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中国高铁
2016-06-02杨建光
杨建光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生发。返乡扫墓祭祖、外出踏青郊游成为老百姓的出行主题。依托快速发展、日益完善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铁路总公司通过优质服务,让广大旅客享受到安全、方便、温馨的出行。
4月1日,高铁动车组列车单日发送旅客535万人次,首次超过500万人次;4月4日,发送旅客582.1万人次,创单日发送旅客历史最高纪录!清明小长假运输4天,高铁动车组列车旅客发送量占铁路运输总发送量的50%以上,累计达到2072万人次,同比增长31%。高铁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表现,正在逐步改变着中国人的出行习惯,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中国高铁掀开新篇章
谈到中国高铁,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就是1978年10月,邓小平在访问日本时乘坐了新干线列车。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感慨:“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自1997年开始的既有铁路大面积提速工程,2003年10月投入运营的秦皇岛至沈阳高速铁路,则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积累了经验。
2004年1月7日,中国政府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铁路发展蓝图,规划了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翻开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以石太、武广、京津、郑西为代表的一大批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与此同时,生产制造高速铁路移动设备的相关工作也全面展开。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召开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专题会议,形成的《会议纪要》明确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原则。此后几年,原铁道部集中我国铁路装备制造的优势力量,展开了铁路史上规模最大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依靠自身几十年的技术积淀和人才储备,短时间内实现铁路高端装备的追赶和超越。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120公里的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CRH2C型高速动车组担当首发运营任务。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投资大、标准高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由中国完全自主创新设计的CRH380A、CRH380B动车组担当运营主力,CRH380A曾于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中跑出486.1公里时速,创下世界铁路最高运营速度纪录。
此后几年,中国相继开通运营了多条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高速铁路新线:2012年12月,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建成运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跨越温带亚热带、穿越多种地形地质区域和众多水系的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全线通车;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穿越沙漠地带和大风区的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投入运营;2015年12月30日,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南端高铁海南环岛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超过4万公里,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
中国高铁优势显现
经过多年建设和运营管理实践,中国高速铁路安全可靠、平稳舒适、运能充足、节能环保、适用性强、方便快捷、性价比高等主要技术经济特点日益凸显。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了稳固耐久的路基、桥梁、隧道等线路基础设施,建立了性能可靠的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控制系统,制造了安全可靠的高速列车,形成了集基础设施、移动装备、综合检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能够确保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在高铁路基建设中,中国铁路自主创新了高精度制造的钢轨、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等技术,保证了高速铁路线路的高平顺性,保证了旅客乘坐平稳舒适。自主设计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减振性能良好,车厢内振动小、噪声低。
中国高速铁路具有强大的旅客运输能力,目前高铁动车组每天运送旅客300多万人次。日常投入运营的高铁动车组有8辆和16辆两种固定编组,在客流高峰期,为了满足大运量的旅客运输需求,还开行重联动车组。高速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可达3分钟,旅客可以像乘坐公交车一样随到随走。
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中国在建造高铁铁路时,注重合理选线保护生态环境,以桥代路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对城市分割和土地占用。对沿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高铁线路尽量绕避,保护生态环境。高铁采用电力牵引,不消耗石油,基本消除了油烟、粉尘和其他废气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动车组均采用密闭式集便装置,既方便了旅客,又保护了铁路沿线环境。
中国高速铁路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运输需求。高铁动车组适应气温最低-40℃、最高+40℃,以及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同时,中国高铁采用了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共线跨线运行,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有时速200-250公里和300-350公里两种速度等级,不仅速度快,而且保持很高的正点率,2015年全国铁路动车组始发正点率达98.8%,终到正点率达95.4%。广大旅客的乘车体验和在站、车所享受的服务品质,达到国际铁路先进水平。
中国高铁影响深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昔日的诗词夸张在今日的高铁时代已变成司空见惯的出行现实。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的主骨架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高铁已连片成网,大大方便了旅客出行。
完善的高速铁路网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的出行条件,大幅节约了社会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据统计,中国高铁每天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已占中国铁路客车开行总量的63%,成为破解铁路运能瓶颈的“利器”。凡有高铁运营的地区,铁路旅客运输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买票难、乘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基本实现了人便其行。同时,高速铁路使不同区域城市间旅行时间大大缩短,如北京到广州2298公里,高速铁路开通后铁路旅行时间从原来20小时53分压缩至8小时2分,高铁已成为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军。
高铁的运营缩短了区域、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强化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加快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区域协调发展。这种“同城效应”在沪宁、广珠、长吉、昌九、沪杭、宁杭、杭甬、郑焦等高铁沿线相继形成,也使欠发达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
高铁建设投资大、产业链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高铁的开通运营释放了既有线路的运能,有效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同时,还有力地带动了旅游、商贸发展,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同时,高铁还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立足于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和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积极组织中方企业抱团出海,推动铁路走出去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已开工建设;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的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同时,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至新加坡高铁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万多公里发展到现在12.1万公里(含高铁1.9万公里),从铁路线上运营的“万国机车”到自主设计制造高速动车组,物换星移之际,中国铁路正铿锵而行,阔步走在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