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2016-06-02刘恩云
刘恩云
摘 要:贵州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且贫困程度深,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选择后发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贵州;经济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9-0043-02
中国地域广阔,各省域之间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梯度推进,致使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根据自身的地理特点、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因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选择后发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这一战略的路径就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贵州选择后发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绝不仅仅是主观认识的提高,而是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贵州选择后发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
(一)经济总量小
近些年来,尤其是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发展。从GDP增速来看,“十五”和“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发展平均增速分别为10.2%、11.94%和13%,要高于全国同期的9.58%、11%和8%。
但是从人均GDP来看,2001年贵州人均GDP是362美元,全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 000美元,达到1 024美元,是贵州的2.83倍,到201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8 016美元,而贵州仅为4 613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55%,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9位。
为什么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但人均GDP却处于后列?原因无非要从两个方面查找:一是贵州的GDP总量,二是贵州的人口基数,人口问题在短期内是没办法解决的,且近十年来人口变化情况也不太大,在此我们姑且不论。
从GDP总量来看,1979—2015年,贵州GDP占全国的总量一直在1.5%左右,长期在24—27位徘徊,总量上不去,人均水平自然就会降低。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的GDP总量上不去呢?可以从GDP的算式中寻找答案,GDP=C+I+G+NX。
首先,在消费方面,收入决定消费,长期以来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居民消费较为平稳,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1 195元,贵州为24 58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8.8%,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36.2,而贵州为39.7,城镇居民消费不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突变性的作用。同时,贵州的农民收入也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7年才突破2 000元大关,2015年达到7 387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4.7%,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39.3,而贵州为44.6,农民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也较为有限。
其次,从政府支出来看,政府支出的前提是需要有长期不断增长的收入流。贵州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规模不大,尽管近些年财政收入增速很快,但由于基数小,财政收入规模不大,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来拉动GDP的快速增长可能性也非常小。
再次,在投资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对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贵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1%,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5 100亿元,增加1 914亿元,增长60%,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2012—201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为29.7%,高于全国同期水平11.4个百分点。2001以来贵州的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处于50%以上。由于投资会产生乘数效应,故投资对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大。
最后,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来看,长期以来,由于贵州对外经贸业务发展缓慢,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一直为负值,显然不能形成有效的拉动力。
(二)国内市场的变化
从1997年开始,中国结束了“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但是这种生产能力和产品的相对“过剩”是结构性的,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而简单的科技含量低的日用消费品则已经市场饱和,出现过度竞争。与此相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型。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需求逐渐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过渡。因此,人民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逼迫企业必须走规模型、效益型发展道路。
(三)贵州工业发展滞后
一是工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工业增加值不到全国的1%,在全国排位均靠后,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前期阶段,比全国平均水平约滞后十至十八年。二是产业层次低,产业竞争低下,结构性矛盾突出,长期以来贵州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均为国家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在国内分工体系中一直处于较低的层次,不得不靠外延式的简单再生产来扩大生产规模,能源、原材料比重大、产业链短。三是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四是由于地理位置“三不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FDI滞后,从而导致工业经济外向度低,利用外资提高工业化水平的难度较高。以上一方面说明贵州工业滞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表明贵州的工业发展还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贵州在未来五年能否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贵州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且贫困程度深,目前尚有623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8.88%,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推动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资本积累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在这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在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受技术变迁速度的制约。如果技术不进步,资本的不断积累必然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形,积累意愿就会下降。同样,一个经济中如果没有技术的升级,也就不会有产业结构的升级。
2001年以来,贵州的资本年形成率(投资率)在5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根据C-D函数,Y=AKL,由于贵州具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这种高资本积累率能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可以判断贵州未来五年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根据一般经验,技术结构的改进是与资金密集度提高联系在一起的,即相对充裕的资金积累是保证持续的技术进步从而经济快速增长的首要前提。贵州经济所具有的这一特征将会对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产生显著的作用。
其次,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伴随着这个过程而发生劳动力转移,能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贵州目前的产业结构处于国内分工体系的低端,产业结构升级的潜力很大,同时由于贵州的城市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随着贵州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日趋显现,为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了更多的便利。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将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部门,从而将对贵州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再次,来自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贵州作为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同发达地区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选择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上具有后发优势,可以采用模仿、购买等来实现技术进步。
除以上支持贵州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因素之外,还有制度的因素为这个增长提供了潜力和保证。如2010年国家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政策,2012年国发[2012]2号文,国家专门提出了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使贵州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推动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贵州后发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第一,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重化工业优先发展。充分利用区位条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把贵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走出一条符合贵州资源禀赋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利用后发优势,根据自身现有的优势,尤其是大数据产业优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大力拓展新材料、民族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三,一个经济在较低的发展阶段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土地和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但贵州由于特有的地理因素,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7亩,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所以劳动力比较富裕。因此,要利用劳动力丰富、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和引进一批就业容量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同时,利用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由于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常会出现失灵问题,而这些公共产品经常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贵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亟须发挥政府的职能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同时,政府还需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必要的金融财政支持,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力.财政转型:以“有形之手”促进科学发展[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2):1-7.
[2] 赵凌云,常静.从抑制消费转向扩大消费: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任务[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2):8-12.
[3] 贵州省统计局.“十二五”以来贵州GDP年均增长13%[N].贵阳晚报,2015-11-03.
[4] 中国统计局.“十二五”期间预计经济年均增长将近8%[EB/OL].凤凰财经网,2015-10-13.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