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思维
2016-06-02
卷首语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思维
今年3月中旬正式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容独立成篇,凸显出中央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文件中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而在1月份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将着力点放在了此议题上,并提出了战略路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战略目标则是,“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何为“现代农业”?简单地理解,就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十三五”无疑是这一转型的关键时期。从目前的发展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已呈现出几个趋势:其一,规模化农业。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新型生产主体出现,农业生产从“小而散”向适度集中发展。其二,科技型农业。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智能化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等)应用于农业领域,推进农业的高效发展。其三,品牌化农业。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被日益重视,农业相关产品正在告别粗放式经营,品牌成为消费者选择农产品时的重要标准。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具体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上,很难有一条广谱适用的路径。在国家战略明确,行业发展趋势清晰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主动作为,寻求真正切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
位于西南的重庆就受到了自然条件的很大限制,其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怎样求发展?当地相关部门没有坐靠等,而是立足于自身禀赋,要走出一条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如今,这一战略已见成效。
当然,重庆的经验无法简单照搬到其他地方,但其思维方式却可以为我所用,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