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金融风潮的发展及其分析

2016-06-02东北农业大学傅榕

中国商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近代启示

东北农业大学 傅榕



清末金融风潮的发展及其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傅榕

摘 要:中国近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从西方传来的各种思想与制度冲击着中国古老的文明,其中,也不乏先进的金融思想。然而,在中国还未完全脱离西方帝国主义的掌控与压迫时,过早发展但仍不成熟的金融体制对中国金融业甚至对国家的整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研究中国清末最为主要的三次金融风潮,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历史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从中得到启示,从而有利于中国金融业今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近代 金融风潮 原因 启示

近代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其国家经济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市场局面混乱。在社会尚未完成深刻的历史变革时,过于先进的金融思想与制度大量涌入中国。当时,中国的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尤其是金融投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在没有政府合理监督的情况下,却出现了许多本土、外资、中外合资的股票公司、证券公司等投资式企业。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作为后盾,超前于市场机制的金融企业的发展注定是艰难的。于是,在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之间,中国内地出现了三次影响深远的金融风潮。

1 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

1.1事态发展及其结果

1882年,大批华商股份制企业诞生,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平准股票公司,代理买卖股票。之后不久,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爆发。

1882年冬,上海南北市钱庄和商业行号纷纷倒闭,其亏空数万两至数十万两银子不等。其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便是金嘉记丝栈。此时,由于欠56万两白银巨款,涉及40家钱庄,金嘉记丝栈不堪重负,走向了倒闭的路途。其后,因无法收回贷款,钱庄不得不紧缩银根,诸多商人借贷无门,市场极度缺乏现金流通,据统计,当时已有多家企业欠钱庄贷款累计至150万两,20家钱庄破产倒闭。1883年9月,北市纯泰、泰来两家大钱庄倒闭,市面再次受到冲击。在此期间,商人胡光墉为了取得国内生丝控价权,向钱庄借白银2000万两,收购14000包生丝。胡光墉与购买生丝的外国商人谈判,欲提高丝价,无奈谈判破裂,外国企业放弃中国市场,转而投向东南亚其他国家购买生丝。大量生丝囤积无法出售,于1883年12月,胡光墉的阜康钱庄倒闭,终于激起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市场再也无法支撑。钱庄贷款回收无望,票号与外国金融机构为防止自身损失,停止借钱给钱庄,之后又有48家钱庄倒闭。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影响,1883年中法关系异常紧张,政府无暇顾及金融市场。中国民族股份制公司大量设立,发行股票,钱庄为挽回濒临破产的局面,大量套现股票,市场股价下跌,钱庄回收现金困难。1883年初上海共有钱庄78家,于年底则只剩下10家继续营业,其他都已停业或倒闭。该年,金融风潮由上海开始,随后波及其他通商口岸,天津、汉口、苏州、宁波等地也受其影响,最后扩散至全国,中国经济受到影响。

1.2危机影响

1883年金融风潮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其影响之深远、持续时间之长令人震惊。

1.2.1外国金融机构得到更多领域的控制权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内多家公司及钱庄倒闭,企业为了寻求资金支持,不得不向外国金融机构求助。各国驻华境内的众多机构经领事馆授权,与中国企业谈判,以资金为威胁,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其他领域的诸多控制权。

1.2.2阻碍我国新式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如股份制公司、证券代理公司等新式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便遭到扼杀。上海金融危机的爆发,无异于是雪上加霜,让原本受制于外国企业的民族资本更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近代我国市场经济混乱,金融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萌芽时期的金融市场因金融危机而波动频繁,不稳定的外在环境,令我国新式企业无法顺利发展。

1.2.3我国丧失各种特色产品的自主定价权

生丝原本是我国的特色产品之一,但经1883年因生丝价格而引发的金融风潮,给我国其他产品的定价造成极大影响。各种土特产的定价几乎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这无疑是加剧了我国资本输出,使本国产品利润降低,不利于民族资本企业的市场开拓。

1.2.4危机波及范围广,对全国经济造成冲击

1883年金融风潮,以上海为起点向周围乃至全国各个城市扩散。不仅是上海本土企业受到影响,其他城市的企业也因大量钱庄的倒闭而资金周转不灵。尤其是股票市场,在刚刚发展的初期就遭受重创,导致人民群众普遍对股票失去信心,经济繁荣的局面再次成为泡影。

1.3金融风潮产生原因

上海在清末已渐渐成为了全国的金融中心。1883年金融风潮爆发,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3.1钱庄自身原因

钱庄太过于依赖外国金融机构,而自身的资本规模极低,且长期以来未进行资本扩张。所采取的放贷方式极不合理,过分看重借贷者的个人信用而轻视实物资产的抵押。这种经营方式导致贷款一旦无法收回,资金危机就会随之出现。

1.3.2股份制企业热潮掀起,过度投资导致市场资金紧缺

随着股份制公司这种新式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受到了市场的大力欢迎。但股份集资使中国商业资本对工、矿、交通运输等企业作了力不能及的过分投资,抽走了商业流通渠道中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银根,再加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最终导致商品流通渠道的崩溃。

据资料显示,当时新设的股份企业资本总额约为677万两白银。这些企业成立以后,还需要配套的流动资金。在风潮爆发之前,部分股票大幅度升值,也相当于吸收一部分社会资金。1882年夏季,正是中国新式企业的辉煌时期,上海股市处于高峰阶段,直至同年秋季,各个股票市值已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以原始资本为主的煤矿、铜矿等能源原料企业股票上涨最为突出(表1)。

表1 1882年股票市值上涨迅速的股份制企业

股票发行、升值和股份企业新吸收的流动资金,估计总额在1000万两以上。这些资金的来源之一就是从商品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而当时上海市面流通银两的总额只有约260万两。巨额资金转移,使得正常的商品流通环节受阻,金融市场变得十分脆弱,一有风吹草动,极易酿成巨大灾难。

1.3.3西方帝国主义入侵,特权过多

中国近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敏感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作出让步,导致外国企业在掠夺中国大量资本的同时,还控制着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命脉,致使钱庄、票号等本国金融机构发展受制。

2 1897年钱庄贴票风潮

2.1事态发展及其结果

1889年~1890年,上海潮州帮郑姓商人开设协和钱庄,首创贴票办法,以高利贷吸收存款。当时鸦片贩卖获利极厚,而市面现金缺乏,鸦片商贩便以重利向钱庄借款,钱庄供不应求,只能以贴票的方法,通过发行贴票来吸收社会存款,再以高利贷给商贩。由于转手之间即可获得丰厚利润,从而刺激钱庄扩大贴票业务。为争取存户,各钱庄展开激烈竞争,短期内可获高额利息的诱惑,使得社会大众甚至外国人都陷入其中。随着贴票越来越普及,贴票的发行却逐渐失去控制。多家钱庄为从中获利,不问贴票经多少人之手,不顾受害人群之广,只求多贴一票。最终,于1897年11月,贴票钱庄开始出现到期无法付现者,造成大量退票、提款,同时因经营贴票钱庄过多,各庄资金大都不留存准备金,尽量放贷,钱庄之间已无调剂可能,于一个月内,数十家钱庄倒闭。

2.2危机影响

贴票风潮是由鸦片贸易引起的钱庄筹资活动的投机化,是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商人资本相互竞争又相互勾结的结果。

2.2.1多家钱庄倒闭,银根紧缩

钱庄的倒闭,加之年关将至,上海南北两市银根太紧,银价骤涨。银根的紧缺,产生连锁效应,沪上各货滞销。钱庄倒闭,也使不少大型汇划钱庄受到挤轧。

2.2.2诉讼事件不断,许多百姓家破人亡

贴票风潮发生后,牵连人数众多,人们将出票者、经手者控告上了捕房。一时之间,讼事不断。钱庄倒闭后,庄主逃匿或被羁押,开出的无数贴票成为废纸,贴票者家财尽失,家破人亡。

2.3金融风潮产生原因

贴票风潮的发生,深刻反映出了清末中国金融市场的诸多不足,这些不足,造成了贴票危机。

2.3.1钱庄为谋取利益,经营不合理

在整个贴票风潮中,钱庄扮演着最为主要的角色。众多钱庄为取得利润,在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仍大量贴票,欺骗劳苦大众,致使损失巨大。

2.3.2政府市场监督机制薄弱

政府对本国市场缺乏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与金融法规,使得贴票这种金融活动能无限制地蔓延,清政府虽然在1903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公司法,但该法内容肤浅,法理残缺,不能作为市场监督的法律基础。

2.3.3民众投资心理极不成熟

贴票风潮显示了中国民众的投资心理的不成熟,或者说是盲目。当时各个钱庄的贴票均有洋文,许多民众出于对西洋公司的盲目崇拜,对贴票的现实价值深信不疑。外国公司利用这点,骗取了中国人大量金钱。

3 1910年橡皮股票风潮

3.1事态发展及其结果

1910年,市场繁荣,汽车工业的兴起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了橡胶业的发展。世界市场上橡胶由于供不应求,其价格处于频频上涨的趋势之中。由于橡胶的需求和价格持续增长,1903年,英国商人麦边在上海设立橡胶公司——兰格志公司。为获取巨额利润,兰格志公司趁着橡胶业市场的兴起,鼓吹公司经营有关的橡胶业务,并随之大量发行股票。在通过报纸等媒体的大量宣传之下,兰格志公司股票大幅增长,最高时市价已是原价的28倍。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其他外国企业,诸多外国商人紧跟兰格志的步伐,纷纷创立橡胶种植公司、橡胶股票公司等,以此发行股票,而这些股票价格也升至原价的6倍。直至1910年初,市场上橡皮公司股票的市净率最高达10~20倍,溢价8~9倍者比比皆是。1910年中,美国对橡胶实行了限制消费政策。6月,国际市场上橡胶价格迅速下跌。中国市场已无闲散资金,兰格志及其他外国企业携款潜逃,股票市场产生巨大震动。同时,外国银行对外声称不再继续为外国橡胶公司提供担保,大量钱庄血本无归。

3.2危机影响

橡皮股票风潮的影响虽不如1883年金融风潮的巨大,但其对金融市场的震荡也不容忽视。

3.2.1大量钱庄迅速倒闭

据统计,当橡皮股票风潮爆发时,上海近70%的钱庄因负债累累而倒闭,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受到重创。

3.2.2中国人民损失数千万两白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出台,倒逼各高校在引进人才的速度和质量上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高校党组织要重视在高层次人才中树立优秀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领作用。邀请部分高层次人才党员担任 “传授和帮助”角色,积极做好其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的指导工作。通过举办模范党员先进事迹表彰大会、名师讲堂、学术沙龙、国家级人才与引进人才面对面等活动,让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分享模范们的科研成果、教学活动及过程。创新工作载体,以党校培训、党课辅导、组织生活、研讨会、主题教育活动、生活观察、建立党建网站为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丰富,教育空间不断扩大,教育实效性不断增强[8]。

一同参与投资而遭受损失的外国机构联合驻华使馆,威胁中国政府对此作出赔偿。外国势力凭借在中国的诸多特权,以战争为筹码,要求中国政府承担外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的投资损失。中国政府迫于西方列强,同意此等要求,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2.3政府丧失江苏盐厘控制权

由于外国银行拒绝上海钱庄的庄票,使得存有山海官银十分之六的源丰润倒闭,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1910年12月,清政府不得不派出两江总督,向汇丰、东方汇理、德华三家外国银行借款300万两,期限6年,以江苏盐厘为担保,自此丧失其控制权。

3.3金融风潮产生原因

1910年橡皮股票热潮所带来的危机余震,影响中国金融发展近10年之久,如此深远影响的金融危机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3.1中国民众盲目跟风,对市场了解不足

在橡皮股票热潮时期,橡胶股票的投资总额约为6000万两白银,其中70%~80%由中国人所有。在对橡胶市场了解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投机,盲目购买大量股票,导致最终危机爆发,损失惨重。

3.3.2上海钱庄推波助澜

上海的钱庄不仅以大量短期贷款贷放给投机商人,同时自身也积极收购和持有橡皮股票。甚至,许多钱庄向外商银行拆借款项,用以购买橡皮股票。钱庄的行为无异于增强了人们对于橡皮股票的信心,使得股票在市场更受欢迎。

3.3.3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对外国在华企业控制力薄弱

橡皮股票风行时期,众多政府官员介入其中,意图牟取暴利。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导致政府对外国企业无法过问太多,在加之政府自身腐败严重,致使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3.3.4中国所处时期微妙,社会不稳定

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全国社会动荡,政府完全无自主权,不安的环境因素使中国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极其明显,市场经济产生巨大震荡。

4 结语

清末三次金融危机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企业之多、带来损失之巨大,都对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如今,处于21世纪的中国,已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进入了和平稳定的时期。相比于之前,市场经济与金融投资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站在今人的角度去回顾近代这三次金融风潮,对其事态进程、形成原因、造成后果进行深入探究,为现今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纵观这三次金融风潮,其产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有四个。一是中国资本市场超前发展。在尚未有理性的金融思想与合理的金融制度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发展过于迅速,导致大量经济泡沫出现。二是人们盲目投资过度。民众在对市场了解不足的状况下,为谋取利益盲目跟风,致使自身损失巨大。三是外国金融机构对我国经济的控制严重。外国机构为在华获得利润,无所不用其极,造成中国市场“乱上加乱”,使得金融风潮波及广泛,影响深远。四是中国当时环境不稳定,社会动荡,战争一触即发,政府早已失去完全自主权,诸多权利受制于帝国主义国家。

研究清末金融风潮的产生,深究其原因,对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中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历史看今朝,才可以在发展的路上少走弯路,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 杜恂诚.中国近代的三次金融风潮及其启示[J].改革,1997(2).

[2]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钱庄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3] 程继川,王东峰.浅谈1897年上海贴票风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6).

[4] 史立丽.1897年上海贴票风潮概述[J].上海金融,2001 (12).

[5] 孙大为.中国近代金融风潮及启示[D].吉林大学,2012.

[6] 陈自印.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以上海为中心(1872-1937)[D].广西师范大学,2007.

中图分类号:F83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048-04

猜你喜欢

近代启示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观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觉醒者的悲哀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