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心理护理
2016-06-02窦德花杨发清谢阳
窦德花++杨发清 谢阳
摘 要 乳腺癌患者在乳腺切除后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如绝望、自卑、悲观等,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针对手术后、治疗期间及康复期间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促进心理健康,加快康复进程。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切除乳腺,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必须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施之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手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
1.1绝望心理
大多数的患者都会认为癌症的结果是死亡,手术可能加速死亡,因而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产生极大的绝望心理,害怕死亡的到来。
1.2自卑心理
性格内向的患者多数会因为手术切除了乳腺,使女性特征有所损毁,担心个人形象受损,担心失去丈夫的疼爱,影响到将来夫妻间的和谐,害怕被人歧视、嘲笑,出现心神不宁、失眠焦虑等心理现象。
1.3悲观心理
当病情进展缓慢,缺乏对乳腺癌的正确了解,又担心癌症治疗的费用,再加上难以言表的痛苦,患者常常表现出脾气暴躁或少言寡语的现象,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
1.4抑郁和谵妄
主要由乳房切除后心理上的失落(如自我评价、工作能力、性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的丧失),临床常表现睡眠差、不愿活动、应答缓慢和主诉多,也有以躯体症状为主的“隐匿性抑郁症”样表现。
1.5焦虑
术后持久疼痛,在一个人对疼痛的反应中,情绪因素起很大作用,焦虑、抑郁能使痛阈减低而增强疼痛。对于术后持久疼痛感,而有些不能以躯体情况解释,则成为一种术后不良心理反应。
2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2.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
当患者回到病室或是从麻醉中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她手术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适当的活动。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2分析疼痛原因,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于自己的病情、伤口愈合情况及康复情况,就会导致情绪紧张,从而加剧疼痛。医院内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应分析导致疼痛的原因,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适当措施减轻疼痛。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不要让患者体验到剧烈疼痛后再给镇痛药,这样反而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另外,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或听音乐等来减轻疼痛。
2.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患者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如不及时排解,必将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首先要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言语涵义;其次要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
2.4放化疗的心理护理
患者化疗后可能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等症状,医生和护士要勤巡视、多交谈,讲解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宣传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的远期疗效。可调动自身积极性和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此期。如指导患者作深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每次2分钟,可起到镇痛、缓解精神紧张,减轻恶心、呕吐的作用。请患者家属配合,积极引导患者尽量生活自理化,以淡化患者角色,增强其家庭和社会角色的作用。请完成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激发患者的求生愿望。此外,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化疗药物。
2.5康复期护理
康复期心理护理主要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正确评定自我价值,回归社会角色,使患者恢复患病前的自我。
(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
(2)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工作性质、以及疾病期别等,鼓励患者配戴义乳或做乳房重建术,将形体改变带来的性功能的心理障碍降到最低,从而消除患者的自卑感,提高生活质量。
(3)鼓励患者与配偶有效沟通,取得互相理解,逐步地恢复性生活。
(4)鼓励患者重新工作,回归社会环境,可以积极参加抗癌协会类似的自助组织。
(5)建议一般术后两年内3到6个月复查一次,2年到5年半年查一次,5年以后可以一年复查一次。特别强调做对侧的乳腺钼靶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刘翠平.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107-108.
[2] 费小茹,庄薇.人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22-23.
[3] 孙家清.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4,11(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