅导员,就业指导课的授课主体亦为高校辅导员,如此单一的就业指导渠道必然导致学生就业观念的单一和影响的不一致,因此,学校和学院应重视高校就业指导课学科建设,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加强对一线辅导员就业创业知识的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学校教学管理应调动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配合就业工作,从新生入学开始,为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个别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学生个人层面

在校文科大学生能否实现自主就业归根结底与学生个人素质有很大关联。据笔者对R学院未就业情况学生的调查显示,多数乃平时活跃度不高、综合素质较差的同学。因此,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特别是文科毕业生首先应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情商。在校期间,应积极和认真参与学校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和实践活动,锻炼个人综合办事能力。由于就业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现在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无一技之长的文科生,对其要求再也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而是综合素质高、责任感强、踏实能干的同学,对于眼高手低、好吃懒做、责任匮乏的大学毕业生,即便你的能力再高,用人单位亦拒之门外。其次,在校文科毕业生应彻底抛弃传统就业观念,摈弃“非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不进”的非理性就业观,合理定位自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科学就业观,具有长远发展眼光,不贪图眼前利益和小恩小惠,以社会和国家需要为先,结合自己的文科专业优势,多去农村、基层、西部地区进行就业和创业,砥砺品行,如此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亦能回报社会,报答父母、母校和国家培育之恩。第三,调整就业心态,实现自主就业。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基础文科学生在专业、性别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使得基础文科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是前所未有。此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关键和重要。只有心理素质过硬、能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的毕业生,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6]。不少同学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懒散心态,好的工作机会永远是留给敢于竞争,积极主动的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的弱势群体,文科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调整心态,放下包袱,去就业市场上展现文科生的专业优势和个人风采,争取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实现个人价值和抱负。

参考文献:

[1]麻琳琳.我国普通高等文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3,(1):65-69.

[2]王丽霞.文科女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西部某H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2(6):198-199.

[3]程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52-153.

[4]新华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文科生成就业市场上“冷馒头”[EB/OL].(2013-01-04)[2015-12-20].http://education.news.cn/2013-01/04/c-114243515.htm.

[5]司林波,赵晓冬,雷涛.论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发展战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74.

[6]刘术永.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6):31-34.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of liberal arts major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universities fea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case study of School R in University A

ZHANG Na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employment of liberal arts majors and countermeasure in universities fea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in School R in University 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e problems met by the students when seeking employment,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boost the employment of liberal arts majors in universities fea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eral arts;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5-12-29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思政会2015-2016重点项目“理工科高校文科就业精细化研究”(XSZH2015-2016-10)

作者简介:张娜(1986-),女,安徽淮南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2-0105-04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理工科文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孙文科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