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为例探讨水泥行业节能降耗
2016-06-02刘磊
刘磊
摘 要: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环保压力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下,我们企业紧扣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中心,围绕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主题,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借鉴行业内外优秀的两化融合建设经验和做法,实施生产线的模型控制和集中管控,通过建立信息化的能源管理中心、余热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深入挖掘企业节能降耗潜力,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得良好效益,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节能 降耗 水泥 能源 管理
近年来,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依托跨越发展的契机,公司两化融合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被工信部授予“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
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推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公司坚持以需求为先导,着力打造全公司范围内集产品销售、财务管控、生产控制、调度及监控等协同作战的信息化应用格局,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以技术革新为支撑,以管理创新为手段的新型企业。
1.加强两化融合,促进节能降耗
水泥行业是公认的高排放、高能耗行业。有以下特点:生产过程工序多,高热耗、高电耗;生成熟料的同时要排出大量废气,高排放;三是水泥厂可以消纳一些工业废弃物等作为二次燃料,替代一部分燃煤。
依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粗放型的能源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控制模式和工艺流程,推动发展循环经济。
(1)实施集中管控,降低综合能耗。集中管控与模型控制是近期重点推广的生产控制技术,以生产自动化为最终目标,对各生产工序能耗管理进行整合,极大限度的降低生产线综合能耗。同时,生产关键工序都采用模型控制,打造智能化的生产线,充分发挥产能,有效稳定质量,提高产量。
通过信息技术整合、重构生产线的生产、控制、物料、质量、库存等要素,实现一体化管控,发挥整体效能。并且各生产数据将直接传达至管理层,形成扁平化的生产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将局部最优升级为生产线最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线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从更高层面上发挥信息化对集约化生产和节能降耗的重要作用,并逐渐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轨道。
(2)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创新能源管理模式。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能源管理视角和一体化的监控手段,企业生产中的能源介质在能源管理平台上集中监控和调度输配,在保障生产用能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实现优化的、精细的资源配置。配合能源管理决策支持体系,将能源管理的运行调控等数据信息纳入企业整体资源计划,有效保障了能源管理决策的前瞻性、快速性和科学性。
能源管理中心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能源实时平衡管理和监控管理,还通过归档和整理历史数据,为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创造条件。进而为公司“对标”工作建立有效的数据依据。
①完善能源信息系统,支撑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加强对现场能源消耗的监控力度,及时了解现场能源消耗情况,及时获取能源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系统调整和管理的及时性对节能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输入/输出、信息交互接口以及专业仪表收集满足能源系统运行数据、计量数据、公用系统状态和故障信息、与能源调度相关的主体生产单元信息等,摒弃原有的人工抄表、手动录入方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全部采用在线监测,实时采集,报表及时、准确。另一方面,增强生产信息相互共享,通过与公司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最新能源信息、生产营运数据及环保数据服务。
②优化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通过能源管理的基础功能模块,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监控能源运行情况,各类信息通过该模块及时发布和反馈,实现基于信息分析的能源监控与管理流程的优化,实现自动化的能源质量管理、运行管理以及动态监控管理等,降低能源管理成本,提升能源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分析对现场陈旧及高能耗的设备进行改造,降低损耗值,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优化能源管理组织。传统的现场管理、运行值班和检修等工作量大,而且成本高,也是能源系统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将为公司的能源管理体制的创新发挥示范作用,可以简化能源运行管理,减少日常管理人力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挖掘能源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中心项目,转变了传统能源管理模式,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控制、调度的能源管理,通过管理手段大幅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
(3)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技改项目,提升竞争力。应用信息技术,获取当前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加快对能耗高、具有节能潜力的工艺系统实施改造工作,公司每年投入大量技改项目资金,并逐年增加。通过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发展余热发电,提高整体能源运行效率。水泥生产余热资源具有流量大、品味低等特点。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优化余热电站和水泥窑合理匹配的技术参数,公司建立七条余热发电机组,并采用DCS系统控制,其数据采集与生产管理、能源消耗相适应,进一步加强了余热电站的运行管理,保证水泥窑余热利用的最大化,大幅提升发电效率和运行指标,有效发挥余热电站的巨大节能作用。
(5)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提高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管理决策层建立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将企业的生产、采购、财务、销售、设备等管理纳入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节能降耗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进而为战略决策层面的管理提供了科学手段。
改造综合办公系统,实现了办公信息化、自动化无纸化,使公文流转快捷、高效,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大量资源和经费;建立全面覆盖传统业务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及时沟通生产经营信息,通过可视化的远程沟通,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节约了大量时间和差旅费用,让集中管控变得更加快速高效,对增强内部协同力和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2.取得的成效
为了确保公司的全面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注重两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015年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大幅下降,万元产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6.35%(集团公司“十二五”计划下降16%),共处理工业废渣500多万吨。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推动“两化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1)水泥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首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系统制定清晰、可达并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充分发掘工厂节能减排的潜力。
(2)实施节能降耗,要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降本增效紧密结合,使企业行节能减排之效,友好环境、造福社会,还能得开源增效之利,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促进创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开发利用是优化生产、提高能效的关键措施,是促进水泥工业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电子办公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而且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